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刚
- 作品数:26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13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20例
- 2002年
- 熊海刚陈振云朱海燕
- 关键词:疗效盐酸乌拉地尔高血压急症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症的应用价值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tVCF)预防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9月-2007年1月对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施行IVCF植入术。男6例,戈4例,年龄45~79岁,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径路植入IVCF全部成功,植入部位均为肾静脉开口水平以下,随访12~30个月。结果本组10例均成功植入,术后无局部血肿及血栓形成,均无肺栓塞发生,无一例滤器移位、腔静脉血栓阻塞和死亡。然而5例患者均残存不同程度的患侧肢体麻木、无力、肿胀等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症状。1例术后1月停用华法林,自行中药治疗而再次股静脉栓塞,但未发生肺栓塞。结论IVCF植入术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并防止再发肺栓塞所致死亡,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
- 刘祖秋陈振云杨燕玲熊海刚陈海英肖兵民
-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 心脏起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远期临床及血液动力学观察被引量:9
- 1998年
- 为观察右室起搏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远期疗效。采用有创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观察26例患者右室起搏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该组患者右室起搏3年后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程度、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及压力阶差、左室舒张末压、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均显著改善〔2.51±0.61级vs3.56±0.45级,2.5±1.1m/svs4.7±1.2m/s,5.03±2.98kPavs13.16±6.20kPa,1.08±0.79kPavs3.30±1.21kPa,5.96±1.54L/minvs4.33±1.36L/min,3.31±0.76L/(m2min)vs2.30±0.39L/(m2min),P均<0.001〕,其远期疗效明显。
- 陈振云熊海刚裘哲君裘哲君吴宗贵张国元闵宗延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梗阻性心脏起搏
- 永久起搏器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
- 2010年
- 永久起搏器置入作为一种常见的介入性治疗,因其操作相对简单,疗效确切,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并发症的发生不可避免,而且有时处理困难.笔者分析了432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并发症情况,探讨其防治措施.
- 刘祖秋陈振云熊海刚陈华山俞飞虎郝中伟
-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置入术起搏器并发症介入性治疗有创性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治疗及硝苯地平口服,一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静脉点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高压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但前列地尔注射液组能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常规治疗及硝苯地平口服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静脉点滴,能显著降低患者肺动脉高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熊海刚陈振云张思思
- 关键词:前列地尔肺动脉高压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 目的:旨在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分级,运动耐量影响及毒副作用.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0例)及对照组(n=40例),对照组采用常...
- 陈振云陈桂珍肖兵民刘祖秋熊海刚陈海英唐秀珍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分级、运动耐量影响及毒副作用。方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试药组(n=40)和对照组(n=40)。采用常规口服稳定剂量的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试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EPO 100 U/kg,每周1次,治疗6个月。结果:试药组EPO治疗前后相比心功能测定LVEF、6分钟步行距离、心肌耗氧量峰值、血红蛋白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贫血组较非贫血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EPO能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临床症状,并提高运动耐量,且与贫血状态改善有关。
- 陈振云陈侃熊海刚刘祖秋俞飞虎晏彪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心力衰竭慢性心功能分级
- 自身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冠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自身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冠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和对照组(=30)。对照组口服稳定剂量的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阻滞剂、治疗糖尿病药物、他汀类药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连续3 d皮下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复查血常规白细胞>3万/mm3时采集自身干细胞25~30 ml,常规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后,将5F微导管置入冠状动脉主干分叉处后缓慢注入干细胞(5~10 min)。结果治疗组自身干细胞移植前后比较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 min步行距离、心肌耗氧量峰值均有明显改善(均<0.05)。结论自身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临床症状,并提高运动耐量。
- 陈振云刘祖秋熊海刚陈华山邓媛
- 关键词:干细胞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 右心室起搏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10年随访
- 2005年
- 目的观察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CM)经右心室起搏(RVP)治疗后的远期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形态学的变化,以确定RVP对HCM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HCM患者采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方法,观察RVP前及RVP 10年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脏形态学的变化。结果RVP 10年后,60例HCM患者中12例死亡;4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心脏形态学均有显著改善,尤其是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左心室流出道内径(LVOTD),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心输出量(CO)及心指数(C I)的改善更为显著(P<0.001)。肥厚的室间隔(VS)显著变薄(P<0.05)。结论RVP能显著改善HCM患者的远期临床症状、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形态学的变化,其远期疗效显著;并能使肥厚的室间隔变薄,改善LVOT梗阻,降低LVOTG。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的HCM患者,RVP可能成为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
- 陈振云熊海刚陈海英刘祖秋裘哲君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 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中特殊现象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中特殊现象。方法 3例中老年体表心电图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前常规进行电生理检查,以明确其类型进而进行消融。结果 3例患者行心房基础及程控刺激,未见跳跃现象;心室基础及程控刺激,未发现存在隐匿性旁路;3例均未能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滴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后,仍不能诱发出。在此电生理检查过程中,3例均诱发出阵发性心房纤颤,且在静脉滴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后出现加速交界性心律。行窦房结恢复试验,1例显著延长。结论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电生理检查难以诱发,排除了房室旁路,考虑房室结双径路,且慢快径不应期接近,故难以诱发。此类患者容易诱发出房颤,不排除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可能。
- 熊海刚张思思陈振云陈华山
-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