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娟
- 作品数:40 被引量:4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网棚控制灰飞虱传毒感病鉴定法被引量:14
- 1998年
- 用60~70目的尼龙网布制成网蓬,再用钢管支架撑起成棚,在棚内种植玉米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放入灰飞虱传毒感染粗缩病。
- 王安乐王娇娟陈朝辉邵新胜卫国英
-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灰飞虱网棚
- 农田残膜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9
- 2007年
- 通过盆栽模拟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残膜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的残留地膜对土壤环境有较大影响,可使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分移动速度减慢,随着残留地膜量的增加,小麦、玉米和棉花的生长发育均受到严重影响,小麦产量降低0.8%~22.1%,玉米籽粒产量降低2.1%~27.5%,棉花产量降低1%~7.5%。
- 解红娥李永山杨淑巧王娇娟吴秀峰武宗信
- 关键词:农田残膜土壤环境植株棉花
- 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发展被引量:12
- 2009年
- 转基因作物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至2007年,12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66倍,达到1.143亿hm2,比2006年增加了12%。同时,随着智利和波兰的加入,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由最初6个增加到23个,其中,发展中国家(12)在数量上首次超过发达国家(11)。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户比2006年又增加了200万户,总种植户达到1 200万。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累计约425亿美元。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达到69亿美元,占农作物总价值的16%,占种子市场价值的20%。专家预测,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大约可达到75亿美元。
- 李静李红芳张换样李俊峰南芝润王娇娟焦改丽
-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
- 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危害及防御措施被引量:60
- 2008年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高温天气,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探讨高温条件下玉米热害产生的原理和方式,对玉米生产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分析了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途径及方式,并提出了选用耐热抗逆品种、进行耐热性锻炼、改善农田小气候、人工授粉、调整播期等适当的防御措施,可以缓解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危害。
- 陈朝辉王安乐王娇娟薛建兵董喜才魏国英
- 关键词:高温玉米生产耐热性
- 棉花红叶茎枯病病因及其译名辨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红叶茎枯病是棉花的一种生理早衰现象,在世界多个植棉国广为发生。历史上科学家对红叶茎枯病的病因曾提出过:1.昆虫为害假说;2.侵染性病害假说;3土壤、气候与耕作条件不适假说.;4矿物质失调假说。第1、2种假说已被否定,第3种假说内容宽泛,对病害的起因不能圆满地解释,第4种假说长期占统治地位,主导人们对病因的认识。近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库源比(主要是铃叶比)失调是红叶茎枯病的病因。该病在国际上常用的英文名称有red leaf disease,red leaf blight。根据资料分析,美国棉花上发生的bronze wilt很可能是红叶茎枯病。
- 张慧杰段国琪张战备王娇娟
- 关键词:棉花红叶茎枯病病因英文译名辨析
-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29
- 2005年
-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均不失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
- 王安乐王娇娟陈朝辉
-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
- 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发展的概况
- 在世界农业生产中,转基因作物的大田试验出现在1987年,首次商业性大田实验是在1992年,1995年完成了安全研究。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来,在争论不
- 焦改丽李静张换样南芝润王娇娟
- 文献传递
- 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关键防控技术被引量:1
- 2015年
- 2013—2014年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为害夏播玉米的新害虫二点委夜蛾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及其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山西省运城市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结土室或叶茧越冬,3月下旬始见成虫,10月上旬为成虫末期,喜欢隐蔽、潮湿的生态环境,成虫昼伏夜出,幼虫有"C"型假死性,具有区域性暴发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
- 张战备段国琪张一白张慧杰王娇娟王丹王艳萍
- 关键词:二点委夜蛾生物学防控技术
- 棉花转基因工作中利用卡那霉素筛选试管再生株的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在转棉花不育基因工作中 ,利用kanamycin(简称KM)筛选携带有NPTⅡ基因的棉花试管再生株 ,其结果基本与大田涂抹除草剂结果一致。对于大量转化后代 ,用此方法比常规直接将试管再生株移入大田后再进行检测更为方便 ,而且减轻试验室的工作量、节省试验成本、节约试验空间。
- 张慧军石跃进朱永红王娇娟岳建雄
- 关键词:棉花转基因卡那霉素试管再生株
- 烟粉虱成虫的昼夜时空动态及空间格局被引量:15
- 2005年
- 观察了 1d内西葫芦(Cucurbitapepo)植株上烟粉虱成虫数的变化,以早晨 6点最高,中午 12点达到最低点.经统计分析得到 2003年和 2004年 1d内西葫芦单株虫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温湿度系数的相关系数.对两年的观察结果进行卡方适合性检验, 2003年和 2004年,烟粉虱成虫昼夜在植株上的种群波动趋势一致 (χ2 =0. 82 <χ20. 05, 7 ).空中捕虫试验结果为早晨 6点捕虫量最低,上午 10点捕虫量最高.空中捕虫量与光照强度的相关程度最高,与气温的相关程度次之.阴天空中捕虫量极低.还观察到烟粉虱成虫在早晨、夜间、阴天和雨日多停留在植株的叶背,其反应迟钝、活动能力较差.对烟粉虱成虫空间格局频次分布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调查田块的害虫空间格局一致,均属于负二项分布; 6项分布型指数测定结果,烟粉虱成虫在田间皆为聚集分布,其聚集的原因可能系物种本身的聚集行为所致. 图 3表 3参
- 张慧杰段国琪张战备王晓民王娇娟张丽萍
- 关键词:烟粉虱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