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忠江
- 作品数:28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大学生就业难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索
- 通过对财经院校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设想和具体方案.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张翠燕牛忠江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教学
- 贫困地区村委会民主选举的困境、原因及其对策--一种法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 中外学者对村民自治的研讨一直是当代中国农村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多是一般性的描述、介绍和原因探讨及对策建议。这些研究从不同方面或多或少谈到了村委会的选举制度的实施问题,但并没有...
- 章群牛忠江
- 关键词:村委会民主选举贫困地区
-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影响的测度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首先运用1995~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后进行两者之间的脉冲响应分析,确定两者因果关系,以期得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 刘宁牛忠江
-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效率脉冲响应分析
- 农民工权益保护中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矛盾——从农民工回流谈起
- 2008年
- 从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广泛关注的"民工潮"到2004年初开始出现大规模"民工荒",往日农民工无限供给的神话被进城务工人员"用脚投票"的行动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招工困难,开工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原材料涨价、外贸出口遭遇寒流、美国次债危机的洗礼以及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后,大约从2008年的下半年开始,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倒闭或者停产,在外地务工的人员开始大规模回流。如果将回流划分为主动的回流和被动的回流,那么,考察当下农民工回流我们可知,主动的回流的比例是少数,大部分回流返乡的农民工属于被动回流。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进城务工人员大规模被动回流?仅仅是外部环境导致的吗?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担当的角色是怎样的?企业如何处理自己面临的困境?政府在这一回流过程中的定位又是如何?这一系列疑问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话语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 牛忠江秦小玲
- 关键词:农民工回流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理论利润最大化原则用脚投票
- 保险从业人员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相关性研究——基于模型假设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以保险公司内勤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保险公司员工心理契约及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员工的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带来的影响与个体差异,在建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假设检验并作出结论。
- 孔晓莉牛忠江
- 关键词: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
- 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共利益与私权冲突的法律平衡
- 牛忠江
- 文献传递
- 《工伤保险条例》“48小时”规定的合理性检视与完善的路径选择被引量:2
- 2009年
-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该规定一方面延续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将劳动者突发疾病死亡认定为工伤的规定,
- 章群牛忠江
- 关键词:《工伤保险条例》《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突发疾病工作岗位工作时间
- 劳动争议仲裁与司法诉讼之衔接分析——基于“公平”与“效率”价值的展开被引量:10
- 2008年
- 劳动争议之后的仲裁与诉讼乃化解纠纷之渐次程序,如何在程序衔接过程中兼顾公平与效率,乃立法之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对新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诸多制度设计的分析,本文认为在诸如仲裁期缩短,申请时效延长以及特殊情形下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设计中,新法试图平衡"公平"与"效率"两大基础价值,并力图谋求在仲裁和诉讼程序之间的有机融合。理论上,新法的颁行有助于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之建立与发展,但其实践效果有待验证。
- 章群牛忠江
- 关键词:公平劳动仲裁司法诉讼制度衔接
-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性质:一个文献综述
- 2009年
- 公司社会责任(CSR)是20世纪以来凸现于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以及管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尤其是近年来,公司社会责任问题也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也是构建公司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个基本思想。本文对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中的概念、性质问题进行现有文献的梳理,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作者的简单结论并对今后公司社会责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张鹏牛忠江
-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 工资集体谈判——雇员提高工资的有效解决机制被引量:1
- 2007年
- 改革开放近30年,劳动力配置越来越趋向市场化,劳资双方经常发生摩擦。由于工资和利润分属不同的主体,工资增长率不能与企业利润增长率挂钩,从而导致一方面企业市值猛涨,另一方面雇员工资原地打转。面对这一情况,雇员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与雇主进行抗衡。他们必须联合起来借助工会或其他组织进行集体谈判才能有所转机。对工资集体谈判进行经济学分析,可以给谈判主体双方以借鉴和指导,促进工资集体谈判有效、合理地进行。
- 张翠燕牛忠江
- 关键词:集体谈判劳动力配置利润增长率雇主组织协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