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敏
- 作品数:32 被引量:46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希夏邦马峰地区矽卡岩型稀有金属矿化:岩石学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24年
- 近年来,喜马拉雅稀有金属找矿工作和成矿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喜马拉雅已成为我国新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本次研究对希夏邦马峰地区的吉隆岩体北部扎龙沟、岗布以及聂拉木北部等多处的矽卡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指出该区域广泛发育石榴子石、透辉石、符山石、绿帘石和角闪石等典型矽卡岩矿物。研究结果显示,扎龙沟矽卡岩具有明显的Li-Be-Sn矿化现象,成矿元素主要赋存在符山石(Li:469×10^(-6)~3162×10^(-6);Be:47.9×10^(-6)~2010×10^(-6);Sn:58.1×10^(-6)~1767×10^(-6))和云母(Li:2900×10^(-6)~3570×10^(-6))中,且云母中Rb(1572×10^(-6)~2364×10^(-6))、Cs(390×10^(-6)~749×10^(-6))、Ga(68.2×10^(-6)~111×10^(-6))元素含量较高;岗布矽卡岩以Li-Be矿化为主,赋存矿物为符山石(Li:833×10^(-6)~1624×10^(-6);Be:401×10^(-6)~1664×10^(-6);Sn:87.8×10^(-6)~181×10^(-6))和榍石(Sn:30340×10^(-6)~48600×10^(-6));聂拉木矽卡岩以Sn矿化为主,赋存矿物为石榴子石(92.3×10^(-6)~571×10^(-6))和绿帘石(86.0×10^(-6)~2003×10^(-6))。榍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扎龙沟矽卡岩形成于19~18Ma,岗布和聂拉木矽卡岩形成于24~23Ma,分别与已报道的钠长石花岗岩、电气石白云母淡色花岗岩时代一致,是岩浆出溶的热液流体交代围岩的产物,反映喜马拉雅稀有金属阶段性成矿特点。榍石Zr和黑云母Ti等温度计结果结合矿物成分表明,矽卡岩化过程中,热液流体温度从~680℃降低至~520℃,晚期均以氧化环境为主。进变质过程中脱CO 2导致原岩孔隙度增加,为后续成矿流体的加入和热量传输提供通道;退化蚀变过程中体积增大,岩石产生构造裂隙,控制成矿矽卡岩最终产出形态。综合研究表明,淡色花岗岩在藏南拆离系驱动下高度分异演化造成Li、Be、Sn等元素富集,晚期出溶的热液流体与碳酸盐岩围岩发生接触交代变质和矽卡岩化反应,是吉隆-聂拉木一带矽卡岩�
- 侯康师王佳敏胡方泱杨雷
- 关键词:矽卡岩热液流体
- 希夏邦马峰地区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的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在造山带演化和高原隆升的相关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经历过高度结晶分异且与超大型锂-铍-铷-铯等稀有金属矿床紧密相关。本文报道了与希夏邦马峰淡色花岗岩相关的含绿柱石伟晶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资料。这些伟晶岩中的绿柱石普遍呈自形,多数被包裹在长石和石英等主要造岩矿物中,显示出岩浆结晶的特点。矿物化学显示绿柱石的元素变化以通道-八面体替代和通道-四面体替代为主。希夏邦马伟晶岩中绿柱石地球化学组成与铍成矿伟晶岩中绿柱石相当,相对喜马拉雅锂成矿伟晶岩中的绿柱石具有更低的Li_(2)O、Cs_(2)O和Na/Li比,显示出寄主岩石以铍矿化为主。这与全岩地球化学显示的伟晶岩高铍低锂的特点相一致。除此之外,伟晶岩中铷、铯、锡等稀有金属元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富集。伟晶岩中稀有金属元素与Rb/Sr比之间的强正相关性表明它们的富集主要受控于分离结晶作用。独居石U-Th-Pb年代学分析表明这些伟晶岩主要形成于ca.18~17Ma,与希夏邦马淡色花岗岩岩体的年龄相一致。同时,伟晶岩中的独居石还记录了ca.25~23Ma和ca.21Ma两期年龄,代表了区域上其他两期淡色花岗岩岩浆事件。在喜马拉雅中部地区,普遍发育这三个阶段的淡色花岗岩岩浆事件以及稀有金属成矿作用,进一步表明了淡色花岗岩的形成与分异演化对伟晶岩成矿的贡献。
- 杨雷杨雷王佳敏王佳敏田雨露
-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绿柱石
- 深部碳过程动力学模拟:最新进展与工作流程设计
