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荔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清晚期糖基化指数、脂多糖水平与大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危险因素干预1年时血清晚期糖基化指数(AGI)、脂多糖(LPS)与动脉内膜厚度及其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84名患者在1年时的空腹全血,血清保存在-80℃冰箱待测.采集患者入组时和1...
- 唐怡王荔刘立超刘海霞赵琳张萍苏本利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多糖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NDDM)患者血清脂多糖(LPS)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12名NDDM患者入组时和入组1年LPS水平以及大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指标,并选取7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对LPS、大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指标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NDDM患者的lnLPS水平(1.64±0.32)高于健康对照组(1.42±0.2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采用偏相关分析发现,校正性别、年龄、病程后,LPS与入组时收缩压(SBP)、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颈动脉内膜厚度(CCA-IMT)、1年时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及1年时CCA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2、0.287、0.274、0.187、0.231、0.295和0.287,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入组时BMI、1年时CCA差是LPS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LPS在糖尿病患者中水平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刘立朝唐怡王荔苏本利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脂多糖动脉粥样硬化
-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治疗4周前后血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入A组(糖尿病阿卡波糖治疗组)58例,给予阿卡波糖150mg/d;进入B组(糖尿病对照组)60例,不服用阿卡波糖,其余治疗与A组相似,为实现血糖达标,调节除阿卡波糖之外的降糖药及胰岛素用量;57名健康个体作为C组(健康人群对照组).A、B 2组糖尿病患者均采集入组时和干预治疗4周后的空腹血清,C组采集一次空腹血清,于-80℃冰箱保存待测(排除不合格血清标本,如溶血、样本量不足等,最终进入A组实际检测人数为57例,B组为59例).监测3餐前、餐后2 h末梢血糖,测定生化指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脂多糖水平,用荧光光谱法测定晚期糖基化指数(AGI)水平来表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相对含量.结果 干预治疗后,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均显著降低(P<0.05).A组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水平MCP-1、脂多糖、AGI、hs-CRP、TNF-α均显著降低(P<0.05),而PAI-1无显著下降(P=0.163).B组治疗后MCP-1、脂多糖、AGI、TNF-α和PAI-1水平均升高,hs-CRP水平下降(P<0.05).与B组比较,A组MCP-1、脂多糖、PAI-1、TNF-α、AGI治疗前后水平下降趋势更明显.A、B两组的hs-CRP在干预前后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健康人群,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其部分炎症因子的水平.
- 刘海霞孙李永隽刘奔刘丹丹李晶张萍王荔刘佳王黎孟秀香苏本利
-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炎症状态阿卡波糖
- 晚期糖基化指数与新诊断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王荔刘立超赵琳刘海霞苏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