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铭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干扰素-α联合雷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雷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干扰素联合雷利度胺组(IFN+LEN组),各孔培养基中添加100μg/L雷利度胺和200 U/ml干扰素-α,雷利度胺组(LEN组),各孔培养基中添加100μg/L雷利度胺;对照组(CTL组),U266细胞正常培养。分别分析共培养的U266细胞的增殖水平、细胞周期以及促瘤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干扰素联合雷利度胺可以较显著抑制人骨髓瘤细胞U266的增殖,诱导U266细胞的周期停滞,并能显著抑制促瘤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论:干扰素联合雷利度胺在抑制人骨髓瘤细胞中具有潜在价值。
- 商安芳陈同娇郭静明朱磊田铭
- 关键词:雷利度胺干扰素-Α多发性骨髓瘤
- 昕泰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以昕泰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内科2018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2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用药不同分为昕泰组(国产硼替佐米)和万珂组(进口硼替佐米),分析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昕泰组和万珂组的平均治疗疗程数分别为2.2和2.0,总有效率(ORR)分别为86.67%和85.71%,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13.33%和21.43%,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昕泰组神经毒性作用(6.67%)低于万珂组(2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中昕泰组1例,万珂组2例,治疗2个疗程后肾功能均逆转。结论:国产硼替佐米(昕泰)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与进口硼替佐米(万珂)相当。
- 蔡惠丽田铭商安芳李柏华王海燕郭静明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化疗
- 太宁栓联合祛毒煎剂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预防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太宁栓联合祛毒煎剂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曾有肛门疾病如肛裂、痔疮病史的68例AL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太宁栓塞肛联合祛毒煎剂坐浴治疗,直至骨髓恢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治疗,直至骨髓恢复。比较2组AL肛周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32例AL中有10例发生肛周感染,发生率31.25%;治疗组36例AL中有4例发生肛周感染,发生率11.11%,较对照组肛周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太宁栓塞肛联合祛毒煎剂坐浴治疗法对预防AL化疗后肛周感染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化疗过程的顺利完成和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 商安芳郭静明姚宇宙朱磊潘莉萍田铭
- 关键词:白血病肛周感染
- 以反复皮疹为首发症状的SAPHO综合征1例
- 2024年
- 患者,男,58岁,因下肢、双手皮疹伴疼痛6月,再发加重2月于2021年入院。入院前6个月下肢皮肤活检示表皮分化尚好,表皮内局灶区域中性粒细胞聚集并可见脓肿形成,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血管周可见以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未见其他异常,考虑“血管炎可能”。患者近9年反复出现面部、背部大面积痤疮,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皮肤专科查体:双手背可见栗粒样红斑,部分可见脱皮、角化及脱屑;右侧小腿外侧可见直径约2~3 cm片状新旧脓疱样皮疹,部分饱满,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大部分脓疱破溃干涸后表面覆盖黑痂,伴皮肤增厚和鳞屑;双足掌底部可见破溃,白色鳞屑,部分剥脱(图1A、B);头面部可见散在米粒大小皮疹,脓疱已干涸(图1C),双侧胸锁关节处肥厚。
- 夏心敏郭静明彭小涢扶晓兰田铭
- 关键词:炎细胞浸润小腿外侧皮肤活检
- 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一例
- 2024年
-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相对于血液透析(HD),PD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可居家治疗的独特优势,尽管近年来透析装置的不断进步,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逐渐加强,但是PD患者在并发症上面仍面临着挑战。其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D)被认为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而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EP)是一种罕见的非感染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随着PD使用的增加,EP患者总数可能仍会上升。近年来,随着PD技术的发展及实施,EP的病例报道有所增加,但国内鲜有报道。我院于2021年5月收治1例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粒细胞性腹膜炎,经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 夏心敏田铭杨芦蓉魏思琪
- 关键词:腹膜透析
- 美罗华加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评价美罗华联合沙利度胺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分析,对60例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美罗华+CHOP组(对照组)和美罗华+CHOP+反应停组(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结果:观察组:CR28例(80%),PR5例(14.3%),总有效率(CR+PR)94.3%。对照组:CR25例(72%),PR3例(12%),总有效率(CR+PR)84%。2组有显著差异(P<0.05)。总生存:观察组:35例患者1年、2年、3年OS率分别为91.4%(32/35),85.7%(30/35),74.3%(26/35);对照组:25例患者1年、2年、3年OS率分别为84%(21/25),64%(16/25),52%(13/25),2组有显著差异(P<0.05)。无进展生存率比较:观察组:35例患者1年、2年、3年PFS率分别为88.6%(31/35),71.4%(25/35),57%(20/35);对照组:25例患者1年、2年、3年PFS率分别为68%(17/25),52%(13/25),36%(9/25),2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不良反应轻。结论:美罗华联合反应停化疗治疗侵袭性B-NHL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荐。
- 商安芳郭静明朱磊王海燕潘莉萍唐芳容田铭
- 关键词:美罗华沙利度胺
- 雷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12年
- 目的研究雷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KM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雷利度胺对KM3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0 nmol/L、40 nmol/L、80 nmol/L、100 nmol/L、200nmol/L)的雷利度胺分别作用于KM3细胞24 h后,KM3细胞的存活百分比逐渐减少,分别为100.0%±2.5%,87.2%±1.2%,72.1%±2.4%,61.8%±1.8%,50.1%±0.9%;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分别为8.5%±0.8%、11.7%±1.4%、24.7%±1.8%、31.2%±2.3%、35.1%±1.4%。结论雷利度胺抑制KM3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而且不同浓度的雷利度胺对KM3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 商安芳陈同娇郭静明朱磊田铭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雷利度胺细胞凋亡
- 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研究进展
- 2022年
-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滤泡淋巴瘤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尽管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获得了明显疗效,但仍有30%~40%的患者会发展为复发难治滤泡淋巴瘤。这类患者治疗方案有限且预后差,近年来有关复发难治滤泡淋巴瘤的治疗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文章就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开展研究,集中为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新型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以综述形式呈现。
- 彭小涢田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