- 2023年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板块构造运动能够在地质时间尺度(≥10^(6)年)上调节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随着观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学术界对新生代及更深时以来的地球CO_(2)演化历史获得了逐步一致的描述,这使得定量确定板块构造动力过程与大气CO_(2)浓度变化之间的关联机制成为可能.未来研究的关键步骤之一在于发展计算构造碳循环动力过程的方法,为准确重建构造活动的碳通量历史提供平台.文章回顾了全球构造碳循环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开展板块构造碳循环数值模拟研究的工作流程,包括四个步骤:(1)计算含碳矿物的运移过程,目的在于模拟物质之间碳吸收/释放;(2)模拟构造单元的碳循环,目的在于理解构造活动时圈层之间的碳循环;(3)模拟大陆汇聚-裂解场景引起的碳循环,目的在于探讨固体圈层在超级大陆汇聚-裂解周期的碳循环过程;(4)对比典型构造时期全球深部碳循环与大气CO_(2)浓度变化,目的在于获得固体-表层圈层耦合的定量认识.前两个步骤已有团队正在逐步攻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后两个步骤尽管尚未见到报道,但最新板块构造重建和碳循环研究的进展为最终实现提供了数据和方法基础.从数值计算方法的角度而言,跨越固体-表层圈层的碳循环动力过程在流变参数、时间-空间分辨率上跨越十几个数量级,是实现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需要攻克的首要技术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边界参数条件关联的方法来实现固体-表生圈层演化数值计算.
- 赵亮郭正堂郭正堂王欣欣沈昊王欣欣孙宝璐谭宁张卉刘永岗李杨王佳敏纪伟强王佳敏
- 藏南定结地区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的隆升剥蚀历史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本文利用裂变径迹方法研究藏南定结地区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的隆升和剥露过程,并探讨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共同塑造地貌形态的耦合性。由于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可能导致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GHC)的冷却剥蚀在构造强烈时期主要由构造活动控制,在构造活动平静期主要与外动力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在定结地区的GHC选取两个剖面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研究,剖面高程跨度为3800~4500m,其年代学结果范围为11~2Ma,揭示了中新世以来经历了3个阶段的冷却剥蚀历史。不同的冷却剥蚀阶段具有不同的驱动力,中新世晚期11Ma左右的隆升剥蚀阶段,主要是由构造活动驱动;7~3Ma的缓慢冷却剥蚀阶段,构造活动趋于平静,主要与区域内的河流侵蚀作用密切相关;上新世晚期3Ma以来较快速的冷却剥蚀阶段,以河流侵蚀为主的外动力作用加强。定结GHC在3Ma以来冷却剥蚀速率迅速增强,并且驱动力主要为外动力地质作用,暗示了GHC经历了中新世强烈的构造隆升之后已经确定了现有地貌格局,在3Ma已达到显著高度。
- 凌逸云张进江王佳敏王洋刘世然
-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剥蚀速率
- 北喜马拉雅恰芒巴二云母花岗岩的年龄及形成机制被引量:5
- 2015年
- 恰芒巴二云母花岗岩体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的西部,岩石发育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LA—MC—ICP—MSU—Pb定年显示,锆石年龄分布范围为35.1—17.3Ma,暗示较长时间的深熔作用过程,其中最年轻的年龄(18.1±0.4Ma)代表了花岗岩的最终结晶年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石具有高的SiO2(73.06%~73.79%)、A1203(14.73%~15.06%)和CaO(1.18%~1.24%)含量,以及高的K20/Na20值(1.16~1.25)和A/CNK值(1.16~1.20),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强烈富集Rb、Th、U和K,而亏损Ba、Nb、sr和Zr,轻重稀土分馏较强(La/Yb)N=9.98—11.35,并显示较弱的负Eu异常(6Eu=0.70—0.74)。(87Sr/86Sr),和8Nd(t)值分别为0.742298~0.743092和-14.1~-14.0,可与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GHC)中变质沉积岩对比,推测源岩为GHC变质沉积岩或与之成分相当的岩石。岩石(。写r/。‰).值较低而sr浓度较高,随着Ba浓度的增加,Rb/Sr值基本不变,与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的趋势一致,推测恰芒巴二云母花岗岩可能是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的产物,部分熔融作用可能与藏南拆离系的活动密切相关。
