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正

王正

作品数:48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哲学
  • 7篇道德
  • 7篇儒家
  • 6篇先秦儒家
  • 5篇道德哲学
  • 5篇荀子
  • 4篇法家
  • 3篇人格
  • 3篇文化
  • 3篇工夫论
  • 2篇中国哲学
  • 2篇清明
  • 2篇主义
  • 2篇先秦
  • 2篇解蔽
  • 2篇传统文化
  • 2篇传统哲学
  • 1篇道德性
  • 1篇道家
  • 1篇道家道教

机构

  • 3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光明日报出版...

作者

  • 37篇王正
  • 1篇涂可国
  • 1篇王俊
  • 1篇张再林
  • 1篇朱承
  • 1篇丁为祥
  • 1篇任蜜林
  • 1篇李存山
  • 1篇景海峰
  • 1篇陈少明
  • 1篇张任之
  • 1篇陈来
  • 1篇何善蒙

传媒

  • 3篇中国哲学史
  • 2篇哲学动态
  • 2篇哲学研究
  • 2篇道德与文明
  • 2篇现代哲学
  • 2篇伦理学研究
  • 2篇中国儒学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理论界
  • 1篇唐都学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边主义理论与多边主义外交:关于制度与政策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二十一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多边主义在理论和政策实践两个层面的繁荣。多边主义作为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其意义不在于多边的形式,而在于其不可分割性、普遍的行为准则和扩散的互惠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多边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非国家行为主体和广大社会力量日益成为推动多边主义全球治理的新生力量,而其治理方法则越来越倾向于跨领域、多维度的综合治理。利用多边主义理论进行国别外交政策研究的重点在于发现不同国家多边主义外交的成分和特点。
王正
关键词:多边主义
中国“家庭”的近现代困境与解决——梁漱溟乡村建设中的家庭思考
2020年
家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却在近代以来发生了剧变。为了实现家庭的"转变",梁漱溟将之置于自身乡村建设的大理论下来思考。一方面,他肯定中国传统家庭观中重情义、重伦理的普遍、恒常价值;另一方面,又认为未来的中国家庭需要吸收西方近现代的"组织化"因素。在这样一种具有张力的思考中,梁漱溟为我们呈现出丰富的关于中西家庭的反思和对未来家庭的构想,其中蕴含的他对中国文化重建的深刻思考,仍值得我们不断回视。
王正
关键词:乡村建设家庭
重思先秦儒家的王霸之辨被引量:8
2016年
王霸之辨是儒家由道德哲学通向政治哲学的重要一步,并能反映儒家对政治的最核心与最底色的看法。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初步奠定了王霸之辨的思想,认为王道是德礼之治,霸道是刑罚之治。孟子经由反思战国残酷的政治与战争现实,认识到王霸之辨的核心是是否得民心,也即王道以民为本,霸道以利为本。荀子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法家政治的效果,但是他认为法家的治理因为缺乏儒家的礼义,所以不能实现长治久安,而王道是以礼义为根本原则的。
王正
关键词:霸道先秦儒家
“生”与“人”:《吕氏春秋》的伦理与政治之维
2024年
《吕氏春秋》是一部以“生”与“人”为价值取向和哲学基点的构造性思想著作。《吕氏春秋》认为,生命是天所赋予的,天道的崇高性赋予了生命以重要价值。由此出发,《吕氏春秋》在人的自我养成上,认为应以对过分欲望的调节来实现生命的延续与完善;在伦理生活上,认为应尊重各个生命的发展,不可胡乱伤害他者;在政治治理上,认为天下为人人所共有,因此君主需要自我修养、任用贤臣。这种对“生”与“人”的重视,使《吕氏春秋》能够综合诸子、自成一家,超越秦政而具有持续的价值;其以“生”建构的兼合性哲学架构,更对秦以后儒家、道家哲学的创新性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王正
“法儒”还是“儒法”?——荀子与法家关系重估被引量:13
2017年
荀子与后期法家(李斯、韩非等)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史课题。荀子对法家人物采取批评的态度,对法家的法、术、势理念也并不认同,是能守住儒家之为儒家的根本价值的。诚然,荀子构建的制度化礼学,包含有一种强势性和僵化的可能,所以是"大醇而小疵"。而后期法家虽然对儒学进行过系统学习,但因根本出发点的不同,反而以此为资源来排斥儒家,并建构了法家自身的理论。因此,荀子和法家之间更多的是距离感,而不是亲和关系;荀子当为"法儒"而不是"儒法"。
王正
关键词:荀子法家
舜形象中的道德哲学问题
2013年
舜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第一个人格形象完整的人,他的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哲学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现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首先是父子关系的问题,舜的父亲因为偏爱不是个慈父,但舜秉承着父子天性的认识,以不变的孝心来对待父亲,最终得以处理好父子关系。而兄弟之间因为出现了继承权之争,即利益问题,所以舜的弟弟象一直想杀死舜,但舜坚持兄弟之间的血缘亲情,始终以让的美德来感化兄弟。舜对于夫妻关系,认识到其中的异姓和异性问题,因此"内行弥谨",谨慎地与妻子相处,最终得以使家庭和睦。
王正
关键词:道德哲学人格
先秦儒家“思”的哲学被引量:1
2012年
思是哲学的来源之一,中国先秦哲学中有关于思的丰富认识。在孔子之前,思具有德性、知性、情感等多重含义。孔子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指出:思的对象应当是仁,思的标准应是"无邪",思和学需并进。曾子将孔子的思予以了内省处理,认为人只有经常做反省内思的工夫,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子思建立了"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的模式,使天道性命相贯通,并将思的地位大大提升。孟子进而认为思是人心的重要功能,仁义礼智等善端,都需要人心通过思来得之,否则人就会顺从耳目等血气官能而作恶。荀子则从知性之思的角度发展了思的观念,认为只有保持内心的"虚壹而静",才能获得正确的思。
王正
关键词:先秦儒家
“人”之视野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被引量:11
2022年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克服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原子式个人主义、工具理性“铁笼”、柔性专制主义、技术至上主义、世俗主义、虚无主义等弊病,极大提升了人类的文明程度。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对“人”的全新理解为基础的。这种对“人”的全新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成果。它以个体与社群和谐互动的观念丰富、深化、完善“人”的理念,进而推动“人的解放”的真正完成。
王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礼与法——荀子与法家的根本差异被引量:10
2018年
荀子的礼与法家的法看似接近,都具有制度化、成文化的特征,实则非常不同。荀子的礼治仍是在孔子的思路上,即良治是按照周朝的制度遗存进行改良,而且其礼学的关注点是普遍的人。法家的法治则认为周朝的礼制已经不适合新的政治形势,所以要用君主集权的法治来统治社会,而其法学正是为此而进行的特殊性思考。这种差异决定了法家之学具有的是特殊的时代价值,而荀子的礼学则更具有普遍性意义。
王正
关键词:荀子法家
解析商鞅 理解帝制——论李存山的商鞅研究
2022年
李存山《商鞅评传——为秦开帝业的改革家》一书通过细致的文献研究和深刻的思想阐释,既详细分析了商鞅及其学派关于道德、政治的具有颠覆性的思考,又解析了这种道德认识与政治设计对传统中国的君主制度与政治治理所具有的奠基性作用。可以说,李存山对商鞅及其学派的解析既为他探讨传统中国的帝制政治和治理困境厘清了思路,又对他日后形成的民本与民主、儒家文化的常与变等重要思想成果提供了研究基础与思考方法。
王正
关键词:商鞅法家帝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