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雅

作品数:28 被引量:131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肝炎
  • 12篇酒精
  • 12篇酒精性
  • 11篇脂肪
  • 11篇非酒精性
  • 10篇非酒精性脂肪
  • 9篇脂肪性
  • 9篇非酒精性脂肪...
  • 9篇非酒精性脂肪...
  • 8篇慢性
  • 7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肝病
  • 5篇脂肪性肝病
  • 5篇脂肪性肝炎
  • 5篇慢性乙型
  • 5篇酒精性脂肪性...
  • 5篇酒精性脂肪性...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机构

  • 24篇湖南中医药大...
  • 8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南昌市第九医...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6篇王雅
  • 17篇张涛
  • 11篇熊焰
  • 9篇孙克伟
  • 8篇陈斌
  • 5篇刘鹏
  • 4篇黄裕红
  • 2篇刘晓丹
  • 1篇彭杰
  • 1篇谭元生
  • 1篇徐艳
  • 1篇刘凌宇
  • 1篇胡莉
  • 1篇阳航
  • 1篇周意
  • 1篇黄顺玲
  • 1篇伍玉南
  • 1篇朱文芳
  • 1篇欧松
  • 1篇雍苏南

传媒

  • 7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中医药导报
  • 2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肝脏
  • 1篇新中医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微脂康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微脂康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的影响,进一步发现中医药干预NASH的可能作用靶点。方法采用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造模NASH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和脂康饮干预药物组(Z组),同时选取同批次非造模大鼠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组),不予药物干预。比较各组大鼠形态,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及病理学表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检测,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各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含量,RT-q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M1/M2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组)比较,模型组和脂康饮干预组(M组和Z组)大鼠血清AST、ALT、TG、TC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中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IL-10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及促炎细胞因子(iNOS、TNF-α)、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63及抗炎细胞因子(Arg-1、IL-10)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CD68、iNOS及Arg-1蛋白表达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M组)相比,脂康饮干预组(Z组)大鼠血清AST、ALT、TG、TC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组织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及促炎症因子(iNOS、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CD68、iNOS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63及抗炎因子(Arg-1、IL-10)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Arg-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超微脂康饮能改善NASH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其作用机制与改善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平衡状态有关。
胡莉王雅张涛郭丹银思涵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性血卟啉病合并慢性血吸虫性、酒精性肝病1例
2013年
患者,男,53岁,因反复腹胀,腹痛,身目尿黄6月余于2012年2月10日收住我科。患者于2011年8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腹胀、腹痛、身目尿黄,于当地医院就诊。
张涛王雅孙克伟
关键词:肝性血卟啉病酒精性肝病血吸虫性慢性医院就诊腹胀
超微脂康饮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肪细胞因子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微脂康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脂肪细胞因子影响。方法:采用健康清洁级SD大鼠,以高脂饲料诱导建立NAFLD大鼠模型,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超微脂康饮高、中、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设空白组。分别给药6周后,收集血清和组织标本,计算肝脏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检测肝匀浆TC、TG、游离脂肪酸(FFA)及血清FFA、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瘦素(LP)、脂联素(APN)。结果:模型组大鼠呈中至重度肝细胞脂肪变;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超微脂康饮高、中、低剂量组肝组织TC、FFA及血清TC、TG、FFA水平均降低(P<0.05);模型组的FINS、FIRI高于二甲双胍组、超微脂康饮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P<0.05);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超微脂康饮高、中、低剂量组的血清LP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血清LP水平高于二甲双胍组、超微脂康饮高、中、低剂量组(P<0.05);各组间TNF-α和AP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脂康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改善瘦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熊焰戴丽芳王雅刘鹏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细胞因子游离脂肪酸瘦素
健康人和NAFLD患者肠道菌群对不同粪菌移植途径大鼠的安全性及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基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通过灌胃或灌肠不同粪菌移植(FMT)途经对SD大鼠和NFLAD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紊乱的肠道菌群对NAFLD发生发展的潜在因果关系,评估健康人粪菌液对NAFLD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N组)、健康人菌液灌胃+SD大鼠组(W N组),NAFLD患者菌液灌胃+SD大鼠组(W H组),健康人菌液灌肠+SD大鼠组(C N组),NAFLD患者菌液灌肠+SD大鼠组(C H组),NAFLD大鼠模型组(M组),健康人菌液灌胃组+NAFLD大鼠模型(Z组),每组5只。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SD大鼠的一般情况、肝组织病理、肝酶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水平(TC、TG)及肠道菌群特征。结果:与N组相比,W N、W H、C N、C H组大鼠肝组织局部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气球样变,AST、ALT、TC、TG水平升高,且组间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显著(P<0.05);与W N、C N组相比,W H组、C H组大鼠的炎性反应、气球样变等病理变化更明显,NAFLD活动积分(NAS)增加,ALT、AST、TC、TG水平升高,其中W N组与W H组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 N、W H组相比,C N、C H组大鼠的小叶炎症、气球样变等病理改变更明显,NAS评分增加,ALT、AST水平上升,组间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W N组相比,C N组大鼠的TC水平下降,且C H组大鼠的TC、TG水平较W H组偏低;与N组相比,M组、Z组大鼠肝组织可见明显的脂肪变性、小叶炎症和气球样变等病理表现,NAS、ALT、AST、TC、TG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M组比较,Z组大鼠NAS、ALT、AST、TC、TG水平降低,组间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人源性肠道菌群可通过影响SD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变,诱导肝脏病理变化、肝酶学异常及脂质代谢紊乱;与健康人菌液相比,NAFLD患者粪菌会加重SD大鼠的肝脏炎症反应和
