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素霞

作品数:191 被引量:874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8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5篇病理
  • 49篇肾病
  • 44篇肾小球
  • 30篇肾脏
  • 29篇临床病理
  • 26篇肾炎
  • 23篇免疫
  • 21篇淀粉样
  • 21篇淀粉样变
  • 20篇蛋白
  • 20篇电镜
  • 18篇蛋白尿
  • 17篇球蛋白
  • 16篇肾损
  • 16篇基因
  • 16篇超微
  • 15篇淀粉样变性
  • 15篇突变
  • 14篇病理特点
  • 12篇肾小球病

机构

  • 17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0篇北京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国际扶贫...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市卫生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作者

  • 189篇王素霞
  • 56篇邹万忠
  • 40篇章友康
  • 29篇刘刚
  • 20篇丁洁
  • 20篇郑欣
  • 19篇周福德
  • 19篇赵明辉
  • 18篇王海燕
  • 17篇张宏
  • 16篇鄂洁
  • 14篇王芳
  • 13篇肖慧捷
  • 13篇柴立军
  • 12篇喻小娟
  • 12篇吕继成
  • 12篇杨莉
  • 11篇汤秀英
  • 11篇管娜
  • 11篇陈育青

传媒

  • 38篇中华肾脏病杂...
  • 1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0篇北京大学学报...
  • 10篇中华病理学杂...
  • 8篇电子显微学报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肾病研究...
  • 5篇中华医学会肾...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临床肾脏病杂...
  • 4篇中国血液净化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北京医学
  • 2篇肾脏病与透析...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14篇2012
  • 9篇2011
  • 15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10篇2005
1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量蛋白尿患者肾脏足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及细胞微丝骨架蛋白的免疫电镜研究
目的在表现大量蛋白尿的肾小球疾病,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和肾小球微小病变(MCD),均可见足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并伴有足细胞内微丝骨架的表达异常。但两种疾病对激素的治疗反应和预后却明显不同,提示足细胞损...
师素芳王素霞章友康赵明辉邹万忠
文献传递
辅酶Q2基因突变所致辅酶Q10缺乏性肾病综合征1例
2023年
该文报道1例辅酶Q(coenzyme Q,CoQ)2基因突变所致CoQ10缺乏性肾病综合征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该患者以血尿、蛋白尿及视力下降为临床表现,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余,蛋白尿无缓解。出生史无特殊,其父母非近亲婚配、均体健。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CoQ2基因c.973A>G(p.T325A)和c.517C>T(p.R173C)突变,结合肾活检明确为遗传性肾病,予减停糖皮质激素后改为补充CoQ10治疗,5周后24 h尿蛋白量由6.01 g下降至1.53 g。
包道日娜杨宏宇王芳周绪杰张鑫王素霞周福德
关键词:泛醌突变肾病综合征遗传性肾病
胰腺星状细胞超微结构的在体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在慢性胰腺炎动物模型,观察在体胰腺星状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给予16周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大鼠胰腺纤维化动物模型,对照组常规喂养。用HE和天狼猩红饱和苦味酸染色法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识别胰腺组织中活化态及非活化态胰腺星状细胞,之后进一步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电镜方法对胰腺星状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最终对周细胞和泡心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别。结果病理形态学观察表明,长期高脂饮食可以诱导大鼠胰腺组织发生纤维化改变。实验组胰腺组织中活化态与非活化态胰腺星状细胞共存,细胞数量都较正常组明显增加。结论胰腺星状细胞在体超微结构特征的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形态学基础。
张小丽李非崔叶青孙异临王素霞刘爽孙海晨
关键词:病理学
阴道上皮细胞、白假丝酵母菌及卷曲乳杆菌相互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细胞(VEC)与白假丝酵母菌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卷曲乳杆菌对VEC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阴道上皮细胞系VK2/E6E7细胞并分别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及卷曲乳杆菌悬液,应用扫描电镜观察VEC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同培养及加入卷曲乳杆菌干预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白假丝酵母菌感染VEC6h时,其侵袭VEC以诱导内噬方式为主,VEC表面伪足增多,接触并覆盖于白假丝酵母菌假菌丝表面;自假丝酵母菌感染12h时,其侵袭VEC以主动穿透方式为主,白假丝酵母菌穿透VEC,破坏其表面结构,VEC伪足减少、消失,细胞膜破坏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加入卷曲乳杆菌干预后,VEC的形态有所恢复,白假丝酵母菌假菌丝结构破坏。结论白假丝酵母菌通过诱导内噬作用及主动穿透作用侵袭VEC;在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卷曲乳杆菌可通过占位效应对VEC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张旭李婷牛小溪王素霞刘朝晖
