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国政

作品数:43 被引量:122H指数:5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2篇细胞
  • 11篇肝癌
  • 10篇切除
  • 9篇干细胞
  • 8篇射频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腹腔
  • 8篇腹腔镜
  • 8篇充质干细胞
  • 7篇手术
  • 7篇脐带间充质干...
  • 7篇肿瘤
  • 6篇人脐
  • 6篇人脐带
  • 6篇人脐带间充质...
  • 6篇射频消融
  • 6篇切除术
  • 6篇消融
  • 5篇术后
  • 4篇胆囊

机构

  • 34篇胜利油田中心...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2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3篇潘国政
  • 29篇袁庆忠
  • 16篇卜庆敖
  • 15篇张建
  • 10篇郝龙
  • 9篇陈规划
  • 9篇杨扬
  • 9篇徐教邦
  • 8篇赵希学
  • 8篇张琪
  • 7篇刘剑戎
  • 7篇杨卿
  • 6篇崔涛
  • 6篇丁鹏鹏
  • 6篇张英才
  • 6篇由法平
  • 4篇朱瑞
  • 4篇李石磊
  • 3篇牟东坡
  • 3篇张军

传媒

  • 12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肝脏外科...
  • 3篇2012中国...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临床普外科电...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2011年广...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囊区肝癌射频治疗联合LC手术安全性评估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胆囊区肝癌射频治疗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06-01/2011-05,12例胆囊区的肝癌和27例非胆囊区的肝癌,前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后再行B超引导或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后者行B超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体生存率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射频后肿瘤的坏死率,胆囊旁组91.7%(11/12),非胆囊旁组86.4%(19/22),随访5年,排除删失数据对结果的影响后发现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囊区的肝癌,肝癌射频治疗术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有效避免了因射频消融引起的迟发型胆囊坏死穿孔,手术安全,长期随访疗效可靠.
赵希学由法平袁庆忠潘国政卜庆敖郝龙张建
关键词:肝癌射频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TACE联合RFA序贯DC-CIK治疗小肝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射频消融术(RFA)、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DC-CIK治疗等非手术方法已成为治疗小肝癌的重要手段。RFA及TACE直接杀伤肿瘤细胞,DC-CIK治疗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TACE联合RFA术后序贯DC-CIK治疗可取长补短,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患者的远期疗效。本文主要对DC-CIK治疗、TACE、RFA治疗现状及联合治疗前景做一综述。
潘国政张军袁庆忠徐教邦王立明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C-CIK小肝癌
甲状腺微小癌46例治疗体会
2011年
甲状腺微小癌是指肿瘤最大直径≤10mm、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多无临床症状。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46例。现报告如下。
赵希学袁庆忠潘国政崔涛丁鹏鹏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远处转移临床症状病理证实大直径淋巴结
HGF与CTLA-4Ig双基因修饰增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和促增殖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双基因修饰后免疫调节能力的变化及其促进肝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酶联合消化法提取并鉴定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的hUCMSC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Ad5-EGFP,实验组的hUCMSC转染携带HGF和CTLA-Ig双基因的腺病毒Ad5-HGF/CTLA-4Ig。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hUCMSC转染Ad5-EGFP后72 h表达EGFP细胞比率;实验组Ad5-HGF/CTLA-4Ig转染hUCMSC 72 h后,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同时再次检测hUCMSC免疫表型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HGF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TLA4-Ig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双基因修饰后hUC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上清对L0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携带外源基因的腺病毒可有效转染hUCMSC,不影响其干细胞特性和多向分化能力,经HGF/CTLA-4Ig基因修饰hUCMSC可分泌高浓度HGF并高表达CTLA-4Ig,同时能有效地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其上清能明显促进肝细胞增殖。【结论】hUCMSC经HGF/CTLA-4Ig基因修饰后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并能高表达HGF和CTLA-4Ig,其免疫调节及促进肝细胞增殖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为肝移植术后存在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刘剑戎杨扬张英才杨卿潘国政台艳陈规划张琪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脂肪肝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中度脂肪肝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sD大鼠中度脂肪肝模型。60只大鼠分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组(MSC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大鼠。