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健
- 作品数:61 被引量:29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沿海城市韧性水系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城市水系是优质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开放空间,是绿色基础设施和生态景观脉络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的空间载体。基于沿海城市水系的主要特点、面临问题及成因,以厦门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不同时期的城市水系的演进历程,解析“韧性水系”概念和科学内涵,提出沿海城市“韧性水系”的构建方法与实施路径,并结合城市开发建设对新建城市水系进行实证研究。
- 王宁黄黛诗田健田健谢鹏贵王连接邹舟
- 关键词:水系规划
- 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三生”脆弱性评价与韧性重构策略被引量:4
- 2022年
- 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在城镇化发展冲击和文化保护、生态管控等强约束的共同作用下,呈现“三生”系统低协同性、资源易破坏性、发展强制约性等脆弱性特征,掣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通过构建“三生”统筹视域下的乡村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剖析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三生”脆弱性分异格局与驱动机制,并提出针对性的韧性重构策略。研究表明: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三生”脆弱性呈现“距离递增+块状集聚”的分布特征,近郊生态脆弱性强于远郊,与生活脆弱性“中心低、外围高”的空间格局相异;乡村“三生”脆弱性主要来源于生活高脆弱性,设施保障、生态供给、文化传承方面的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基于乡村“三生”脆弱性格局,文章提出业态复兴、生活兴旺、生态提升、统筹协调、综合整治5种韧性重构策略,并以规划指标变更、公共服务配置标准优化、用地结构调整的形式落实到空间规划,为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三生”脆弱性精准识别与长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田健宿荣曾穗平
- 关键词:乡村大运河脆弱性韧性
- 系统韧性理念下城市水系空间“生态+”发展策略及实践
- 2023年
- 当前我国城市水系空间建设过程中,由于忽视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活力等多重效益的联动互馈作用,出现了生态空间功能单一、活力不足、规划实施困难等问题。强调提升系统主体自适应、自协调、自组织能力的系统韧性理念,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契机。基于系统韧性理论,研究提出多元化的城市水系空间“生态+”发展策略:基于“生态+安全”,系统化建构城市水系生态安全格局,完善基础支撑;基于“生态+多功能”,形成复合功能区划、多元产业兼容、绿道系统布局与涉水工程设施景观化等复合策略,提升水系空间活力与品质;基于“生态+多主体”,引入多方共建机制,提供规划实施保障。以周口市为例,在城市水系空间生态安全布局、多元功能与景观设计、空间活力提升、多方共建等方面落实“生态+”发展策略,为城市水系空间的韧性发展提供借鉴。
- 田健曾穗平
- 关键词:城市水系
- 知往鉴今:耦合自然智慧的中国古代防洪思想演进与启示
- 当今城市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现状,尚不完善适配的应灾机制与适灾模式无法使城市安全承灾,人居环境的韧性与稳定性亟待提升。纵观中国古代千年文明,时代存续的积累赋予整个民族多姿多彩的实践经验与韧性防灾智慧,更在灾害...
- 马凯月田健曾穗平
- “时空融合+知行耦合”的城乡规划社会调研教学理论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大数据为城乡规划社会调研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提升了社会调研的动态性、高效性、精度、广度与可视性。文章结合社会调研中"调研选题—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结论策略—成果编制"5个阶段的特点,建构基于大数据的"时空融合+知行耦合"教学框架,解析城乡规划社会调研方法的技术框架,探索社会调研过程中应具备的各类技术的培养途径。文章强调"时空融合"理念下的"多源数据获取、可视化成果表达"的技能培养,以及"知行耦合"理念下的"热点问题萃取、数据分析推演、多情景优化"的思维训练,尝试创新社会调研方法的教学模式,为城乡规划社会调研课程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支持。
- 曾穗平彭震伟田健曾坚
- 关键词:大数据
- 生态转型背景下的海港城市空间发展结构优化策略——以日照市为例
- 在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海港城市面临港区精细化分工以及产业向创新型、生态型和服务型升级的生态转型发展需求。通过梳理典型海港城市——日照市港城空间结构演变历程,分析海港城市空间发展存在的港城平行发展、用地粗放增长、...
- 田健黄晶涛曾穗平
-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港城关系生态转型
- 文献传递
- 形态——功能视角下县域村镇聚落空间分异及耦合分析——以鲁西南单县为例
- 2024年
- 寻找新的理论视角,有效识别和解析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及规律,可为谋划差异化的村镇聚落空间重构及乡村发展振兴路径提供基础支撑。论文以鲁西南单县442个村镇聚落单元为研究对象,构架“形态分异—功能分化—耦合分析”的论证逻辑,建立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的空间形态与功能量化评价方法,系统识别县域村镇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Spearman相关、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测度并解析村镇聚落空间形态与功能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单县村镇聚落呈现传统平原农区典型的“均散同质”空间格局特征。聚落单元表现为“散村广布、集村零簇”的布局特征;规模等级显现以乡镇驻地为中心的圈层式和沿主要交通线的点轴式两种空间结构模式;形状多数规则,不规则聚落呈道路和微地形指向。②生活功能等级以城镇驻地为中心圈层分布;生产功能优势聚落单元绕城或沿主要交通线呈点轴式分布;生态功能较优聚落单元亲水特征明显;综合功能强势聚落单元分布存在明显的中心地和道路空间指向性,与生态功能呈负相关。③“三维”形态与各功能间以协同关系为主,权衡关系主要表现在“三维”形态与生态功能之间;规模强度与各项功能均显著相关,而聚散程度、形状规则度和各项功能相关性较弱或不相关。形态—功能协同/权衡关系存在功能导向下的空间分异规律,传统平原农区村镇聚落空间重构和治理需以综合功能提升为核心目标,进而加强形态和功能的协同优化。
- 王林田健徐晓楠曾坚辛儒鸿
- 关键词:空间分异
- 何处寻乡愁:乡愁情结驱动乡村旅游的乡土性营建与路径探索
-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乡村旅游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从根本上厘清乡村旅游内在驱动机制,对于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借助层次分析、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对国内...
- 马君奇田健曾穗平
- 关键词:乡愁乡村旅游
- 成“链”补“缺”:乡村研究领域的复杂系统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
- 2023年
- 乡村发展问题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系统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计量方法解析国内外乡村“人地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乡村系统治理”的系统研究演进脉络,发现CAS、SES等复杂系统理论在乡村系统研究中的关键作用;进而解析乡村复杂系统研究的前沿成果,总结既有研究存在“重微观、轻宏观”“重策略、轻实施”“重单一视角、轻城乡互动”的局限性,识别未来乡村系统研究的重点内容为系统风险识别与系统韧性治理,发展趋势为成“链”补“缺”:即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的乡村风险与韧性研究进一步融合,形成从系统风险识别到韧性治理的全过程研究链条;补足既有缺环,加强宏中观尺度的乡村系统研究、推动策略的空间落地实施、统筹城乡的系统风险防控与治理。
- 田健田健
- 关键词:复杂系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
- 山地城市微气候特点与热岛效应缓解策略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结合山地地形特征,分析了山地城市微气候的特点,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个层面,系统剖析了山地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进而应用环境气候学的理论,从城市结构、城市拓展模式、街道空间、建筑群布局以及建筑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缓解山地城市热岛效应的规划策略。
- 曾穗平田健
- 关键词:山地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