郭丹石媛媛王雅张涛
关键词:肠道菌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性
脂康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脂康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脂康饮,3个月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肝/脾CT比值等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水平及肝/脾CT比值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康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安全有效。
熊焰王雅陈斌刘鹏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药疗法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生活干预基础上予维生素E软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在生活干预基础上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肝脏超声疗效、肝脏脂肪含量疗效、中医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脂肪衰减参数(CAP)、中医症状评分,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肝脏超声疗效、肝脏脂肪含量疗效、中医疗效分别为91.11%、88.89%、93.33%,对照组分别为68.89%、66.67%、71.11%,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LT、AST、TC、TG、LDL-C水平及CAP均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ALT、AST、TC、TG、LDL-C水平及C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右胁疼痛、右胁胀满、胸闷、善太息、神疲乏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可降低NASH肝郁脾虚证肝酶及血脂水平,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刘先姜王雅王娜张涛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郁脾虚证
中医黄疸病专题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中医黄疸病文献数据库是实现中医肝病证治标准化、数据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黄疸病文献数据库建立的背景及意义,从文献数据来源、中医黄疸病叙词表的建立、文献资料采集与分析等方面来阐述中医黄疸病数据库的构建,对该数据库包涵的内容、功能进行简介,并从文献数据库的标准化、质量、维护、培养人才及团队建设等方面说明中医黄疸病数据库建设存在的不足,以期继承与发展中医黄疸病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体系,提高中医黄疸病辨证论治水平。
王雅陈斌孙克伟
关键词:专题文献数据库数据库建设中医黄疸病
“温阳健脾、解毒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陈斌孙克伟张涛彭杰朱文芳伍玉南彭建平王雅阳航黄裕红周意
该项目从中医理论、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三部分系统研究了“温阳健脾、解毒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并研制了院内制剂温阳解毒化瘀颗粒。项目共计发表学术论文16篇,累计影响因子10.258,论文被...
关键词:
关键词:乙型肝炎中医理论中医药防治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证素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 ,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辨证及组方规律,进而探讨其证治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HBV-ACLF患者病例资料,录入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录入数据进行字段提取后,相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社会网络等分析。结果根据对247例患者病例数据分析,其主证型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瘀黄证、湿热内蕴兼脾虚证、寒湿困脾证;药物频次≥12的药物43味,使用频率居于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茵陈、赤芍、丹参、白术、甘草、薏苡仁、石菖蒲、黄芩、虎杖、滑石,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水渗湿、活血补气药物为主。结论 HBV-ACLF病位主要在肝、脾,证型以湿热瘀黄证、脾虚瘀黄证、寒湿困脾证为主,治疗多以祛湿退黄、化瘀解毒、温阳健脾为法。
王雅陈斌龙远雄张涛
关键词: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基于LPS/TLR4通路研究疏肝理脾汤治疗NASH大鼠的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疏肝理脾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多糖-Toll受样体-4(LPS-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造模成功的NASH 84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两组为无中药干预对照组,分为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M_M)组和正常饮食(M_N)组;两组继续MCD饮食加中药(疏肝理脾汤)灌服,分以中药低剂量(D_低)组、高剂量(D_高)组;两组为正常饮食加中药(疏肝理脾汤)灌服,分以中药低剂量(Z_低)组、高剂量(Z_高)组,持续4周,于实验9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并行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外周血相关生化指标、细胞相关炎症因子、血浆LPS水平、肝组织TLR4水平等相关检测与分析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SAF积分,血清ALT、AST、TC、TG、TNF-α、IL-6、IL-1含量;血浆LPS、TLR4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升高;实验组内比较,与两组模型组(M_M组、M_N组)比较,各治疗组(Z_高组_、Z_低组、D_低组、D_高组)SAF积分;血清ALT、AST、TC、TG、TNF-α、IL-6、IL-1含量;血浆LPS、TLR4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各治疗组内两两比较,Z_高组在改善SAF积分、降低血清ALT、AST、TC、TG、TNF-α、IL-6、IL-1含量、降低血浆LPS/TLR4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方面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结论:"疏肝理脾汤"高剂量联合正常饮食对改善NASH大鼠脂肪沉积,降低炎症状态有一定作用,干预机制可能与影响LPS/TLR4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抑制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减轻肝细胞炎性反应及脂肪变性有关。
王雅刘玉娟代静张涛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疏肝理脾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