MSC组缺血再灌注术前1d和术后第3天分别从尾静脉注射含2×10。人脐带问充质干细胞的缓冲液1.5ml。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点注射PBS缓冲液1.5ml。术后第1、4和7天(每个时间点10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IJ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和白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术后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MSC组血清ALT、AST、TNF-α和肝组织MDA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ALT、AST和TNF-O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OD在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病理检查则发现MSC组肝细胞坏死和白细胞浸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能有效减轻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英才杨扬杨卿刘剑戎潘国政张琪陈规划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再灌注损伤脂肪肝脐带
DC-CIK细胞治疗联合TACE及RFA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小肝癌(small hepatic carcinoma,SHCC)的临床效果及免疫状态变化.方法:2008-03/2012-03本院收治SHCC患者85例,纳入对象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先行TACE联合RFA治疗.其中研究组41例,术后7 d均完成6次DC-CIK细胞治疗,每次回输细胞>1×1010,检测患者在DC-CIK治疗前后外周血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T细胞及NK细胞水平变化;对照组44例,未行DC-CIK过继性免疫治疗.结果:对照组A组治疗前vs治疗后AFP均值为494.5 mg/L±51.3 mg/L vs 226.5 mg/L±39.4 mg/L,P<0.05;研究组B组治疗前vs治疗后AFP均值为486.4 mg/L±54.8 mg/L vs 168.7mg/L±49.5 mg/L,P<0.01.B组ALT、AST治疗前vs治疗后为66 U/L±6.3 U/L、68 U/L±7.7 U/L vs 31 U/L±5.9 U/L、45 U/L±3.7 U/L,P<0.05;对照组为67 U/L±7.4 U/L、63 U/L±4.5 U/L vs 65 U/L±6.2 U/L、61 U/L±5.2 U/L,P>0.05.治疗后6 mo影像学检查B组vs A组有效率分别为87.80%vs 79.54%,P<0.05.B组vs 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5.1%,71.6%,68.3%vs 90.9%,65.9%,59.1%,P<0.05.B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16+CD56+和CD4+/CD8+细胞比值均上升(P<0.05),CD8+效应细胞比例下降(P<0.05).结论:DC-CIK细胞治疗序贯TACE联合RFA治疗可改善SHCC患者术后肝功能,提高患者免疫水平,降低肿瘤复发,延长SHCC患者生存期.
张泉成潘国政李国强袁庆忠徐教邦孔阳王立明
关键词:小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自体杀伤细胞回输对肝癌患者远期生存及HBV激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RFA)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辅助性自体细胞诱导因子杀伤细胞(CIK)回输对患者远期生存及HBV激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分为研究组(RFA+ TACE+ CIK) 98例与对照组(RFA+ TACE)87例,再根据肿瘤直径、数目及血管侵犯情况分为4个亚组:直径≤5 cm高、低危组和直径>5 cm高、低危组.分别探讨各组及亚组的生存期变化;分别分析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HBV激活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5.5%(74/98)、57.1%(56/98)、20.4%(20/98)比71.2%(62/87)、54.0%(47/87)、21.8%(19/87),P>0.05;肿瘤直径≤5 cm高危组中,研究组1、3、5年生存率75.0%(21/28)、53.6%(15/28)、35.7% (10/28)高于对照组的61.9%(13/21)、42.9% (9/21)、23.5% (5/21) (P <0.05),而直径≤5 cm低危组、直径>5 cm高危组及低危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未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研究组HBV激活率6.0% (3/50)低于对照组23.5% (12/61) (P <0.05),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研究组与对照组激活率为0(0/39)和4.4% (2/45)(P>0.05).结论 RFA及TACE术后自体CIK细胞回输延长直径≤5 cm高危组患者远期生存;辅助性CIK回输可降低治疗前未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HBV激活率.
徐教邦潘国政张建郝龙李石磊袁庆忠
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一例
2015年
患者女性,40岁。因“体检发现脾脏肿物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体检行B超检查示“脾实质内稍强回声团块,4.7cm×4.2cm”。平素无腹痛不适,无恶心呕吐、寒战发热、腹痛腹泻、黑便、血尿,为行手术治疗收入院。既往无外伤、肝炎病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
张建崔涛潘国政徐教邦袁庆忠王鹏
关键词:血管瘤样脾脏结节性硬化性腹痛腹泻B超检查
腹腔镜意外胆囊癌4例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袁庆忠赵希学卜庆敖潘国政丁鹏鹏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
射频消融技术在腹腔镜下肝切除的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行射频辅助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10例病人,先在腹腔镜下行切缘射频,然后边射频边切肝,逐步切除病灶。结果 10例均顺利完成射频辅助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射频治疗时间为(26±10)min,术中出血(60±22)ml,术后随访3~6个月,未见有切缘残留或复发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术作为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切缘的处理手段,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可能降低术后切缘癌残留及复发的概率,在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张建袁庆忠潘国政丁鹏鹏薛庆泽朱瑞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