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梽

作品数:17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结石
  • 4篇胆道
  • 3篇胆管
  • 3篇胆总管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腹腔
  • 2篇胆管炎
  • 2篇胆结石
  • 2篇胆囊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炎症
  • 2篇湿热
  • 2篇热证
  • 2篇中医
  • 2篇细胞
  • 2篇老年
  • 2篇急性胆管炎
  • 2篇梗阻
  • 2篇腹股沟

机构

  • 17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7篇王梽
  • 12篇郑清盛
  • 10篇王守铭
  • 6篇傅军
  • 6篇何守敏
  • 5篇吴大庆
  • 4篇吴雪英
  • 3篇付军
  • 3篇刘建郭
  • 2篇刘新
  • 1篇石荣
  • 1篇丁小凤
  • 1篇陈志海
  • 1篇肖建东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生
  • 3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光明中医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诊疗体会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总结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诊疗体会,探讨腹股沟疝术后补片感染的概念、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08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4例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史、临床表现、脓液细菌培养、B超或CT可诊断补片感染。入院后患者均行窦道扩创,清除感染补片、感染灶清除和引流术。术后予以换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4~45 d,平均(24.5±5.5)d,术后伤口均为二期愈合,住院期间腹股沟疝均未见复发,未再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11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3±1.5)个月,无伤口周围红肿、疼痛、肠瘘等,无疝复发。结论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应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必要时行B超或CT协助诊断。一经诊断明确,应积极手术尽量取出补片,结合伤口换药,使切口愈合。
王梽谢亚朦郑清盛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补片感染外科治疗
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异常的中医治疗被引量:1
2024年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多出现排便异常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便秘、里急后重、腹泻与便秘交替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可大致归纳为腹泻及便秘症候群,且症状持续时间往往超过3个月,甚至超过1年。此文将其总结为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异常。现代医学在治疗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不佳,部分患者可缓解症状,但大多患者症状反复,病情缠绵;而中医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异常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此文主要就中医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依据。
陈洁盈王梽
关键词:便秘结直肠癌术后中医肿瘤学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高龄胆道结石患者围术期全程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高龄胆道结石患者围术期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诊疗模式分为传统组(n=41)和MDT组(n=51),分别以传统及MDT模式诊疗,比较两组住院、围术期各项指标和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①住院相关指标:传统组与MDT组术后ICU住院时间分别为(3.48±0.89)d、(1.26±0.25)d;术后总住院时间分别为(8.36±1.23)d、(5.48±1.32)d;住院费用分别为(3.87±0.45)万元、(3.34±0.56)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前、术中相关指标:传统组与MDT组术前等待时间分别为(5.54±1.26)d、(4.04±0.92)d;手术时间分别为(136.33±25.67)min、(118.24±23.3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恢复指标:传统组与MDT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26±0.25)d、(1.17±0.23)d;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84±0.34)d、(2.38±0.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围术期并发症及相关情况:传统组与MDT组术后并发症(局部、全身)、院内感染、围术期死亡、医患纠纷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模式相比,多学科协作模式在高龄胆道结石患者围术期全程管理,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王梽傅军何守敏陈云风王守铭
关键词:高龄患者胆结石围术期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28例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均完成腹腔镜下手术,7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平均手术时间92 min,术后复查MRCP或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郑清盛王守铭付军刘新刘建郭王梽何守敏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多次胆总管手术后患者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既往对于复发的胆总管结石多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反复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患者很痛苦,对于此类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相比传统开放术式的患者拥有明显低廉的费用及更少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快,同时并不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性,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郑清盛肖建东吴雪英王梽傅军王守铭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开腹手术术后恢复胆总管结石住院时间
消炎生肌膏调控湿热下注型肛痈术后创面愈合及炎症反应的机制初探
2025年
目的观察消炎生肌膏对湿热下注型肛痈术后创面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5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60例湿热下注型肛痈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炎生肌膏纱条换药,对照组予依沙吖啶纱条换药。比较2组的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毛细血管计数、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NE)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提高、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治愈率增加,创面毛细血管计数增多、bFGF及VEGF含量均明显升高、NE及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均P<0.05)。结论消炎生肌膏能有效促进湿热下注型肛痈术后创面愈合,促进创面毛细血管生成,降低全身炎症反应,改善中医证候,值得推广应用。
谢亚朦陈洁盈王梽石荣
关键词:肛痈湿热下注证消炎生肌膏创面愈合炎症反应
去甲斑螯素与淫羊藿颗粒剂联合对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去甲斑螯素与淫羊藿颗粒剂联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独应用淫羊藿颗粒剂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去甲斑螯素与淫羊藿颗粒剂联合的方案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肝功能及相关指标、远期生存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近期总有效率、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甲胎蛋白(AF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24个月回访后发现,治疗组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时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去甲斑螯素与淫羊藿颗粒剂联合的给药方案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
梁东郑清盛王梽吴雪英彭帅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大承气汤内服联合外用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内服联合外用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辅以大承气汤治疗,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消失、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治疗所需时间,并分析血清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7d,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恶心呕吐消失、腹胀消失、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治疗后3、7d对照组IL-6、TNF-α下降幅度较同期对照组更显著(均P<0.05)。结论大承气汤内服联合外用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增加肠蠕动,并可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吴雪英郑清盛王守铭付军吴大庆王梽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大承气汤
金铃子散对急性胆管炎肝胆蕴热证术后炎症调控初探
2021年
目的观察金铃子散对急性胆管炎肝胆蕴热证术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进一步优化急性胆管炎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急性胆管炎肝胆蕴热证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金铃子散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分别于术后第3天、术后第1周、第2周检测血液及胆汁中的IL-2、IL-4、IL-6、TNF-α、IL-10。结果金铃子散治疗急性胆管炎肝胆蕴热证术后患者,血液及胆汁中的促炎因子(IL-2、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抗炎因子(IL-4、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结论金铃子散对急性胆管炎肝胆蕴热证术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梽傅军何守敏陈云风王守铭
关键词:金铃子散胆胀急性胆管炎
胆道排石汤预防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胆道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行手术治疗,但术后极易复发。笔者采用胆道排石汤预防胆道术后患者肝内外胆管结石复发,并与对照组比较,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王梽吴大庆郑清盛陈志海
关键词:肝内外胆管结石复发胆道排石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