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润田

作品数:21 被引量:833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胃癌
  • 10篇肿瘤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基因
  • 6篇幽门螺
  • 6篇胃肿瘤
  • 6篇基因多态性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螺杆菌
  • 4篇代谢
  • 4篇幽门螺杆菌感...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螺杆菌感染
  • 4篇杆菌感染
  • 3篇代谢酶
  • 3篇代谢酶基因
  • 3篇代谢酶基因多...
  • 3篇易感性

机构

  • 21篇北京大学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哈佛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卫生部卫生统...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烟台市毓璜顶...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21篇王润田
  • 12篇沈靖
  • 11篇徐希平
  • 8篇王心如
  • 8篇王滨燕
  • 8篇邢厚恂
  • 6篇王朝曦
  • 3篇张洁苹
  • 3篇王涛
  • 2篇张波
  • 2篇杨邵敏
  • 2篇靳蕾
  • 2篇陈坤
  • 2篇雷道年
  • 2篇朱益民
  • 2篇余海
  • 2篇贺晓慧
  • 2篇郑树
  • 1篇林三仁
  • 1篇乔友林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肿瘤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3篇2003
  • 7篇2002
  • 10篇2001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被引量:438
2002年
[目的]探讨中国癌症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文献检索 ,资料研究 ,专家讨论等方法。[结果]报告世界和中国癌症流行趋势及防治现状 ;提出中国癌症控制目标、重点、主要干预措施 ;明确中国癌症防治信息系统的建设及中国癌症防治管理的措施。[结论]该研究结果符合中国国情 。
董志伟乔友林李连弟陈育德王润田雷通海饶克勤王汝宽赵平游伟程鲁凤珠戴旭东王国清罗贤懋周海城
关键词:肿瘤流行病学病因学
DHPLC方法对中国人iNOS基因Tsp多态性的发现与初步证实(英文)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 探讨中国人iNOS基因是否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中国人中的频率。方法 :DHPLC方法结合直接测序和PCR RFLP技术 ,在有代表性的中国人中进行筛查。结果 :在iNOS基因全部被测外显子中 ,有 6个外显子发现可疑双峰图型 ,可能存在杂合突变 ,对其测序后在iNOS基因第 16外显子发现C→T突变 (称为Tsp多态性 ) ,使编码的氨基酸由丝氨酸 (serine,Ser)改变为亮氨酸 (leucine ,Leu) ,设计PCR RFLP方法并监测全部测序样本 ,PCR RFLP与测序结果一致。在有代表性的 43例中国人中 ,Ser和Leu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75 .5 8% (6 5 / 86 )和 2 4.42 % (2 1/ 86 ) ;三种基因型观察频率分别为Ser/Ser :6 2 .79% ;Ser/Leu :2 5 .5 8% ;Leu/Leu :11.6 3% ,与期望频率 (分别为 5 7.12 % ,36 .91%和 5 .96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说明符合Hardy 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 结论 :中国人群中存在iNOS基因Tsp多态性 。
沈靖王润田王理伟王朝曦邢厚恂王滨燕郭春华王心如徐希平
关键词:INOS基因流行病学分子
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探讨Ⅰ、Ⅱ相代谢酶中CYP1A1 ,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以及基因 基因、基因 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用PCR和PCR RFLP方法 ,资料分析用SAS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 :1 997年 1月~ 1 998年 1 2月经扬中市人民医院确诊 ,肠型胃癌病例1 1 2例 ;同期该地无上消化道肿瘤的“健康”人群为对照 ,共 675例。结果 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 ,仅GSTM 1缺失基因型与胃癌易感性有显著性相关 ,OR =1 95(CI:1 2 2 3 1 4 ) ;当GSTM 1和GSTT1同时缺失时 ,对胃癌发生的交互作用有显著性意义 ,OR =1 98,CI :1 0 2 3 85 ;未见CYP1A1突变基因与GSTM1或GSTT1缺失基因型对胃癌的发生有交互作用。在多因素Lo gistic回归分析中 ,也以GSTM1缺失基因型为最重要的遗传危险因素 ,胃癌家族史也有显著意义 ,环境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既往吸烟史和既往饮酒史。同时发现CYP1A1和GSTM 1基因与吸烟、饮酒因素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具有GSTM 1缺失或CYP1A1突变基因型的个体属胃癌高危险人群 。
沈靖王润田邢厚恂王理伟王朝曦王滨燕李茂森徐希平
关键词:代谢酶基因基因多态性胃癌遗传易感性
H.Pylori感染后氧化应激损伤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介绍了H.Pylori感染后 ,可通过两个途径产生活性氧和活性氮自由基 ,总结了这两类自由基所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损伤的特点 ,以及机体参与抗氧化损伤系统的酶 ,如MnSOD、CAT、GPX的活性与H.Pylori感染。
沈靖王润田徐希平
关键词:氧化应激胃肿瘤幽门螺旋杆菌
筛查未知SNPs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被引量:25
2001年
本文介绍了 DHPL C技术的基本原理 ,主要应用领域 ,实验技术特点和操作的注意事项。指出 DHPL C是快速、准确、高效筛查基因未知 SNPs的工具 ,优于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在功能基因组学。
沈靖王润田徐希平
