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军
- 作品数:187 被引量:3,850H指数:36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国冬季气候可预测性的跨季度集合数值预测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格点九层大气模式(IAP9L-AGCM),从1969~1998每年秋季出发对冬季气候可预测性进行了系统性跨季度集合回报试验研究,探讨了中国冬季季节平均气候异常的可预测性问题.结果发现,模式对冬季可预测能力在低纬大于高纬,且在海洋上通常大于陆地,后者以气温尤为明显;对流层位势高度场的可预测区域随高度增加纬向分布变化不大,但带状分布减弱,日界线附近可预测程度明显降低.分析的大气要素场中,表面气温和位势高度场的可预测性最大,降水的相对最小.尤其是在LaNina事件中,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冬季气候的可预测程度明显受ENSO信号的影响.通过比较回报与实测表面气温的年际变化,发现模式对我国东北及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变化趋势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 郎咸梅王会军姜大膀
- 关键词:冬季气候可预测性
- 浅谈大气科学与地质学的学科交叉被引量:3
- 2022年
- 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大气科学学科正步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时代,学科交叉必然产生新的增长点.大气科学的发展经历了观测-理论-模型的三个阶段,很好地践行了“数据-模式驱使科学”的研究范式.然而,地质学具有更深远的时空复杂性,需要更长时间的数据积累.目前,地质学正面临着研究范式由观测向理论和模型的转变.大气科学与地质学的交叉将为这一转变提供经验和启示.同时,大气科学与地质学的交叉,需要研究气候系统上边界(大气顶的太阳辐射)和下边界(固体地球形态)变化导致的大气和海洋环流的响应.研究这些问题,将成为发展同时统辖“分钟、小时”直至“地史”的时间尺度的大气科学理论的关键,也是未来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大气科学专业,作为推动大气科学与地质学交叉的排头兵,任重而道远.
- 张仲石李双林李双林王会军
- 关键词:大气科学地质学
- 大气科学:一个充满活力的前沿科学被引量:42
- 2004年
- 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阐述了对当前大气科学发展的状况与趋势的意见,提出了我国未来发展大气科学的思路和重点任务建议,还分析了我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 王会军徐永福周天军陈洪滨高守亭王普才陆日宇张美根
- 关键词:大气科学
- 北京沙尘频次的年际变化及其全球环流背景分析被引量:27
- 2006年
- 本文采用相关和合成的分析方法,研究北京沙尘频次的年际变化及其冬、春季的全球环流背景.结果表明北京沙尘频次有年际变化的特点,并与全球范围内的环流异常相联系,特别是南、北半球的中高纬的环流异常.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沙尘的联系在冬、春两季有很好的持续性和显著性,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异常与沙尘的联系冬季较春季显著.春季对流层高层的东亚西风急流增强能使低空的蒙古气旋加强和锋生,从而引起地面大风,为沙尘天气频次的增加提供动力条件.
- 范可王会军
- 关键词:西风急流蒙古气旋
- 东亚气候变动与南半球的联系
- 本报告论述东亚气候的年际变化与南半球气候的关系,有三个内容,分别讨论东亚气候与索马里急流、南极涛动和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 王会军薛峰范可
- 关键词:东亚气候年际变化南极涛动大气环流
- 文献传递
- 我国今冬和明春气候异常与沙尘气候形势的模式预测初步报告被引量:40
- 2003年
- 首次利用气候模式作了跨年度的针对冬季和春季气候异常形势的预测试验。预测结果显示 ,今冬的气候特点为 ,我国北方降水正常 ,南方略偏多 ,气温在我国全境基本为正常 ,因此 ,不会出现暖冬现象 ,而欧亚大陆北部则为明显的暖冬。预测结果还表明 ,明春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降水正常 ,其他地区略多 ,全国气温均较正常 ,因此 ,明春的沙尘暴形势如常 ,不会出现超出常年的春季沙尘暴形势。但由于近些年的气候变化趋势使然 ,明春的沙尘暴仍可能在局部时空段内相当严重。
- 王会军郎咸梅周广庆康杜娟
- 关键词:气候异常
- 全球变暖已经导致降水变率和灾害风险加剧了吗?
- 2025年
- 在气候增暖背景下,全球水循环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伴随着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增加(Trenberth,1999;Chen和Sun,2017;Douville等,2021;Yin等,2024).与此同时,近年来降水还表现出更为复杂多变的特征.例如,2023年北美加州和非洲东部均经历了多年际时间尺度的旱涝急转,2024年我国河南经历了季节内尺度的旱涝急转.这类频繁且剧烈的旱涝转换,其实是降水变率增强的体现.
- 王会军
- 关键词:极端降水降水变率旱涝急转全球变暖年际时间尺度平均降水
- 一种地下水埋深预测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埋深预测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属于地下水预测技术领域,所述地下水埋深预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环境数据;将目标区域的环境数据输入通过蜣螂优化算法训练好的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中,获取目标区域地下...
- 孙博 蔡嘉睿 李惠心周波涛王会军
- 东亚冬季风综合指数及其表达的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特征被引量:79
- 2012年
- 本文通过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展开(multivariate EOF,简称MV-EOF)研究了东亚冬季风各系统成员的协同关系,再运用单变量EOF定义单个系统的强度系数。从而给出能够反映东亚冬季风各主要特征及其年际变化、同时包含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和纬向风经向切变信息的强度指数(EAWMII)。分析表明,这个新指数EAWMII能够很好地反映东亚冬季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减弱信号,并且与大气环流场以及东亚冬季表面温度的变化均显著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东亚冬季风的综合特征。此外,EAWMII与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O)指数、北太平洋涛动(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简称NPO)指数和Nin珘o3.4指数相关显著。分析还表明AO和NPO影响东亚冬季气候的区域有所不同:AO主要影响欧亚大陆中、高纬、我国东北以及日本北部等地区,NPO则主要影响华南、华东、朝鲜、韩国以及日本中南部及其附近海域。并且,AO很可能可以通过影响NPO进而影响东亚冬季风。
- 贺圣平王会军
-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大气环流北太平洋涛动北极涛动
- 上新世热带海道变化影响东亚气候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上新世早—中期是巴拿马海道关闭及印度尼西亚海道收缩的关键时期。目前,针对这两个海道关闭的气候效应已有不少研究,但多数研究关注巴拿马海道、洋流变化及其与北半球高纬冰盖发育的联系,缺乏两大热带海道关闭/收缩对东亚气候影响及机理的研究。我们基于挪威地球系统模型(NorESM-L)探讨了印尼海道收缩及巴拿马海道的浅关闭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海道的关闭/收缩加强了北太平洋的经向梯度,进一步导致夏季近地表气温在东亚北部降低,东亚南部升高;降水在长江流域至中国东海一线显著增加,但在东亚南部至西南部显著减少。冬季,近地表气温在东亚大陆地区升高,降水减少。上述变化主要由印尼海道的收缩导致,除冬季温度外,巴拿马海道浅关闭对东亚气候的影响较弱。此外,结合定性的记录-模拟对比,我们进一步揭示出热带海道的关闭/收缩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东亚气候在中上新世的转型,但不是主要驱动力。
- 谭宁张仲石郭正堂郭正堂
- 关键词:上新世东亚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