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皮儒先

作品数:24 被引量:309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结石
  • 5篇胆道
  • 5篇胆道镜
  • 3篇胆道结石
  • 3篇原发性
  • 3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误诊
  • 3篇疗效
  • 3篇肝癌
  • 2篇胆结石
  • 2篇胆囊
  • 2篇电凝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十二指肠
  • 2篇术前
  • 2篇术前误诊

机构

  • 2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武警湖北省总...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24篇皮儒先
  • 15篇陈平
  • 7篇伍强
  • 5篇李光耀
  • 5篇周渝阳
  • 4篇李杉
  • 2篇郭丽萍
  • 2篇陈平
  • 2篇唐春
  • 2篇袁涛
  • 2篇谢斌
  • 2篇肖静
  • 1篇罗东林
  • 1篇段廷莉
  • 1篇金世龙
  • 1篇梁先春
  • 1篇唐永良
  • 1篇吴刚
  • 1篇王伟
  • 1篇陈健

传媒

  • 6篇重庆医学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致失代偿期肝硬化92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致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9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用一般保肝、补蛋白、利尿治疗,治疗组除用上述方法外再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和HBeAg对比,发现治疗组各项指标好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致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确切作用,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周渝阳皮儒先陈平
关键词:多烯磷脂酰胆碱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长链非编码RNA LOC100288637在原发性肝癌中差异性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OC100288637在肝癌中的表达差异,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分析GEO数据集GSE58043和GSE10694,得出LOC100288637及hsa-miR-101-3p在肝癌组织中差异表达,RNA-hybrid分析LOC100288637与hsa-miR-101-3p的结合具有可能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在组织和细胞水平检测LOC100288637表达量。荧光原位杂交观察LOC100288637在细胞中的定位。敲低LOC100288637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过表达hsamiR-101-3p后,检测LOC100288637的变化。结果LOC10028863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LOC100288637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高于肝细胞系(P<0.05)。LOC100288637在HepG2细胞核质均有表达,以细胞质居多。敲低LOC100288637后HepG2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1)。过表达hsa-miR-101-3p后,LOC100288637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 LncRNA LOC100288637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接受hsa-miR-101-3p靶向调控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
王宇洲许建华常伟华付航玮皮儒先陈健陈平
关键词:肝肿瘤增殖
原发性肝脏多发神经内分泌癌术前误诊为食管癌肝转移1例被引量:1
2012年
神经内分泌癌属神经内分泌细胞瘤(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肿瘤或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不常见的肿瘤,发生率约1.5/10万。其多发生于支气管、消化道、胰腺等部位。临床上发现的肝脏神经内分泌癌多为肠道、胰腺等处转移所致,原发的罕见。
汪俊科梁先春皮儒先唐春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肝转移术前误诊多发肝脏原发性
胆道镜下电凝止血法在术中胆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止血技术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治疗肝内胆道活动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运用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止血技术治疗的12例肝内胆道活动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成功止血,成功率100%,其中因医源性损伤导致胆道出血9例,占75%。随访1~3年,暂无胆道再出血发生,B超检查电凝止血处肝内胆管无结石形成。结论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法控制肝内胆道活动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直观微创、不良反应小、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皮儒先袁涛陈俊英陈平
关键词:胆道镜胆道出血电凝止血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合并肠漏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术后并发肠漏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例SAP患者术后并发15例肠漏的临床资料,分析肠漏的诊治方法。结果:71例SAP患者并发肠漏15例,肠漏发生率21.1%。其中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漏8例,上段空肠漏1例,上段空肠漏+升结肠漏1例,结肠漏5例。8例患者经过肠内营养支持、腹腔局部冲洗引流+负压吸引等保守治疗措施治愈。7例患者因引流不畅,通过手术改善引流。其中1例结肠漏患者因再次手术后引流不充分,感染加重,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6例实施各型手术治疗,其中2例十二指肠漏患者同时于再次腹腔引流术中行胃造口及双空肠造口术;1例空肠漏患者行漏口段局部空肠切除空肠对端吻合术;2例结肠漏患者行末端回肠造口、腹腔引流术;1例上段空肠漏+升结肠漏患者行经口放置空肠营养管,并行末端回肠造口、腹腔引流术。再次手术患者术后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治疗,同时行腹腔冲洗、负压引流,均治愈出院。结论:SAP术后并发肠漏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诊断主要通过消化道造影。处理重在预防。治疗应充分考虑原发病的状况,并根据肠漏的位置、局部炎症的情况、早期通过加强营养支持,保持漏口周围引流通畅.多数肠漏可自行愈合,后期少数不愈合肠漏可考虑手术治疗。
周渝阳皮儒先唐春陈平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肠瘘外科手术
