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琦
-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低氧训练适应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作为运动强度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 本研究通过对4周模拟海拔2500m的低氧训练期间运动时摄氧量((v)o2)、血氧饱和度(Sp02)与运动强度((v)o2max)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低氧训练适应过程中运动强度评价的简易指标.
- 王宁琦胡扬赵华
- 关键词:低氧训练血氧饱和度评价指标
- 文献传递
- 4周低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年体重、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45
- 2012年
- 目的:观察4周低氧运动干预结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年的减肥效果和血脂、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变化。方法:18名肥胖成年人,分为低氧组11人,常氧组7人,进行为期4周的减肥训练,每周训练6天。低氧组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隔天1次,其它为常氧训练,与常氧组相同。低氧训练环境为模拟海拔高度2500~2800米。按极轻体力劳动者的能量需求和营养均衡为原则制定食谱。采用人体三维扫描系统和人体成分分析仪分别于实验前后测试腰围、体重、体脂,采用生化法检测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免疫抑制比浊法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4周训练后低氧组体重、腰围、BMI、体脂及体脂百分比与实验前相比均呈显著下降,分别减少了7.27%、6.80%、7.62%、18.84%和13.5%;TC、TG、LDL-C、HbA1c、HOMA-IR与实验前相比也均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9.86%、33.57%、17.2%、6.60%和55.05%;HDL-C与实验前相比升高约5.71%。常氧组体重、腰围、BMI、体脂及体脂百分比与实验前相比均呈显著性下降,分别减少了4.18%、7.77%、4.26%、10.86%和6.79%;TC、TG、LDL-C、HbA1c、HOMA-IR与实验前相比也均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17.8%、50.45%、22.54%、18.50%和59.04%;HDL-C与实验前相比升高约3.33%。将两组各指标训练前后的变化量(△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低氧组体重和BMI的下降量显著性大于常氧组(P〈0.01)。结论:与常氧运动相比,4周低氧运动明显降低了肥胖青年体重和BMI。4周低氧运动和常氧运动均能降低肥胖青年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等II型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患病风险。
- 王宁琦胡扬官余凌赵华
- 关键词:低氧运动肥胖血脂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
-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信号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强度的急性运动对骨骼肌蛋白合成信号的影响,以期能深入阐明运动对骨骼肌蛋白合成代谢的调控机理。方法:8周龄SD雄鼠分别进行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于运动后即刻、6 h和12 h取材白腓肠肌。BCA法测肌肉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法测肌肉MHC和AR、m TOR、p70S6K、4EBP1、MEK、ERK和p90RSK的磷酸化。结果:1)骨骼肌AR磷酸化在中强度运动后即刻、恢复期6 h和12 h分别增加13%、20%和14%,而在高强度运动后分别增加16%、57%和37%;2)m TOR磷酸化在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后3个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9%、37%、4%和28%、53%、4%;p70S6K磷酸化分别增加28%、76%、18%和33%、96%、25%。4EBP1磷酸化分别增加18%、33%、7%和25%、44%、5%;3)MEK磷酸化在在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后3个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74%、22%、3%和106%、51%、24%。ERK磷酸化分别增加39%、29%、11%和55%、32%、22%。p90RSK磷酸化分别增加22%、16%、4%和35%、20%、6%。结论:1)骨骼肌AR活性、m TOR通路和MAPK通路的活性均存在运动强度依赖性,前两者均于运动后恢复期6 h达到最高值,后者于运动后即刻达到最高值。2)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AR活性在m TOR通路和MAPK通路大幅回落之后,仍保持较高的活性。
- 赵华曾凡星王宁琦
-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信号的影响
- 目的:机体在运动适应过程中,肌肉蛋白合成代谢至关重要。与骨骼肌蛋白合成相关的信号通路有许多,但与肌肉适应性肥大密切相关的主要通路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 ...
