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萍
-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大连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9年
- 选取大连地区7个观测站1961—2007年历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积温、≥10℃积温、<0℃负积温和无霜冻等指标,统计分析了近47年其变化特征,研究了大连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积温、≥10℃积温1988—2007年比1961—1987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多),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大连地区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初霜推后,终霜提前,无霜期日数增多;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连气候明显变暖,尤其是21世纪初异常偏暖事件频发,热量资源增加,对冬季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的生产有利,病虫等越冬存活率上升,农业投入增加,气候变暖对大连地区农业影响是利弊并存。
- 侯国成王秀萍
- 关键词:气候变暖农业生产
- 大连近60年气温异常变化分析
- 全球气候变暖并日趋加剧已是公认的事实,但全球气候变化并不是平缓发生的,而是非均匀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突变性特征。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各个地区的气候变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频l临大洋,三面环...
- 隋洪起张彩凤王秀萍祝青林
- 关键词:气温异常环境因子
- 文献传递
- PDO和ENSO与大连6—9月降水关系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利用1905—2006年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简称PDO)、ENSO和大连6—9月降水资料,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DO暖位相期,大连6—9月降水总体比常年偏少;PDO冷位相期,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多;PDO与大连6—9月降水存在准周期对应关系,从PDO冷位相到暖位相,对应的大连6—9月降水距平8 a滑动平均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ENSO对大连6—9月降水的影响明显受PDO的调制,在PDO冷位相期,ENSO年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多,而在PDO暖位相期,ENSO年大连6—9月降水总体上比常年偏少;不同强度和不同冷暖性质的ENSO,在不同PDO位相期内对大连6—9月降水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 于德华隋洪起王秀萍
- 关键词:ENSO
- 辽宁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干侵入和卫星云图演变特征被引量:13
- 2015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资料,对2013年7月1—2日辽宁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从大暴雨发生区附近低空急流、干侵入活动和卫星云图演变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前低空急流迅速向低层扩展加强,超低空东南急流迅速加强,为大暴雨发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对流中层干层加强了暴雨过程的对流性不稳定;湿度梯度锋区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原因为干冷空气侵入。此次大暴雨形成过程中卫星云图的演变为:暴雨发生前有低湿、高位涡的冷空气向低纬度移动、并不断加强;在雨带维持阶段,强降水区在红外和水汽图像,主要特征有向北、向东北、向东、向东南、向南及向西南疏散的外流丝缕状卷云,同时西北侧不断有小尺度的暗区补充;强降水结束前,从南亚高压脊的北侧动力干带东移,反气旋脊快速扩大,反气旋结构更加松散,强降水区附近副热带西风急流逐渐减弱消失;同时可知强降水发生在强对流云团梯度最大值时段,因此卫星云图特征对强降水发生过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此次辽宁地区大暴雨过程两个强降水中心位于背风坡附近,说明地形抬升对此次对流性强降水的对流加强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 金巍俞小鼎曲姝霖孙建元王秀萍刘卫华
- 关键词:大暴雨干侵入地形影响
- 1951—2010年大连市气温变化特征被引量:13
- 2011年
- 利用1951—2010年大连市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1突变分析等方法对年和季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大连市年和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升温趋势有所减缓;大连市年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33/10 a,明显高于近50 a中国平均增温速率0.22/10 a,更高于近50 a全球平均0.13/10 a的增温速率。大连市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幅度;年、季平均气温存在突变,突变始于1987—1990年前后,突变前后平均气温均值相差较大;年、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大都存在突变,但秋季平均最高气温无突变。
- 隋洪起张彩凤王秀萍祝青林
- 关键词:气温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