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曦 作品数:21 被引量:378 H指数:7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病毒自然清除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研究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病毒自然清除的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纵向随访研究的方法对2013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科门诊HR-HPV阳性患者随访观察,随访时间6~33个月。应用病毒自然消退曲线的拟合曲线计算HR-HPV各亚型持续感染时间及持续感染比率。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病毒自然清除时间及病毒自然消退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病毒自然清除及持续性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该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中HR-HPV感染患者病毒自然清除曲线特征:1年内病毒快速自然清除,持续感染率快速下降,12~14个月后病毒自然清除比例明显降低,大部分1年内不能自然清除的患者呈持续感染状态。除HPV45型外,各亚型病毒自然清除曲线特征相近,但各亚型持续感染时间及持续感染比率不同。持续感染时间与病毒在筛查人群中的感染率呈正相关。各亚型HR-HPV感染患者感染状态的构成比不同,HPV31、HPV33、HPV35感染率低,但感染后病毒自然清除比率低,持续感染比例高。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示:感染时年龄、多病毒混合感染及病毒载量是病毒自然清除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时年龄是病毒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各亚型HR-HPV感染患者的自然清除具有确切的规律和特征,患者年龄是影响病毒的自然清除及持续性感染的主要因素。 胥莎莎 罗美 吴龙 刘军 王淑珍 刁晓莉 曲久鑫 王秋曦 张健欣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宫颈病变 宫颈细胞学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结果中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宫颈细胞学结果 ASCUS 405例与 LSIL 395例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在其指引下行宫颈及/或外阴部位的活检术、宫颈管内膜刮取术(ECC)及子宫颈电热圈切除术(LEEP),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估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癌及其癌前期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符合率,随访结局。结果 (1)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405例 ASCUS 患者中慢性宫颈炎231例(57.04%)、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41例(34.8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6例(3.95%)、宫颈鳞癌(sCC)Ⅰ a1期2例(0.49%);外阴上皮内瘤变(VIN)15例(3.70%)。395例 LSIL 患者中慢性宫颈炎135例(34.18%)、宫颈 LSIL 201例(50.89%)、HSIL 41例(10.38%)、SCCⅠ a1期2例(0.51%);VIN15例(3.80%)、外阴鳞癌1例(0.25%)。(2)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及其癌前期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与组织学符合率分别为:96.17%、58.41%、73.34%、79.63%。(3)随访结果:HSIL 及 HSIL^+患者全部在访,经临床干预后病变消退,随访1年以上无进展。738例宫颈炎、LSIL 及 VIN 患者半年之内全部在访,其中501例随访1年以上(随访率67.89%)。结论宫颈细胞学结果 ASCUS/LSIL 患者,其组织学诊断的分类具多样性:包括宫颈上皮的良性改变,也包括不同级别的 CIN 及少数的癌。借助阴道镜检查全面评估女性下生殖道,不仅可以早期检出 HSIL 与宫颈癌,还可及时检出 VIN 与外阴癌,其临床价值值得关注。 刘军 宋学红 王秋曦关键词:子宫颈 细胞学 阴道镜检查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800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析与随访结果 目的:分析TBS诊断标准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 刘军 宋学红 王秋曦关键词: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组织病理学诊断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随访结果 病理学分析 文献传递 子宫颈癌前期病变教学探讨 被引量:3 2010年 宫颈癌的生物学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子宫颈癌前期病变的过程。循证医学证明,它是唯一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可以完全治愈的恶性肿瘤。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低年医师在妇产科检查时,重视对宫颈细胞学的筛查,规范宫颈病变治疗是我们带教老师的责任。 王秋曦 梁金凤关键词:教学 探讨典型多媒体教学病例库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典型多媒体教学病例库在妇产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妇产科学临床实习生123人,按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61人和对照组62人。以异位妊娠为研究疾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多媒体教学病例库在教学资源不足情况下,对实习生认识疾病特征、建立临床思维及掌握相关理论及新进展中的作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结束对研究疾病的实习后试卷考试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实习生的总分数(57.09±3.49 vs 49.54±6.21,P<0.05)、病案分析(19.23±2.12 vs 16.32±5.67,P<0.05)、基本知识(18.53±2.32 vs 14.62±4.54,P<0.05)、基本理论及新进展(18.53±2.32 vs 14.62±4.54,P<0.05)各单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典型多媒体教学病例库在妇产科本科教学中具有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作用,使学生在短期内对疾病的特征有立体的、多方位的理解,对本科教学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王淑珍 翟妍 刘军 李金凤 桑翠琴 蒋英 王秋曦关键词:医学生 医学教育 阴道上皮内瘤变103例分析 目的研究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其转归,探讨对VAIN的诊治与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阴道镜专业门诊诊治的103例VAIN患者的临床... 刘军 宋学红 王秋曦关键词:阴道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检查 浸润癌 文献传递 单纯HPV16/18阳性行阴道镜检查有可疑病变患者的子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分析单纯HPV16型和(或)18型(HPV16/18)阳性行阴道镜检查并有可疑病变患者的子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探讨HPV16/18阳性患者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在子宫颈病变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年龄为21-65岁、HPV16/18阳性、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阴性或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阴道镜检查有可疑病变的患者,收集其子宫颈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33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阴性者214例,为ASCUS者123例。