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汛宁 作品数:82 被引量:569 H指数:13 供职机构: 江苏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Meckel腔:头颅断层标本与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999年 为Meckel腔的影像学诊断和显微外科学提供基础资料。材料和方法:利用35具头颅连续断层标本、103例正常头颅MRI和36例增强MRI,研究Meckel腔及三叉神经节显示的断面、形态、大小和毗邻。结果:Meckel腔为由颅后窝向颅中窝后内侧部分突入的硬脑膜陷凹,其内容纳三叉神经节和三叉池。在轴位和冠状T1WI上,Meckel腔呈现卵圆形低信号影,其内的三叉神经节显示为点状、条状或小片状等信号影,显示率为34%;在增强扫描中,三叉神经节有强化,显示率达77%,但比实际标本要小;矢状T1WI上,Meckel腔呈开口朝向后方的“C”形低信号影;T2WI上,Meckel腔呈卵圆形高信号影,三叉神经节不能显示。Meckel腔的大小在断层标本和MRI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RI可清晰显示Meckel腔,以冠状位显示最佳,三叉神经节可部分显示;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三叉神经节的显示率。 王德杭 柏根基 王鹤鸣 洪汛宁关键词:MECKEL腔 断层解剖 头颅 NMR 结节性硬化症多器官受累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多器官受累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全面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均有典型的室管膜下结节,3例伴有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4例有皮层及皮层下结节,其中3例伴有小脑结节,12例有脑白质病变。腹部CT检查12例,9例有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有双肾多发囊肿,3例有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有后腹膜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胸部CT检查9例,5例有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hangioleiomyomatosis,LAM),3例有多灶性微小结节性肺泡细胞增生症(multifocal micronodular pneumocyte hyperplasia,MMPH);12例胸部和(或)腹部CT中可见8例累及骨骼,表现为骨骼多发局灶性骨质硬化。结论:TSC是一种少见的累及多器官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其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并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并掌握其影像学特点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沈慧 潘婷 张璇 施海彬 洪汛宁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2 2009年 针对医学影像的学科特点,就我校近几年医学影像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方案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为培养合格的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提出一些思考。 祝因苏 施海彬 洪汛宁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实验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脑白质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方法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全脑白质改变。方法选取12例AD患者和22名与AD组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人进行DTI的数据采集。应用TBSS方法对A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全脑白质纤维的部分各向异性(FA)进行基于体素的全脑比较。结果与正常老年人相比,AD患者的双侧钩束、下额枕束、下纵束、上纵束,扣带束中部及后部、海马旁回及胼胝体、穹窿、右侧内囊前肢、右侧外囊、脑干、小脑出现FA值降低。结论 AD患者脑内多发纤维束出现损害。除外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及投射纤维,AD患者小脑白质纤维也出现损害。 唐俊婷 洪汛宁 程虹 王峥 陈允杰 俞同福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基于增强T_1WI序列的直方图分析在鉴别胶质母细胞瘤与脑原发淋巴瘤的初探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T1WI序列的直方图分析在鉴别脑内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脑内淋巴瘤与58例胶质母细胞瘤的常规MR影像信号、形状及直方图特征。结果37例脑内淋巴瘤患者中14例出现坏死,58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病灶中均表现出明显坏死区域,胶质母细胞瘤与脑内淋巴瘤的信号均一性、形状复杂性、直方图峰度及偏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增强T1WI序列的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脑内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 冯飘飘 詹天明 韩秋月 洪汛宁关键词:直方图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评估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后高灌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后出现高灌注征象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83例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均未行溶栓或取栓治疗,于症状发作后7天内行多序列MRI检查(T_(1)WI、T_(2)WI、FLAIR、DWI、MRA)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检查。搜集和评估临床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危险因素、卒中特征等。根据DWI显示高信号的梗死灶在ASL的灌注表现,将患者分为两组:高灌注组与非高灌注组;ASL的高灌注被定义为患侧局部脑血流量(CBF)增加≥其镜像区域的130%。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间各临床因素的差异性。结果 83例患者中,高灌注组22例,非高灌注组61例。两组间高血压(P=0.019)、梗死类型(P<0.001)、出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0.023)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减去出院NIHSS评分(△NIHSS)(P=0.00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灌注组的出院NIHSS评分比非高灌注组低、△NIHSS的下降度更大。三种脑梗死类型(脑叶梗死、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中,腔隙性梗死出现高灌注比例最高,约占59.1%。