高含量支链氨基酸营养制剂对肝部分切除后患者康复过程营养状态变化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高含量支链氨基酸对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早、中、后期营养状态改善的作用。方法该实验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对照实验设计,筛选患者共43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21)使用高含量支链氨基酸氨基酸制剂,术后早期采用全静脉营养,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步改为高含量支链氨基酸肠内营养治疗,后期每天口服定量高含量支链氨基酸作营养增补剂;对照组(n=22)使用普通氨基酸氨基酸,营养方式、热卡、含氮量计算与实验组相同。同时也保证术后两组间的其余治疗相同。两组共使用营养制剂60d。在手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30天、第60天测量体质量、营养指标,并对比分析两组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两组指标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自身对照),但是实验组的结果总是优于对照组。其中清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转铁蛋白在术后第7天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体质量、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则在术后第14天差异才开始表现出显著统计学意义。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的组间统计学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第30天;淋巴细胞计数的组间差异持续到术后第21天;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组间差异持续到术后第14天。术后60天各项检测指标均显示实验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已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支链氨基酸在肝切除术后早、中期能显著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
周渝阳皮儒先唐均成董晓灵
关键词:营养肝部分切除术
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89例难取性胆道结石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下体内微爆破碎石对难取性胆道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开放性胆道手术中和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取石困难的患者,利用纤维胆道镜下体内微爆破碎石89例(2~3级肝内胆管嵌顿及较大结石45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15例,术后胆总管残余巨大结石29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结石取净率为97.7%,特别是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取石成功率为100%。明显提高了胆道取石的成功率。结论纤维胆道镜下体内微爆破碎石可有效治疗胆道术中和术后难取性结石,可予推广。
皮儒先陈平周渝阳肖静
关键词:胆道镜胆道结石
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扩大完善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在胆胰疾病中的治疗范围。方法12例患者诊断后立即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同时使用相关药物。详细观察症状、体征、实验室及CT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天数。结果12例患者上腹痛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45h,血淀粉酶平均56h下降到正常,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1周后,复查B超,11例伴有胰腺水肿患者中7例水肿消退,形态恢复正常;5例伴有胰周积液患者中3例胰周积液完全吸收,2例积液量明显减少;无伴随临床症状1例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康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平稳,虽有脏器功能不全和全身、局部感染的发生,但很快都被纠正、治愈,无穿刺置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肯定的疗效优势,创伤小、安全,确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吴刚陈平谢斌唐永良郭丽萍皮儒先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369例报告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大坪医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完成胆道疾病探查和治疗的36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胆道镜在胆道疾病的诊断和胆管结石的治疗方面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行胆道探查手术患者常规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提高了疾病诊断率,并能指导手术方式,提高了胆道结石取尽率,避免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疼痛及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提倡胆道手术常规应用胆道镜检查及治疗。
皮儒先周渝阳
关键词:纤维胆道镜胆道结石胆道疾病
十二指肠憩室手术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憩室各种术式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关于十二指肠憩室的文章,对各种术式术后症状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各种术式疗效之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在症状缓解率方面,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等胃肠转流术式与憩室切除术、憩室内翻缝合术、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69,4.285,12.914,19.266,3.938,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与憩室切除术、憩室内翻缝合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4,9.166,7.926,4.659,4.858,P〈0.05)。结论对于症状明显并经长期内科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憩室炎及其并发症,经不同的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尤以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或胃空肠Roux—en—Y吻合的憩室旷置术安全,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李杉陈平金世龙皮儒先彭莉娜
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手术疗效META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