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妍

作品数:52 被引量:184H指数:9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中医
  • 14篇子宫
  • 13篇盆腔
  • 10篇盆腔炎
  • 10篇妇科
  • 8篇子宫腺
  • 8篇子宫腺肌
  • 8篇子宫腺肌病
  • 8篇腺肌病
  • 8篇慢性
  • 8篇内膜
  • 8篇肌病
  • 8篇宫内
  • 8篇宫内膜
  • 7篇异位症
  • 6篇炎性
  • 6篇炎性疾病
  • 6篇盆腔炎性
  • 6篇盆腔炎性疾病
  • 6篇子宫内膜

机构

  • 43篇成都中医药大...
  • 25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51篇王妍
  • 28篇魏绍斌
  • 10篇文怡
  • 8篇邓琳雯
  • 7篇黄叶芳
  • 5篇季晓黎
  • 4篇石玲
  • 3篇要永卿
  • 3篇黄金燕
  • 3篇杨成成
  • 2篇胡云华
  • 2篇冯婷婷
  • 1篇谭亿民
  • 1篇邸文淑
  • 1篇胡泉
  • 1篇刘倩
  • 1篇由凤鸣
  • 1篇仝崇毅
  • 1篇王毅
  • 1篇郭蓉晓

传媒

  • 4篇四川中医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新中医
  • 2篇实用中医药杂...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调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0年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由女性内生殖道炎症引起,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则容易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发生。SPID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和异位妊娠。目前针对SPID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其中免疫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核心为血瘀,多虚实夹杂,治当清湿化瘀、行气活血、益气扶正。现将中药调控SPID免疫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王妍史昭尹小兰魏绍斌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疼痛虚实夹杂中药调控益气扶正生殖道炎症
内异康复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和在位内膜不同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EMT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的不同影响,揭示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治疗EMT的作用机理。 方法:以健康性成熟未交配过的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术自体移植的造模方法,随机设内异康复栓高...
王妍
关键词: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
文献传递
内异康复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形态学的不同影响。方法:建立大鼠EMT模型,随机设内异康复栓高、中剂量组、丹那唑组、丹莪妇康煎膏组、模型组、空白组,造模30天后连续给药30天,观察各组药物对EMT大鼠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内异康复栓中剂量组和丹那唑组显著减少EMT大鼠异位内膜的腺体数目(P<0.05),内异康复栓高、中剂量组明显缩小EMT大鼠异位内膜被覆上皮面积,使被覆上皮厚度明显变薄,但对EMT大鼠在位内膜的腺体数目和面积无明显影响。结论:内异康复栓可促进异位病灶组织萎缩,而对在位内膜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
魏绍斌王妍王毅郭蓉晓仝崇毅谭亿民
关键词:内异康复栓直肠给药组织形态学
从湿邪致病论探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新思路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难治性,以"湿邪致病论"为指导,从病位、症状、病程方面探讨"湿邪"与该病发病的相关性,并提出"湿易致瘀、脾能运湿、风能胜湿"的证治特点,以期通过阻断"湿邪"这一重要致病因素,达到止痛的目的。
王妍冯婷婷魏绍斌
关键词:证治
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发展述评
2024年
目的考证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的源流、发展,为现代临床使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广泛查阅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发展史,梳理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的源流及发展脉络,以求指导临床。结果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首见于秦汉时期,魏晋时期得以发展与丰富。唐宋元时期,由于中医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理论进一步完善,外治法方药及方法都有进一步的创新,至明清时期达到成熟。近现代医家传承历代经验,依托于临床实践、药剂创新、基础研究等方面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了有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疗效验证、基础研究支撑的系统的治疗方法。结论中医妇科药物外治法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病种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代有创新,逐渐成熟,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医妇科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具有较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张丽叶张颖王妍季晓黎黄叶芳文怡
关键词:中药外治妇科源流给药途径
从《傅青主女科》之逐瘀思想论治“太过类”月经病
2024年
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后出现一系列症候群的病症统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川派名老中医杨家林[2]及魏绍斌教授[3]认为月经病中“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及“崩漏”均以经血溢泄太过为临床特征,在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上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将此类疾病统称为“太过类”月经病。
王妍杨孜曹怡鸿刘倩米羽阳杨世均
关键词:血瘀证逐瘀止血汤
172例不孕症不同病况的中医证型聚类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不孕症指育龄夫妇,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同居1年而不能生育,包括不能怀孕及有怀孕但无足月分娩。该病是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的世界性问题。不孕症病因繁多,病情反复,病变因果交织,病机虚实夹杂,辨证分型繁琐,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拟将不孕症常见病况分为输卵管性不孕,排卵障碍性不孕,
邓琳雯王妍文怡
关键词:不孕症中医辨证
川派中医妇科名家王渭川治疗妇科癥瘕积聚诊疗经验被引量:4
2021年
名老中医王渭川先生(以下尊称王老)被誉为中医当代妇科八大家之一,是川派中医妇科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尤精于妇科和内科,其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后辈认真学习,继承和发展。文章就王老先生论治癥瘕积聚的主要学术思想、用药特点等的临床经验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尹小兰文怡王妍范玲秀
关键词:学术思想诊疗经验
从调理冲任论温盒灸在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09年
盆腔炎系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易复发。经临床观察发现,其反复发作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多因瘀积胞中,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冲任受损为病。从调理冲任着手,采用温盒灸下腹部冲任二脉的多个穴位可达调和冲任、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从而减少盆腔炎的发作次数。
王妍要永卿季晓黎魏绍斌
关键词:调理冲任盆腔炎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中药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理论探讨被引量:4
2022年
针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AM)术后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缓解较慢、坏死病灶吸收困难,以及HIFU治疗本身对患者中医病机及证候表现的影响,提出HIFU联合中药二期疗法治疗AM。通过前期观察,发现HIFU治疗对AM的病机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HIFU术中患者感受高热后所带来的证候表现的短期变化。笔者以“热邪郁积”之征是否明显,将其分为消融早期和消融晚期进行论治,临床观察已初见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不适,改善痛经、月经过多等临床症状,从而提高了HIFU治疗AM的疗效。
范玲秀张满丽周奕含王妍尹小兰文怡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高强度聚焦超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