结论 亚急性期缺血性梗死后ASL高灌注提示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张爱娟 魏恒乐 张宏 鲁珊珊 洪汛宁关键词:动脉自旋标记 高灌注 短期预后 常规MRI特征在预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1p/19q缺失状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MRI特征在预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1p/19q缺失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4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患者[31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伴1p/19q非联合缺失,33例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的常规MR图像资料。由两名不知道病理结果的中枢影像医师独立依据伦勃朗视觉感受图像(VASARI)特征集的标准进行影像学特征的提取。运用Kappa检验评价两名医师对影像学特征评分结果的一致性。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评价两组胶质瘤影像学特征的统计学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影像学特征对于预测低级别胶质瘤1p/19q缺失状态的诊断效能。结果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影像学特征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18~1.000)。强化比例、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不匹配比例对于1p/19q缺失状态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0%T2/FLAIR不匹配比例对于预测1p/19q非联合缺失胶质瘤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84,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100.0%、100%、80.51%]。结论术前常规MRI特征可以用于非侵入性的预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1p/19q缺失状态。 潘婷 苏春秋 张璇 鲁珊珊 施海彬 洪汛宁关键词:神经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联合DWI纹理分析及常规MRI在鉴别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和不典型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联合DWI纹理分析及常规MRI特征在鉴别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SFT/HPC)和不典型脑膜瘤(A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SFT/HPC患者和29例AM患者常规MRI征象及DWI纹理特征。在ADC图像上勾画整个肿瘤的实质区作为感兴趣区容积(VOI),利用Omni-Kinetics软件进行纹理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等比较常规MRI特征、DWI纹理特征以及联合应用对鉴别SFT/HPC和AM的诊断效能。结果SFT/HPC及AM两组肿瘤常规MRI特征及DWI纹理特征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硬膜附着类型和DWI均匀性为鉴别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和0.815,联合两者鉴别的AUC为0.938。结论DWI纹理分析及常规MRI特征可以鉴别SFT/HPC及AM,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陈小田 苏春秋 潘婷 张璇 鲁珊珊 吴飞云 施海彬 洪汛宁关键词:不典型脑膜瘤 纹理分析 星形细胞肿瘤ADC与细胞密度导航导引下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分析脑肿瘤的ADC及细胞密度,评价肿瘤组织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及ADC值在评价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例脑肿瘤病例术前行DWI及导航序列扫描,在导航手术中切除肿瘤时,同时在导航仪图像上标记相应肿瘤组织的部位,标本送病理检查。采用NIHImage软件分析肿瘤组织细胞密度。在导航标记图的指导下测量相应部位的ADC值及T2信号强度,比较ADC值,T2信号强度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及其在评价肿瘤良、恶性中的作用。结果:10例脑肿瘤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星形细胞瘤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5例。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呈明显负相关,r=0.74,P<0.001,T2信号强度与细胞密度仅有轻度相关,r=0.33,P<0.05。WHO1~2级肿瘤的ADC值1.30±0.16×10-3mm2/s,T2信号强度1374±336;3~4级肿瘤ADC值0.90±0.16×10-3mm2/s,T2信号强度1110±171,良、恶性肿瘤各种参数之间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DC是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细胞密度的一个有效手段。ADC值低的部位可能是肿瘤细胞密度高的部位,也就可能是恶性程度最高的部位,对于立体定向选择活检部位非常有效。良、恶性星形细胞肿瘤ADC值有明显差异,结合常规MRI,ADC值可用于推测脑肿瘤的良、恶性。 洪汛宁 王德杭 陈宏 沈天真 陈星荣关键词:星形细胞肿瘤 细胞密度 导航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导引 活检部位 症状性颅内粥样硬化患者前循环低灌注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患者前循环低灌注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由大脑中动脉狭窄引发的症状性ICAD患者,根据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次数将其分为初发组(n=92)和复发组(n=38),基于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ime to maximum of the residual function,T_(max))阈值T_(max)>4 s及T_(max)>6 s定量低灌注体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率、分水岭梗死发生率、T_(max)>6 s及T_(max)>4 s的低灌注体积,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初发组相比,复发组血管狭窄率更高(P=0.003)、分水岭梗死发生比例更高(P=0.037)、T_(max)>6 s及T_(max)>4 s的低灌注体积更高(P值均<0.001),其中T_(max)>4 s的低灌注体积是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0,低灌注体积每增加10 mL,95%CI:1.051~1.194,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72~0.839),灵敏度76.3%,特异度63.0%。结论:基于时间阈值T_(max)>4 s量化的低灌注体积,是前循环症状性ICAD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警缺血性卒中复发的有效影像学标志物。 任舒静 沈子祯 苏春秋 吴蓉蓉 施海彬 鲁珊珊 洪汛宁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