- 王晓先张进江闫淑玉刘江王佳敏郭磊
- 关键词:北喜马拉雅二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
- 聂拉木地区喜马拉雅造山带上新世以来快速剥蚀事件及其构造-气候耦合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全球构造与气候相互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是探讨构造与气候耦合及其对地貌塑造作用的天然实验室.研究区域在聂拉木地区长约45 km、横穿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GHC)的剖面上,并进行系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年代学测试.AFT年龄分为两组:一组位于聂拉木县城以北,年龄15~6 Ma,拟合的高程-年龄直线具有极缓斜率(0.05),计算得出0.27 mm/a的缓慢剥蚀速率;另一组位于聂拉木以南,年龄约3~1 Ma,高程-年龄斜率为0.78,剥蚀速率为1.32 mm/a.两组年龄均与海拔高度正相关,且两组拟合线的转折点正好位于聂拉木县城附近河流切割裂变点上.结合热构造模型,认为两组AFT年龄代表GHC所经历的两期不同剥蚀历史:中新世中晚期(15~6 Ma)冷却年龄记录的是地形平缓的GHC北部早期缓慢剥蚀,上新世以来(约3~1 Ma)冷却年龄对应于地形陡峻的GHC南部晚期快速剥蚀;两段间剥蚀速率为突变关系,后期的剥蚀速率比前期快近5倍,拟合的年龄-高程斜率相差13倍.上新世以来冷却剥蚀速率陡增事件遍及喜马拉雅造山带,4~3 Ma以来全球气候剧变、亚洲季风明显增强,实测剖面上后期快速剥蚀区段与区域年降水量高度耦合,而此时大规模断层活动在造山带表现的并不明显,所以,以降水为代表的气候作用可能是造成喜马拉雅造山带上新世以来快速剥蚀的主要原因之一.
- 郑勇张进江王佳敏王晓先王盟
-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剥蚀速率上新世
- 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部分熔融和冷却历史(聂拉木-朗塘):来自独居石和金红石U-Pb年代学及矿物微量元素的证据
- 本文在聂拉木-郎唐地区横跨GHC,对10个变质岩样品中的独居石运用SHRIMP进行U-Pb年代学研究,结合独居石中变质矿物包体以及独居石和石榴石中重稀土和铭元素的配分关系对变质年龄进行制约和合理解释。此外,运用金红石锆饱...
- 王佳敏Daniela Rubatto张进江刘凯
- 关键词:熔融过程独居石金红石
- 文献传递
- 喜马拉雅中部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条件和时代
- 喜马拉雅是世界上最年轻和典型的陆陆碰撞造山带,从中揭示的造山带地壳结构和地质过程可以丰富板块构造理论,为其他碰撞造山带的研究提供示范作用。运用高压变质岩石的压力-温度-时间轨迹可以反演造山带的构造-热演化过程。
- 王佳敏吴福元Gautam Khanal杨雷刘小驰
- 关键词:榴辉岩P-T-T轨迹
- 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部分熔融和冷却历史(聂拉木-朗塘):来自独居石和金红石U-Pb年代学及矿物微量元素的证据
- <正>近十年来在喜马拉雅开展的详细的U-Pb年代学和变质岩石学工作表明,在尼泊尔东部及中西部的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GHC)内部可能存在断层及多期次变质和折返。然而,很多已发表的数据缺乏对于变质年龄的制约,并且这项工作在大...
- 王佳敏Daniela Rubatto张进江刘凯
- 文献传递
- 独居石和锆石年代学揭示深熔过程中多个变质阶段:以定结地区喜马拉雅为例
- <正>经历了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叠加的岩石经常只记录从麻粒岩相退变冷却时的年龄,而较难保存一个完整变质过程中的多阶段年龄信息。本研究以定结地区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内的麻粒岩相变泥质岩石为例,对深熔过程中独居石和锆石记录的年...
- 王佳敏吴福元刘世然张进江刘小驰杨雷
- 关键词:独居石锆石年代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