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高华
- 作品数:37 被引量:212H指数:7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与内科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内科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3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及自愿原则,分为支架成形术治疗组71例和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随访期间的卒中复发率、病死率及TIA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支架成形组有1例(1.41%)发生原狭窄动脉供血区的轻微卒中,内科治疗组5例发生脑梗死,2例发生TIA(11.67%)(P<0.01);NIHSS、mRS评分提示支架成形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残疾程度改善优于内科治疗组(P<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的、可行的,其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 喻明聂本刚熊高华蒋世杰杨小芳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内科治疗
- 单次癫痫发作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NSE、MBP的变化
- 目的探讨单次癫痫发作是否会引起脑损伤。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癫痫发作后24h内40例和对照组40例患者血清和CSF中NSE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和CSF中MBP水平。
- 杨小芳聂本刚熊高华喻明
- 关键词:癫痫发作CSFNSEMBP
- 文献传递
- 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结果急性脑出血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谱水平在轻、中、重型组之间比较分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血肿体积组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分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与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都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定病情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 熊高华聂本刚喻明
- 关键词:脑出血心肌酶谱
- 肌肉缩短致病原理指导下脉冲射频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评价
-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松解术在肌肉缩短致病原理指导下治疗慢性腰部软组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物理疗法对比。方法:70 例慢性腰部软组织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治疗组给予脉冲射频松解术治疗,间隔7 天1 ...
- 李信明任正强冯庆奎张逸熊高华
- 关键词:松解
- 重症结核脑膜炎脑脊液置换椎管内注药的临床疗效观察
- 1998年
-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基层医院较常见的疾病,如遵循早期、适量、全程、联合治疗的方针,结脑是可以治愈的。但有时因多种主客观原因未能按上述原则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治疗失败。对重症结脑的病例有必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重症结脑采...
- 李昌树聂本刚熊高华杨小芳青绍华蒋世杰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置换椎管内注药
- 气压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气压治疗结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厦运动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气压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的患者的水肿、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度(ROM)均有所改善(P〈0.05),实验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压治疗结合康复训练进一步缓解水肿、疼痛,扩大关节活动度,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有效方法。
- 胡可慧李阳安熊高华冯庆奎姜伟
- 关键词:气压治疗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 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分析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60岁以上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女性患者较多,60~90岁段发病率高,发病无明显诱因多,以轻微头痛、呕吐为主要特点.部分患者可以头晕、意识障碍、精神症状、高血压为首发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率低,为63%,CT阳性率低,为74%,再出血26%,脑血管痉挛9.2%,死亡率高达31%.临床上易误诊为高血压,颈椎病、脑炎等疾病,因此以该病的早期诊断需结合腰穿及CT检查.
- 青绍华熊高华蒋世杰
- 关键词: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女性患者阳性率脑膜刺激征
- 肌肉缩短致病原理指导下无热银质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肌肉缩短致病原理指导下的无热银质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09年6月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肌肉缩短致病原理指导下的无热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物理康复治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观察总有效率、阳性体征变化及电生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总有效率分别为96.7%、93.3%、93.3%、86.7%,对照组分别为80.0%、63.3%、60.0%、50.0%,治疗组在各观察时点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两组压顶试验及臂丛牵拉试验较治疗前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时治疗组较治疗前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阳性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压痛治疗组各时间点较治疗前阳性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阳性率略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体感诱发电位N9-N13峰间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治疗后3、6个月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F波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缩短致病原理指导下的无热银质针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
- 李信明刘春梅任正强冯庆奎熊高华
- 关键词:松解颈椎病
- 54例眩晕型癫痫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分析眩晕型癫痫临床特征、脑电图、神经影像学、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眩晕型癫痫患者的资料。结果:脑电图及颅脑影像学检查阳性率较高,病变主要位于额、颞、顶区,抗癫痫药物有效。结论:对于长期反复发作性眩晕,行脑电图等相关检查,可提高眩晕型癫痫的诊断率。
- 杨小芳喻明聂本刚熊高华
- 关键词:眩晕型癫痫
- 脑出血继续出血1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 133例脑出血后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发生率 14 % ,其中 5 4 .89%的病例发生于发病后 6h内 ,2 8.5 7%发生于 6~ 2 4h ,12 .78%发生于 2 4~ 16 8h ,3.76 %发生于 16 8h以后。血肿量11~ 30ml者 ,继续出血的发生率最高 ,占继续出血的 73.6 9%。脑叶和丘脑出血易继续出血 ;继续出血与收缩压升高有关 ,而与舒张压升高无关 ;病程中有癫痫发作及发病前有饮酒史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脑出血患者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首次CT检查时间应于 2 4h ,尤其是 6h以内 ,血肿量为 11~ 30ml者易继续出血 ,收缩压升高、癫痫发作及发病前有饮酒史与继续出血密切相关。
- 熊高华青少华聂本刚李昌树
- 关键词:脑出血继续出血头颅CT检查发生率发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