关键词:SMPSDHPLC单核苷酸多态性高效液相色谱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ERT)蛋白的表达 ,探讨其作为胃癌标志物在评价胃癌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抗人hTERT单克隆抗体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 2 1例胃良性病变 (慢性浅表性胃炎 )、98例胃癌前病变 (中重度肠上皮化生 74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2 4例 )、73例胃癌 (早期胃癌 2 0例、进展期胃癌 5 3例 )标本hTERT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和癌前病变组hTERT阳性率分别为 84 .93%和 11.2 2 %,浅表性胃炎组无一例hTERT阳性。胃癌组hTERT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χ2 =92 .90 0 ,P =0 .0 0 0 ) ,而癌前病变组与浅表性胃炎组的阳性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χ2 校正 =1.4 32 ,P =0 .2 32 )。在胃癌组中 ,进展期胃癌hTERT阳性率略高于早期胃癌 ,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χ2 校正 =0 .12 7,P =0 .72 1) ;但其阳性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14 .5 4 1,P =0 .0 0 2 )。 33例癌旁肠上皮化生组织的hTERT阳性率为 5 1.5 2 %,明显高于非癌肠上皮化生组的 10 .81%(χ2 =2 1.118,P =0 .0 0 0 )。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hTERT高表达可以作为胃癌标志物 ,追踪hTERT阳性的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
贺晓慧王润田张波杨邵敏雷道年林三仁
关键词:代谢胃肿瘤癌前状态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45
2001年
目的 以肿瘤易感基因谷胱苷肽 S 转硫酶 (GST)M1缺失基因型为例 ,说明基因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析方法以及应用。方法 采用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用PCR技术 ,资料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对象为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经扬中市人民医院确诊 ,肠型胃癌病例 112例 ,以同期该地无上消化道肿瘤的“健康”人群为对照 ,共 6 75例。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后 ,GSTM1缺失基因型与既往吸烟史的交互作用系数为 3.38,OReg值达 8.40 ,有极显著意义 ,为 4型交互作用中的超相乘模型 ;GSTM 1缺失基因型与吸烟量的交互作用呈高暴露 基因效应 ,交互作用系数分别为 0 .995、2 .0 85和 2 .15 7,即随着暴露剂量增加 ,交互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加 ;与饮酒量呈低暴露 基因效应 ,交互作用系数分别为 1.0 1和 0 .97,交互作用强度随暴露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分析方法 ,可用于评价基因 -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
沈靖王润田徐希平
关键词:代谢酶基因环境暴露基因多态性肿瘤易感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嵌入式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1980~1988年参加山东省牟平县高陵镇和浙江岱山县胃癌普检的人群,胃镜活检组织蜡块切片Hp经Warthin Starry(WS)染色,判定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态。对这些人群随访,病例与对照按照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匹配,实施1:4的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经过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调整和控制混杂因素后,显示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OR=4.4467,95%CI 1.161-17.19),吸烟也与胃癌发生相关。结论 本研究以胃组织存在典型Hp作为Hp感染指标,证实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王涛陈坤王润田朱益民丛玉俊周永年张洁苹余海曹玉信郑树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病例对照研究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胃部病变的多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及胃部病变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方法 :将1994~ 1996年经病理确诊的胃癌及胃部病变病例分为多个病例组及对照组 ,利用 1987年山东胃癌高发区组织库 ,作为Hp暴露史测量的资料。 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 3个外部变量后 ,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炎症活动程度与Hp感染间OR分别为 2 .0 72、2 .980、2 .0 86 ,有统计学关联 ,且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表明胃病严重程度与Hp感染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r=- 0 .2 17)。 结论 :Hp感染与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
蒋咏文王润田王涛张洁苹雷道年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胃疾病病例对照研究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三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了解中国南方某汉族人群 3种肿瘤易感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 -对照研究中对照人群为分析对象 ,包括有血缘关系内对照 2 90人和无血缘关系外对照4 0 4人。结果  3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在性别、居住地区、胃癌家族史、吸烟史等混杂因素中的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个别组在年龄、饮酒史中的分布有差异 ,在相关性分析时需调整。 CYP1A1Ile/Val基因型频率为 33.4 3% ,Val/Val为 5 .6 2 % ,与中国人、日本人频率接近 ,但明显高于美洲、欧洲白人及美国黑人 ;GSTM1缺失基因频率为 5 3.4 8% ,在中国人群中也有一定差异 ;GSTT1缺失基因频率为 4 5 .78% ,显著高于白种人和美国黑人。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人 CYP1A1突变基因频率和 GSTT1缺失基因频率高于其它种族 ,而 GSTM1缺失基因频率与其它种族的差异较小。
沈靖王润田王朝曦邢厚恂王理伟王滨燕李茂森华召来王建明郭春华王心如徐希平
关键词:中国汉族人代谢酶基因遗传多态性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