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性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6年
- 任勇丁东平渠刚陈寿松
- 关键词:蛋白质类药物稳定性化学修饰
- 可吸收螺钉治疗后踝骨折的体会被引量:7
- 2005年
- 文哲郑晓明吴炜华李敬中黎华茂丁健渠刚
- 关键词:可吸收材料踝关节骨折内固定
-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的时限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研究不同时间预变性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探讨神经端侧吻合的最佳时机。方法将Wistar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预变性0、1、2、4、8、16周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端侧吻合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结果(1)预变性0、1、2周组电生理检测动作电位恢复率、肌肉单次收缩力恢复率、强直收缩力恢复率均显著高于预变性4、8、16周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面积及着色均显著优于预变性4、8、16周组。(2)预变性0、1、2周组之间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变性4、8、16周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指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衰退。结论神经端侧吻合的最佳时机应控制在2周之内,超过4周后.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逐渐变差。
- 杨家辉洪光祥渠刚陈振兵苏森王发斌
- 关键词:端侧吻合肌肉运动终板
- 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缺损创面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手部外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外露是手外科较为常见的外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皮瓣转移、游离皮瓣、腹部皮瓣等.随著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患者治疗效果要求的提高,穿支皮瓣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多,并且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201 1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 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苏森杨家辉石红卫渠刚余伦红彭汉书曹辉
- 关键词:穿支皮瓣手部缺损尺动脉腕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局部皮瓣转移
-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率达到91.4%,对照组治愈率为77.1%.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不但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
- 曹志强丁健渠刚杨静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法老年骨质疏松
-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原因及对策被引量:1
- 2007年
- 渠刚王早堂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手术
- 应用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附36例报告)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总结应用骨片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03年10月,应用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6例。结果30例术后获3个月~2年随访。所有骨折均已骨性愈合,仅1例出现肘内翻畸形。结论应用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效果确实。
- 李敬中郑晓明向铮黎华茂郭振河丁健渠刚
- 关键词:骨片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 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缺损创面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 年6 月至2013 年12 月间共15 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缺损创面。结果 15 例皮瓣全部存活,其...
- 苏森杨家辉石红卫渠刚余伦红曹辉彭汉书
- 关键词:尺动脉穿支皮瓣手部损伤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总结锁骨钩钢板(CHP)内固定治疗31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8年11月,对31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重视肩锁韧带的精细缝合修复。结果术后31例获得7个月~4年随访,3例一度失访一年余。术后肩锁关节位置恢复,按Karlsson疗效评定标准:优52%(16/31),良45%(14/31),差3%(1/31),优良率达97%(30/31)。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可恢复肩锁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注重肩锁韧带及周围软组织精细修复,一般不需刻意修复喙锁韧带,即可获得较好稳定性能,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良好术式。
- 余伦红渠刚程义权杨家辉郭振河
-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
-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远端神经段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Ⅲ型胶原的变化及意义
- 2012年
- 目的 了解坐骨神经切断后远端神经段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远端神经,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远端神经的组织形态学变化、TGF-β1和COL-Ⅲ的表达及含量变化.结果 坐骨神经切断后远端神经呈现纤维化的改变,TGF-β1迅速增加,7d及28 d时呈现双高峰.COL-Ⅲ逐渐降低,至7d时达最低点后逐渐增加,在28d时达到高峰后处于一个高于正常水平的平台期,且相关性分析(R=0.546,P<0.01)提示两者具有相关性.结论 坐骨神经切断后远端神经段内TGF-β1和COL-Ⅲ的生成具有相关性,说明TGF-β1与损伤神经纤维化密切相关.
- 渠刚李俊曹辉洪光祥陈振兵
- 关键词:周围神经转化生长因子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