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清
- 作品数:41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论南朝乐府“吴声”的演唱形态
- 2010年
- 依据文献记载及对歌辞内容的分析判断,本文认为南朝时的新型乐歌——"吴声"具有组曲联唱、单曲独唱及男女对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这些演唱形式的出现伴随着"吴声"从民间徒歌发展为艺术歌曲这一过程,与民间对歌风气的留存及其在上层社会、宫廷的传唱、表演有密切关系。
- 王志清
- 关键词:表演形态联唱独唱对唱
- 南朝乐府“吴声”的形成历史和歌辞特征被引量:1
- 2010年
- 南朝乐府"吴声"中的部分曲调是由民谣经"被之管弦"发展而来的娱乐乐歌,同时还存在着多种音乐来源,不宜被简单地称之为"民歌"。作为娱乐乐歌,"吴声"的歌辞制作体现出模式化倾向,具体包括运用套式语,歌辞的仿制、借用等。"吴声"在进入上层社会和宫廷后,又接受了文人文学和宫廷文学的改造。
- 王志清
- 关键词:民谣乐歌
-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以《长安道》《洛阳道》为中心被引量:1
- 2012年
-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 杨基燕王志清
- 关键词:乐府文学都市景观心态
- “吴声”的雅化与风格演变
- 2010年
- 乐府的雅化包括观念层面的俗、雅变迁和实践层面的俗乐雅化。乐府的雅化体现在音乐与歌词两方面,吴声音乐的雅化经历了晋宋时期"被之管弦"和萧梁宫廷制作大型组曲两个阶段,歌词的雅化经历了文人雅歌和宫廷艳曲两个阶段。由此,吴声由民谣的质朴天然走向文人乐歌的含蓄雅致和宫廷乐歌的艳丽奢华,完成了风格的演变。乐府的雅化总体上实现了艺术化和精美化,这个过程本身充满创造性,不宜简单视为僵化。
- 王志清
- 关键词:雅化音乐歌词
- 湘西吕洞山区“挑葱会”文化溯源与传承变迁
- 2014年
- "挑葱会"是湘西吕洞山区苗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节日,它较大程度保存着节日的原初形态。吕洞山苗族迁入此地约有一千六百多年,因此,"挑葱会"历史较为悠久。有关"挑葱会"起源说法甚多,当地口传的说法与现有文献记载差异颇大,从中既可以看到人们内心的祈求,也折射出当地苗族人民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这一文化个案的研究,对于理解苗族历史文化、民族心理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 胡燕妮王志清
- 关键词:渊源传承
- 论萧梁宫廷音乐文化建设与乐府诗发展被引量:1
- 2010年
- 以梁武帝为核心的萧梁宫廷音乐建设雅、俗乐并重,富于新变特征,直接促成了萧梁时代乐府诗的总体繁荣,推动了汉魏旧曲的创作热潮以及吴声西曲的宫廷化历程,产生了新的俗乐歌词体式、风格和新的俗乐创作方式,由此反映出宫廷雅俗乐建设、宫廷音乐审美旨趣与乐府诗发展的密切关系。
- 王志清
- 关键词:宫廷音乐乐府诗体式
- 区域扶贫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媒介环境特征与媒介建设的定位目标被引量:3
- 2017年
- 西部民族地区媒介问题的研究应关注区域脱贫发展的紧迫任务和背景。建立描述指标,置于媒介大环境的场域中,从媒介技术层面和媒介接触层面展开的分析认为: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媒介技术环境尚未完全形成,新媒介空间缺失较大;媒介主导形态处于滞后位置;媒介覆盖呈现明显分层性;媒介效能处于低端水平。总体来看,与当前媒介融合、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存在距离。各级扶贫战略将技术环境作为媒介建设的重点,定位于服务产业发展和区域脱贫,应对了区域经济提升的中心任务,符合扶贫的阶段性需求。但这一建设方向与区域群体媒介自觉意识和媒介运用能力总体偏低的现状之间存在偏差。扶贫战略和政策中应加大对区域群体媒介整体素质提升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 王志清徐晓红
- 关键词:媒介环境扶贫西部民族地区
- 依托区域发展,培养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研究与创新能力被引量:2
- 2015年
- 民族地区高校应抓住区域发展契机,应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社会和文化资源,努力培养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研究与创新能力,输送具备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发展问题,激发研究兴趣,以课题形式培养独立研究与实践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特色,促进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的有效结合。
- 王志清
-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本科生培养
- 魏晋、南朝宫廷音乐制作中的采辞与采乐
- 2024年
- 采诗协乐是古代雅、俗乐制作的主要路径。“采诗观风”成为文献叙述的经典话语,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采诗入乐、合乐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借助历代乐志的记述,或通过乐章的对比,观察采诗在宫廷音乐制作中的作用和意义。笼统言“采诗”,并不能细致辨析所采集的音乐资源中,究竟哪些因素以何种方式进入制作,因此有必要将“采诗”区分为“采辞”与“采乐”。在曲调、歌辞的采集与利用中往往有变化和创制,对“采诗”要有更灵活的理解。雅、俗乐性质不同,前者沿袭性、模式化程度高,采集旧乐的可能性更大,但乐名、乐辞因彰显一代功业,往往多经新制。雅乐所采集的音乐资源多来自前代前朝旧乐,由于古乐、旧乐“声节”传承不易,故具有操作性的采乐路径实际上是对乐辞体式和声韵的袭用。俗乐的趋新特点使其在采集民间谣曲和少数民族音乐方面更为灵活、常见。宫廷对民间新声的采集可能经过雅化,以更适合上层社会的审美需求。
- 王志清
- 关键词:魏晋南朝雅乐俗乐采乐
- 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乐府诗史的影响
- 2009年
- 文章描述汉唐之间民族音乐进入宫廷乐府的途径、形态、演变的情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并论述民族音乐在乐类的产生、曲调的演变、歌辞内容和体式诸方面对乐府诗史的影响,以此说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乐府艺术、乐府诗史的密切关系。
- 王志清
- 关键词:乐府民族音乐乐类曲调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