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妍

作品数:37 被引量:13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内皮
  • 14篇动脉
  • 10篇血管
  • 10篇微颗粒
  • 10篇细胞
  • 7篇内皮微颗粒
  • 6篇血压
  • 6篇祖细胞
  • 6篇高血压
  • 5篇动脉弹性
  • 5篇内皮祖细胞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心病
  • 4篇内皮细胞
  • 4篇健康人
  • 4篇冠心病
  • 4篇病患
  • 3篇动脉弹性功能
  • 3篇诱导分化

机构

  • 36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中山大学
  • 1篇珠海市妇幼保...
  • 1篇开平市中心医...

作者

  • 36篇王妍
  • 25篇陶军
  • 19篇杨震
  • 14篇王洁梅
  • 13篇涂昌
  • 12篇徐明国
  • 11篇陈龙
  • 7篇吴芳
  • 6篇苏晨
  • 5篇冉炜
  • 5篇潘仕荣
  • 5篇夏文豪
  • 4篇马虹
  • 4篇陈慧
  • 3篇冯炼强
  • 3篇刘星
  • 3篇张小宇
  • 3篇张焰
  • 2篇唐安丽
  • 2篇罗初凡

传媒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新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第5届中国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 2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检人群颈围与中心性肥胖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医院体检人群颈围与中心性肥胖测量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对4236名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以颈围的均值四分位数分组,对各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等的均值平均变化量进行比较。以腰围、BMI、腰臀比三种肥胖标准进行分组,分析颈围与肥胖的关系。以ROC曲线分析法判断颈围的切点。结果男性颈围为(37.40±2.46)cm,女性为(32.46±2.24)cm,男性大于女性(t=47.20,P<0.01)。随着颈围均值每四分位数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的平均变化量均呈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腰围(男性:5.58cm,女性:5.26cm)、体重(男性:6.25kg,女性:4.81kg)的平均变化量最大。三种肥胖标准分组中肥胖组的颈围均大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中心性肥胖,男性颈围的切点是36.8cm,女性颈围的切点是33.1cm。结论颈围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呈正相关关系。颈围与中心性肥胖存在显著联系,男性颈围>36.8cm或女性颈围>33.1cm时可以预测中心性肥胖。
朱明范陈慧王妍吴丽萍许仰曾讯朱惠莲
关键词:颈围肥胖体检人群
降压治疗对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动脉弹性的影响
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弹性下降是高血压血管功能障碍的特征性表现.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新的内皮功能与血管弹性的评估指标.本研究探讨降压治疗对循环EMPs 水平与baPWV 的影响.方法...
苏晨王妍陶军
关键词:内皮微颗粒内皮动脉弹性高血压
内皮微颗粒通过NADPH氧化酶损伤内皮细胞功能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MPs)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之间的关系以及EMPs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009年3~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血管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及冠心病高危患者各15名,检测血生化指标、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制备内皮细胞来源的微颗粒,用内皮微颗粒刺激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活性氧产物(ROS)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硝酸酯类的使用比率高于冠心病高危患者,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高于高危患者,而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低于高危患者,在所有患者中,循环内皮微颗粒水平与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之间呈负相关;EMPs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物的产生,并降低NO的生成,应用20μmol/l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ine能显著抑制EMPs导致的ROS增加和NO的降低。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循环EMPs可以损伤内皮细胞舒张功能,NADPH氧化酶参与EMPs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损伤过程。
程飞陶军冯鉴强杨春涛王妍张媛媛张晓琳
关键词:内皮微颗粒NADPH氧化酶一氧化氮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C-反应蛋白诱导内皮微颗粒生成的机制研究
目的 C-反应蛋白(CRP)通过减少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致内皮损伤,新进发现内皮微颗粒(EMPs)是反映内皮损伤的指标。本研究主要观察CRP诱导EMPs生成与NO合成减少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原代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
王妍王洁梅黄奕俊杨震陈龙吴芳苏晨陶军
关键词:内皮微颗粒反应蛋白CRP
文献传递
高血压病对循环血小板微颗粒水平的影响
2006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循环血小板微颗粒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压的关系。[方法]2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进入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血浆中CD31+/CD42+血小板微颗粒的水平,并比较其与血压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组相比,高血压病组患者循环血小板微颗粒水平明显增高(7455±1794)/μL比(14054±2745)/μL,P< 0.05。血小板微颗粒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30,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循环血小板微颗粒水平增高,血小板微颗粒水平与收缩压相关,提示压力依赖的血小板激活促进高血压病缺血性血管疾病的发生。
王妍冯敬东陶军陈龙罗初凡王礼春唐安丽黄奕俊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小板微颗粒
无干预情况下某单位三年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某单位职工在无干预措施下近三年内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单位职工近三年的体检结果,统计学分析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血糖升高等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 结果:血脂异...
冉炜曾亚辉葛辉王妍
关键词:心血管病干预措施血脂异常血糖升高
文献传递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血管病变主要反映在对血管壁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异常表现的检测上。血管超声测定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分级可直接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和血管腔的情况;踩臂指数(ABI)检测用于判定下肢动脉狭窄和堵塞的程度。血管功能异常主要...
王妍冉炜陈慧
关键词:血管病变健康体检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种植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及流体切应力处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本研究收集健康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加以诱导分化,通过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免疫标记等方法观察和鉴定诱导后的细胞。之后将诱导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种植到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予以15 dyn/cm2的流体切应力处理,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ac- LDL及lectin抗体荧光标记阳性。扫描电镜下,未种植细胞的聚氨酯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孔径大小比较适合内皮祖细胞爬行;静态种植细胞后,人工血管表面内皮祖细胞排列不整齐;切应力条件下种植细胞后,人工血管表面内皮祖细胞排列较为整齐。因此,在体外能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内皮祖细胞是小径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理想种子细胞。流体切应力对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表面内皮祖细胞的生长排列有着良好的机械塑形作用。
杨震陶军涂昌徐明国王妍王洁梅冯炼强潘仕荣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聚氨酯人工血管切应力内皮化
估计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判断心血管风险与预后的可行性与实践
2024年
目的评估估计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预测心血管风险与预后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分析了1999—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通过收集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弗雷明汉风险评分(FRS)计算,分别使用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事件作为结局指标进行Cox分析,以判断ePWV是否与临床预后独立相关。此外,使用Harrell’s C统计量以判断ePWV能否为心血管风险因素或FRS模型提供额外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ePWV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独立于心血管风险因素(全因死亡风险:HR=1.33,95%CI 1.21~1.50;心血管死亡风险:HR=1.51,95%CI 1.30~1.78)和FRS模型(全因死亡风险:HR=1.22,95%CI 1.12~1.32;心血管死亡风险:HR=1.32,95%CI 1.10~1.59)。在预测价值方面,添加ePWV后预测模型的Harrell’s C统计量高于仅使用心血管风险因素或FRS的模型(P<0.05)。结论ePWV可以作为一种无创、便捷、实用评价心血管风险与预后的临床参数。
张丽杰周喆张建宁丘雨旻刘张弛徐诗岳王妍陶军
关键词:心血管危险因素
CXCR4基因转染增强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修复功能的研究
血管内皮损伤与高血压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内皮祖细胞具有促进再内皮化修复损伤血管内皮的作用.本研究以腺病毒为载体,通过基因转染方法上调内皮祖细胞CXCR4表达,增强内皮祖细胞修复血管内皮损伤的功能.
陈龙杨震王妍夏文豪吴芳苏晨李婧陶军
关键词:ATHEROSCLEROSISENDOTHELIUMENDOTHELIALPROGENITORCXCR4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