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保坤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褐飞虱
  • 5篇飞虱
  • 3篇适合度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CO2浓度
  • 2篇水稻
  • 2篇全球变化
  • 2篇CO2浓度升...
  • 2篇产卵
  • 1篇游离氨基酸
  • 1篇有效积温
  • 1篇起点温度
  • 1篇温度
  • 1篇卵量
  • 1篇积温
  • 1篇发育
  • 1篇发育起点
  • 1篇发育起点温度
  • 1篇繁殖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石保坤
  • 4篇侯茂林
  • 1篇黄建利
  • 1篇胡朝兴
  • 1篇龙颖
  • 1篇杨晓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影响的关系模型被引量:26
2014年
设置系列恒温19、22、25、28、31、34℃,测定了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的影响,建立了温度对褐飞虱生物学参数影响的关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褐飞虱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在28℃下最短。除22℃以外,短翅型雌若虫的发育历期长于雄若虫的发育历期。(2)34℃下,褐飞虱卵未成功孵化,推测34℃是褐飞虱发育的限制性高温。不同温度下若虫的存活率为:25℃>22℃>28℃>19℃>31℃;低温主要导致低龄若虫死亡,而高温则主要导致高龄若虫死亡。(3)不同温度下产卵前期为19℃>31℃>22℃>25℃>28℃。产卵期22℃时最长。短翅型雌虫寿命随着温度降低而延长,产卵量在28℃时最大(256粒),19℃时最低(108粒)。(4)采用温度(x)与褐飞虱各生物学参数(y)间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一系列关系模型;其中,卵历期(y=0.079 x2-4.462 x+70.536),若虫历期(y=0.233 x2-12.886 x+189.878),产卵前期(y=0.068 x2-3.614 x+49.88)和短翅型雌成虫寿命(y=-0.622 x+35.03)与温度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
石保坤胡朝兴黄建利侯茂林
关键词:褐飞虱温度发育存活产卵气候变化
全球变化背景下CO2浓度升高对褐飞虱适合度的影响
据报道,到21世纪末大气CO浓度将达到目前的两倍。CO浓度升高将引起植物化学组分和营养品质的改变,从而影响植食性昆虫的适合度。本研究采用密闭式动态CO气室,设置750μl/L(eCO)和370μl/L(aCO)两种处理,...
石保坤侯茂林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气候变化CO2浓度升高适合度
文献传递
全球变化背景下CO2浓度升高对褐飞虱适合度的影响
据报道,到21世纪末大气CO2浓度将达到目前的两倍.CO2浓度升高将引起植物化学组分和营养品质的改变,从而影响植食性昆虫的适合度.本研究采用密闭式动态CO2气室,设置750μl/L(eCO2)和370μl/L(aCO2)...
石保坤侯茂林
关键词:水稻褐飞虱气候变化CO2浓度升高适合度
褐飞虱短翅型雌虫延迟交配对其繁殖的影响
2010年
延迟交配往往影响昆虫的繁殖和寿命。本文研究了褐飞虱短翅型雌虫延迟交配对其寿命、产卵量及累计产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虫寿命在不同日龄交配雌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羽化后2、4、6、81、0 d交配的雌虫,随着交配日龄的增加,寿命延长。4日龄后随着交配日龄的增加,雌虫产卵量逐渐降低。其中4日龄交配雌虫的产卵量最高,约337粒;10日龄产卵量最低,约168粒。不同日龄交配雌虫的累计产卵率差异不明显。
龙颖侯茂林杨晓石保坤
关键词:褐飞虱产卵量
褐飞虱生物学特性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CO2浓度已由工业前的280ppm增加到目前的379ppm(2007),据预测,本世纪末CO2浓度将升高至540~970ppm。与此同时,CO2浓度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将导致全...
石保坤
关键词:褐飞虱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CO2浓度适合度游离氨基酸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