关键词:阴道上皮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研究
为了进一步证实肾组织内HBV的感染,深入探讨HBV-GN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对107例HBV-GN病例进行了组织病理、超微病理及免疫病理的系统研究,并进行了HBV抗原的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的定位研究;进行了质粒的扩增及构建...
王素霞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原位杂交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的临床及病理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探讨电子致密物沉积病(DDD)的临床及病理待点。方法 通过5例DDD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和组织形态学的多样性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DDD占经肾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0.2%,占膜增殖性肾炎的2%。5例中的3冽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组织学呈膜增生性肾炎(MPGN),并伴有血C_3降低。2例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组织学 1例呈 NIPGN伴有血 C_3降低;另 1例呈系膜增生性病变,血 C_3正常。4例免疫荧光表现为以C_3为主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并有系膜区团块状沉积.电镜下均可见电子致密物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呈弥漫、均匀沉积,其中4例包曼囊及肾小管基底膜亦可见弥漫或节段电子致密物沉积。2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结论 电子致密物沉积病是超微结构的诊断,其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大量蛋白尿、严重高血压和较重的病理改变预示其预后不佳。
王梅林晓明王素霞王海燕邹万忠
关键词: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变病综合征补体C3病理
糖尿病合并冷球蛋白血症一例
2016年
患者男.65岁,因“多尿、多饮、消瘦6年余,右足趾溃烂4个月,乏力3个月”入院。患者4年前发现血糖升高(具体不详).1年前空腹血糖8mmol/L,餐后血糖18mmol/L,予二甲双胍降糖治疗,后患者自行停药。
徐章剑崔昭徐大民王素霞周福德吕继成赵明辉
关键词:冷球蛋白血症空腹血糖血糖升高餐后血糖降糖治疗自行停药
Ⅲ型胶原肾小球病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了解Ⅲ型胶原肾小球病的形态学改变,并对Ⅲ型胶原可能的细胞来源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3例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电镜和Ⅰ、Ⅲ、Ⅳ型胶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中1例伴高血压,第3例表现为肾功能不全和肾性高血压。3例均无肾病家族史。光镜检查可见肾小球基膜内和系膜区弥漫性过碘酸-希夫反应阳性物质沉积,系膜细胞无明显增生。电镜检查在基膜内疏松层和系膜区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系膜细胞胞膜下平行排列的束状微丝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这些胶原纤维为Ⅲ型胶原,Ⅰ型和Ⅳ型胶原阴性,同时系膜区多数系膜细胞α-SMA阳性。结论Ⅲ型胶原肾小球病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上都有其特殊的病理改变。肾小球内激活的系膜细胞可能是Ⅲ型胶原的来源。
李玲邹万忠王素霞王盛兰王薇韩志惠杜娟薄莉
关键词:肾小球病形态学观察肾活检组织肾小球基膜系膜区
Castleman病及其肾损害被引量:3
2009年
Castleman病又称血管滤泡型淋巴组织增生、巨大淋巴结增生,于1956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而命名。既往一直认为该病少见,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astman病,特别是Casteman肾损害报道有较明显增多趋势,但临床上漏诊、误诊仍很多,值得引起肾脏病学者的警惕和重视。本文针对Castleman病及其肾损害,并着重对后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和转归结合本科病例作一介绍。
章友康王素霞
关键词:CASTLEMAN病肾损害巨大淋巴结增生淋巴组织增生病理改变滤泡型
大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模型感染及治疗后的透射电镜和局部免疫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大鼠模型中感染及治疗后阴道超微结构及局部免疫应答的变化。方法建立VVC大鼠模型,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制霉菌素组、空白凝胶组及中药组,每组8只。VVC建模成功后,根据分组连续阴道灌注给药14天,停药后计算病原体清除率,阴道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检测阴道组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和空白凝胶组比较,制霉菌素和中药组的病原体转阴率显著升高(P<0.05)。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治疗后,阴道上皮微绒毛及糖萼恢复正常形态,线粒体肿胀程度降低。真菌感染后IL-17表达显著上调(P=0.017),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治疗后IL-17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无明显变化(P=0.620,P=0.324)。而各组间IFN-γ、IL-4、IL-21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真菌感染后大鼠阴道上皮组织显著破坏,而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能在体内发挥抗白假丝酵母菌活性,促进受损阴道上皮超微结构尤其是糖萼的修复。
李婷张旭白会会范琳媛张展王素霞刘朝晖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白假丝酵母菌制霉菌素苦参凝胶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