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霞
- 作品数:21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尖叫着飞翔——对“70年代人”现象的一种描述被引量:6
- 2001年
- “70年代人”以完整的时代感、夸大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群体护卫精神向世人传播着特有的群体共鸣 :一、“酷”性追求 :主题词的尖叫。张扬自我情绪、诉说个体经验的词汇呈现出与上几代人之间彼此断裂的印痕 ;与“城市”的纠缠 ;与“父辈”纽带的切割 ;与“写作”的相依。二、成长之痛 :隐匿的飞翔。这个主张“反主题”创作的群体 ,以小说自身的存在 ,遮掩着个体生命成长历程的切肤之痛 ,它喻示了一种新的文学精神 ,一种敢于敞开自我。
- 王素霞
- 关键词:尖叫飞翔
- 多语合弦:90年代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
- 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文体革命赢得了文学的核心地位,形成了颇有规模的市场效应,并展示了'多语合弦'的对话姿态,显示出旺盛的生命活力,这就向批评家们敞开了极有诱惑力的探寻空间.为能深入透视这种活力的背后所隐藏...
- 王素霞
- 关键词:长篇小说体式
- 论叶兆言《很久以来》中的“历史”与“虚构”被引量:1
- 2016年
- 《很久以来》要带给人的是对历史的重新质疑、解读与虚构。一方面,作家以两个女性欣慰与春兰的人生命运为主线,捕捉了几处特别有虚构意义的时间及空间,将人物的生活及命运虚构进这样的时空之内,活现或还原"历史"的真实声音;同时作家又将自己写作的时间与缘由插入其内,彼此应和,形成了极其丰满的"对话"景观,它是对"历史"的还原与回视,又是"历史"与"当下"的交流与碰撞。另一方面,这部小说是作家对以往叙述历史方式的反叛:一是反叛自己的历史"虚构"经验,二是对当下历史故事庸俗化的反叛。
- 王素霞
- 关键词:虚构
- 都市想像与新都市小说
- 2006年
- 20世纪90年代特有的多元文化造就了新都市小说的生成与繁荣。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转型、后现代主义及全球化风潮的日益膨胀.不仅敞开了一种新的都市文化,同时也直接改写了文学的形态.造就了新都市小说的诞生。它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又承继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及20世纪现代主义的文学精神:既响彻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多语合弦的共鸣.同时也以相当惊人的一致性延续着20世纪以来中国都市文学的都市主题。
- 王素霞
- 关键词:新都市小说想像批判现实主义都市文学消费主义文化转型
- 时间·NOVEL·结构——90年代长篇小说文体形态论
- 本文追根溯源,从"时间"与长篇小说间的文体渊源论起,探讨二者的关系在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发展中的演变轨迹,并归理出长篇小说的时间结构类型如命运型、纪年型、戏
- 王素霞
- 关键词:长篇小说文体形态NOVEL
- 文献传递
- 时间·NOVEL·结构——90年代长篇小说文体形态论被引量:1
- 2007年
- "时间"这一结构形式对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小说文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尤其在"NOVEL"领域,更形成了诸多复杂的结构类型,如命运型、纪年型、戏剧型、空间化、成长型等。究其演变轨迹,可以透视长篇小说时间形式的多维化、多义化与多样化姿态,进而捕捉"NOVEL"文体变革的些微信息。
- 王素霞
- 关键词:长篇小说文体
- 第三地:“小日子”里的“大浪漫”——兼论新世纪都市女性写作的新转型
- 2011年
- 几年前迟子建的一部小说《第三地晚餐》①引起了我的关注,它对已婚女性的疲乏、无奈之姿给予了悄然地描述。更有特色的是,它探进了女性在围城中不愿逃出去、不愿受冷落但又不甘寂寞的“第三地”空间,洞悉了她们步人中年或几近步人中年后的“第二春”的萌芽经历,极其细腻地描勒出女性“思秋”期文化心理的变化,
- 王素霞
- 关键词:都市女性写作浪漫已婚女性文化心理中年
- 当“涓生“遭遇“鲁迅”——论《伤逝》叙事技巧的些许遗憾
- 《伤逝》是鲁迅作品中的“另类”,近些年来对它的研读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本文介绍了断裂和“作者声音的闯入”产生了“不可靠的叙述”等《伤逝》的叙事技巧。
- 王素霞
- 关键词:鲁迅作品叙事技巧现代文学《伤逝》
- 文献传递
- 敞开的痴迷与纠缠——博尔赫斯小说结构在格非短篇创作中的延伸被引量:2
- 2004年
- 博尔赫斯小说结构在格非短篇创作中有3个方面的延伸:一是时间,小说所呈现的“循环型(圆型)结构”把我们带入了对于时间与幻象的痴迷;二是镜子与迷宫,它们生成了无限繁殖与无限增生的文学意象,虚构了想象世界与现实利益之间的模糊,由此也成为结构小说的内在核心,并为文本的多重意蕴提供了潜在的无限阐释的多重可能;三是空间距离,对原先文本或知识的改写,成为这种距离叙述的主要表现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拉近了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距离,形成所谓“文本的文本”、“叙述的叙述”式的“幻想小说”叙述结构。
- 王素霞
- 经典原释:共同话题,不同声音——三博士重读鲁迅小说《伤逝》被引量:5
- 2000年
- 《伤逝》是一篇内蕴丰富的作品 :其一 ,反省了“五四”现代女性解放价值理念的历史虚妄性和男性中心主义文化霸权 ;其二 ,子君的精神高度刚刚达到娜拉出走前的水平 ,但都象征了女性生存的困境 ;其三 ,小说呈现主题的歧义与模糊 。
- 贾振勇佘小杰王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