- 赵华曾凡星王宁琦
- 短期高原抗阻练习对骨骼肌的影响及分子调控网络的构建
-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高原抗阻练习后骨骼肌差异表达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关键调控通路并构建分子调控网络,探寻高原抗阻练习对骨骼肌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 方法:9名男性受试者按照ACSM力量练习指南在平原进行隔天...
- 王宁琦
- 关键词:骨骼肌分子调控机制
- 短期高原抗阻练习对人骨骼肌的影响及基因芯片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短期高原抗阻练习后骨骼肌差异表达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关键调控通路,探寻高原抗阻练习对人骨骼肌影响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12名男性大学生分为对照组(C组,n=6)和训练组(HR组,n=6)。C组和HR组在海拔3700米高原(拉萨)暴露10天。两组的饮食和日常生活与平原保持一致。HR组以负重深蹲练习(75%1RM)为主要锻炼方式进行隔日抗阻练习,每组重复10次,组间间歇1分钟,共5组。两组受试者的所有测试均在高原暴露前后的常氧环境中进行,利用核磁共振、双能X线吸收法分别测试大腿肌肉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和体成分;对股外侧肌中部肌肉进行活检;采用Agilent人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ene ontology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注解和通路分析;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对HR组芯片进行验证。结果:(1)10天高原暴露后,仅C组的瘦体重和CSA出现显著性下降。(2)通过1.5倍差异基因筛选,HR组有432个差异基因,C组有454个差异基因。(3)经KEGG分析,高原暴露后C组和HR组分别有4条和11条信号通路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FOXO(forkhead box)、胰岛素和ErbB(erythroblastic oncogene B)等调控骨骼肌体积的信号通路中有差异基因富集。结论:高原抗阻练习可有效减缓低氧诱导的骨骼肌萎缩,维持肌肉质量。高原抗阻练习对骨骼肌的影响可能涉及FOXO、ErbB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变化。
- 王宁琦包大鹏包大鹏龚丽景晏冰
- 关键词:抗阻练习骨骼肌基因芯片
- 低氧训练中血氧饱和度作为运动强度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周模拟海拔2500m低氧训练期间血氧饱和度(SpO2)与运动强度(%V02max)和血乳酸(BLa)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低氧训练适应过程中运动强度评价的简易指标。方法:18名国家二级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模拟海拔2500m环境下进行4周的低氧训练,训练内容为自行车和跑台耐力运动。每周3次训练。每次100分钟。训练强度为70%VO2max,采用血氧饱和度仪进行监控。受试者分别于第1天、第2周末和第4周末在低氧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连续记录安静时、运动过程中SpO扒HR、VO2及气体代谢指标。BLa在每级负荷结束前20秒采集。结果:4周末测试时安静和90~180W负荷运动下的BLa显著低于急性低氧时(P〈0.05),而极量负荷下的BLa浓度显著高于急性低氧时(P〈0.01)。低氧运动时,随着相对摄氧量强度的增加,SpO2呈线性下降。3次测试中,各级负荷下SpO2均随着对低氧的适应呈上升趋势,其中40%~70%VO2max强度下的SpO2在2N末(P〈0.01)和4周末(P〈0.05)均出现显著性变化,且分别与%受试者和BLa呈良好相关。结论:(1)SpO2可反映机体的低氧适应程度,并且在低氧适应后保持相对稳定。其在低氧训练中的变化幅度与运动强度密切相关。(2)4N低氧训练过程中SpO2与%VO2max和Bla均呈现良好的相关,可以作为低氧训练过程中运动强度的非损伤性评价指标。
- 王宁琦胡扬赵华
- 关键词:低氧训练血氧饱和度血乳酸
- 低氧训练适应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作为运动强度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周模拟海拔2500m的低氧训练期间摄氧量(V02)、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血乳酸(BLa)与运动强度(%V02max)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低氧训练适应过程中运动强度评价的简易指标...
- 王宁琦
- 关键词:低氧训练血氧饱和度心率血乳酸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