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治疗与效果分析被引量:15
- 2021年
- 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溴结构域蛋白、Ki-67、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9例,随机分为微创组43例与传统组46例。传统组实施开腹胃癌D2根治术,微创组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评价两组各项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BRD4、Ki-67、SSBP1表达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传统组(均P<0.05)。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BRD4、Ki-67、SSBP1阳性率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组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显著,有效降低并发症和BRD4、Ki-67、SSBP1表达,炎症反应较传统开腹手术轻。
- 王海峰佟景许张红柱
- 关键词:胃肿瘤
- 早期手术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或延期手术治疗的28例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手术16例死亡1例(0.6%);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31%);再手术2例(12.5%);手术平均时长为95min。延期手术12例;死亡3例(25%);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7例(58%);再手术3例(25%);手术平均时长为118min,早期手术的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手术者(P<0.05),手术平均时长明显短于延期手术者(P<0.05)。早期手术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明显,手术的方式应该尽量简单。
- 敖百顺王海峰刘伟
- 关键词:早期手术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 癌胚抗原(CEA)在Ⅰ期结肠癌中预后意义和预后模型构建: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术前癌胚抗原(CEA)状态在I期结肠癌中预后意义和构建I期结肠癌预后模型。方法应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收集2004年至2015年诊断为I期结肠腺癌患者13690例,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探索术前CEA状态在I期结肠癌中的预后意义。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各组生存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I期结肠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结果经过倾向性匹配评分后,T1期CEA阳性的患者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显著低于T1期CEA阴性患者(88.4%vs.99.6%,P<0.001),T2期CEA阳性的患者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低于T2期CEA阴性患者(88.7%vs.94.5%,P<0.00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T1期CEA阳性患者的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相对T1期CEA阴性的患者升高了129.8%(HR=2.298,95%CI:1.775~2.974,P<0.001)。根据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构建列线图,并根据列线图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分。在建模组中,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4.8%和90.1%(χ^(2)=70.05,P<0.001);在验证组中,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8.4%(χ^(2)=41.27,P<0.001)。结论术前CEA阳性是I期结肠癌显著不良预后因素,根据术前CEA状态、T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性别和年龄构建的I期结肠癌预后列线图可显著区分患者预后,应对术前CEA阳性的I期患者进行术后密切随访。
- 王海峰张红柱王峰
- 关键词:结肠肿瘤癌胚抗原列线图
- 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临床诊疗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临床诊疗分析。方法:收治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81例,总结治疗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愈72例,死亡9例,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81%。结论:在对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快速、准确地进行临床诊断,并尽可能地选择手术治疗,主要是控制性手术,尽快控制出血现象,使死亡率下降。
- 王海峰
- 关键词:腹部外伤多发伤
- 胆道结石行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有效性探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行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模式,观察组进行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后康复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睡眠、疼痛以及焦虑情况;胆道出血、胆道穿孔、胆瘘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睡眠、疼痛以及焦虑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疼痛以及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胆道出血、胆道穿孔、胆瘘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胆道结石患者行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效果明显,可更好改善睡眠、疼痛以及焦虑情况,加速康复。
- 王海峰
- 关键词:胆道结石胆道镜腹腔镜有效性焦虑情况
- 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诊治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医院诊治的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56例,均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56例患者经治疗后存活53例,死亡3例。治疗后食欲减退、疼痛、呼吸困难、健康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伤势比较严重,应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解其手术指征,给予有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王海峰
- 关键词:闭合性腹部外伤
- 老年急性胆囊炎79例最佳手术时间研究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间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9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时间分为两组,发病72 h内手术的42例作为早期手术组,发病72 h后手术的37例作为延期手术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手术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7.6%,延期手术组为91.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延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延期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延期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延期手术组为1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延期手术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早期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更佳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是经济、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
- 王海峰敖百顺胡国超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早期手术延期手术老年人
- 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选择2009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病例资料纳入研究,记作观察组。采用1:1配对法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腹部影像学检查排除胆道系统结石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以及分布区域情况,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情况,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肝内胆管结石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2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有腹痛、黄疸、发热表现的人数占比分别为75.00%、30.00%、45.00%,另有15.00%的患者存在其它临床表现。20例肝内胆管结石分布区域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局限左叶、左叶双叶、左叶伴肝外、双侧肝叶伴肝外、局限右叶、右叶伴肝外,占比分别为25.00%、20.00%、20.00%、15.00%、10.00%、10.00%。观察组BMI低于对照组,而低油脂饮食、井水水源、胆道炎症史、胆道蛔虫病史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低油脂饮食、井水水源、胆道炎症史、胆道蛔虫病史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痛、黄疸、发热等,且结石多发生在左叶或左叶双叶。此外,低油脂饮食、井水水源、胆道炎症史、胆道蛔虫病史以及低BMI均会增加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风险,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 王海峰张红柱佟景许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PPH合并肛瘘切除缝合术的手术顺序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PPH合并肛瘘切除缝合术的手术顺序做出研究和评价,为临床提供必要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环形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入院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A组50例患者先行PPH手术再行肛瘘切除缝合术,B组50例患者则先行肛瘘切除缝合术再行PPH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疼痛程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6±4.5)min,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24.1±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吻合口出血1例,肛瘘缝合口出血1例,肛瘘缝合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6.0%,B组患者中,吻合口出血1例,肛瘘缝合口出血9例,肛瘘缝合口感染8例,术后肛瘘复发2例,并发症发生率40.0%,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VAS评分为(3.8±1.1)分,显著低于B组的(6.2±1.2)分,A组疼痛时间(35.6±6.9)h,低于B组的(46.7±10.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形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患者在手术治疗顺序选择上,建议先行PPH手术治疗,再行肛瘘切除缝合术,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控制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敖百顺王海峰刘伟
- 关键词:PPH手术
- 腹腔镜、内镜联合技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取石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通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更好。结论 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关注。
- 王海峰刘建军胡国超
-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