结果(1)337例患者中,子宫颈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为子宫颈炎症63例(18.7%)、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89例(26.4%)、CINⅡ-Ⅲ及子宫颈原位腺癌(AIS)182例(54.0%)、早期(指Ⅰa1期)子宫颈癌3例(0.9%)。其中CINⅡ及以上子宫颈病变(包括CINⅡ-Ⅲ、AIS、早期子宫颈癌)所占比例,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71.5%,88/123)明显高于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45.3%,97/214;χ2=24.876,P〈0.01);HPV16型阳性患者(64.4%,150/233)明显高于HPV18型阳性患者(30.3%,27/89;χ2=31.388,P〈0.01);不同年龄段[20-29岁为69.3%(52/75)、30-39岁为55.1%(75/136)、40-49岁为44.8%(30/67)、≥50岁为47.5%(28/59)]患者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2,P=0.032)。(2)在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HPV16型阳性患者的CINⅡ及以上病变所占比例高于HPV18型阳性患者[分别为54.8%(80/146)、26.0%(20/27);χ2=16.930,P〈0.01];在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中,HPV16型阳性患者的CINⅡ及以上病变所占比例也明显高于HPV18型阳性患者[分别为76.5%(78/102)、55.6%(15/27);χ2=4.642,P=0.031]。(3)与炎症和CINⅠ患者比较,CINⅡ及以上子宫颈 张健欣 郑婷萍 刘军 王秋曦 詹宇新 张震宇关键词:癌前状态 人乳头瘤病毒16 人乳头瘤病毒18 阴道镜检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a9组感染女性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通过改变阴道菌群,阻止宫颈癌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单一亚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α9组感染的患者,按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或正常者(LSIL-组)207例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宫颈浸润癌者(HSIL+组)117例。应用16S r RNA V4区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并比较两组受试者阴道微生物群特征。应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曲线拟合、线性判别分析效应(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 Se)分析HPVα9组感染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SIL+组与LSIL-组女性感染HPV亚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微生物群的物种数目、香农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菌群动态改变,其变化趋势与宫颈病变的结局有关。LEf Se分析发现HSIL+组葡萄球菌属显著高于LSIL-组,LSIL-组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HSIL+组(Z=2.59,P<0.05),普雷沃氏菌、假单胞菌与乳杆菌联合降低HSIL的发生。分层分析发现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产次<3次、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教育程度≥本科、体质量指数<24 kg/m2时,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不同,发生高级别病变的风险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阴道微生物群的构成不同,多个菌属间可能存在内在平衡。高度宫颈病变时葡萄球菌属丰度高,普雷沃氏菌属丰度增加与正常宫颈及低级别病变密切相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苏明芮 刘军 王淑珍 詹宇新 王秋曦 李金凤 朱磊 张健欣关键词: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阴道微生物菌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物(vaginal microbiota,VMB)组成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16型和18型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二代测序方法测定阴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HPV 16型、18型核酸测定。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阴道微生物菌群构成类型(community state types,CSTs)与HPV-16型和18型感染的相关性,Uni Frac加权矩阵及LEf Se线性分析特定微生物菌群与HPV-16型和18型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共发现3种阴道微生物菌群构成类型,分别是CST IV (low Lactobacillus spp.) 65. 4%,CST III(L. iners) 32. 1%和CST V(L. jensenii) 2. 6%,LEf Se分析显示HPV16感染者阴道微生物乳酸杆菌缺乏而厌氧菌属丰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仅发现于HPV16感染者阴道微生物菌群中。HPV18感染者阴道微生物菌群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主要丰度,而缺乏厌氧菌属。结论阴道微生物菌群的构成及丰度与HPV16感染相关,无乳链球菌可能作为HPV16感染的标志性阴道微生物菌群,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据支持。 罗美 何鑫 刘军 张雪芳 张健欣 王秋曦 王淑珍 刁小莉 曲久鑫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脱落细胞学阴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学阴性(pap smear negative,Pap-)、人乳头瘤病毒阳性(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positive,HPV+)女性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纳入1 128例Pap-/HPV+女性,阴道镜下可疑部位活检。分析Pap-/HPV+状态下HP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宫颈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Pap-/HPV+女性HPV的流行特征,HPV-16所占比例较高(χ2=16. 81,P=0. 000),患者年龄偏大(χ2=20. 72,P=0. 000),单一病毒感染比例较高(χ2=8. 93,P=0. 01)。506例患者接受阴道镜下活检,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病例254例(50. 19%),其中7例宫颈浸润癌。HSIL的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轻患者HSIL比例更高,与年龄呈负相关(r=-0. 254,P=0. 000)。各HPV亚型发生HSIL的比例不同,HPV-16型发生HSIL的比例最高(64. 7%)。与对照组比较,Pap-/HPV+女性感染HPV-16、18、31、33、52、58型显著增加HSIL病变的危险。结论 Pap-/HPV+女性HPV的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具有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危险。 刘军 张雪芳 罗美 张阳 王秋曦 张健欣 王淑珍关键词:宫颈脱落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