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李锋

作品数:26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动脉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肌
  • 5篇心肌细胞
  • 5篇细胞
  • 5篇肌细胞
  • 4篇主动脉
  • 4篇介入
  • 4篇冠脉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肌细胞肥大
  • 3篇造影
  • 3篇细胞肥大
  • 3篇梗死
  • 3篇肥大
  • 2篇凋亡
  • 2篇动脉病变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14篇江汉大学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医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家心血管病...

作者

  • 26篇洪李锋
  • 10篇罗松辉
  • 7篇胡良焱
  • 7篇马业新
  • 6篇伍琼
  • 4篇胡家顺
  • 4篇项金洲
  • 3篇黄超
  • 2篇黄超
  • 2篇杜广胜
  • 2篇贺莉
  • 2篇徐雪晶
  • 2篇张新金
  • 2篇冯达应
  • 2篇范莹
  • 2篇文渊
  • 2篇晏小妮
  • 1篇邓又斌
  • 1篇郭小梅
  • 1篇乐桂容

传媒

  • 3篇内科急危重症...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因子-κB介导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上调大鼠主动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
2011年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上调大鼠主动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表达是否是由NF-κB调控。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n=10):标准饲料喂养。②H组(n=12):高脂饲料喂养。③A+H组(n=14):高脂饲料喂养,ADMA[0.2mg/(kg.d)]灌胃,每日1次。④P+A+H组(n=14):高脂饲料喂养,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40 mg/(kg.d)]腹腔注射、ADMA[0.2mg/(kg.d)]灌胃,均为每日1次。18周后麻醉大鼠、取主动脉。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LOX-1 mRNA和蛋白表达,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和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检测NF-κB活性。结果①A+H组LOX-1 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和H组升高(P<0.05),P+A+H组较A+H组LOX-1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②A+H组NF-κB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和H组均显著升高(P<0.05),P+A+H组NF-κB活性较A+H组明显降低(P<0.05)。③相关分析:NF-κB活性与LOX-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0.81;P<0.05)。结论 ADMA可能通过NF-κB途径上调LOX-1表达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徐雪晶贺莉杜广胜洪李锋马业新
关键词:核因子-ΚB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动脉粥样硬化
抗心律失常肽对抗柯萨奇B3病毒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抗心律失常肽(AAP10)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的原代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7组,每组12孔,分别为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药物干预组(A组、B组、C组、D组、E组)。用不同浓度的AAP10培养液干预100TCID50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对比每组的细胞活性。结果药物干预组细胞活性高于病毒对照组(F=7.489,P<0.05)。其细胞活性与药物浓度(r=0.942,P=0.005)及作用时间(r=0.993,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AAP10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呈剂量时间相关性,对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伍琼盛蕾洪李锋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肽柯萨奇B3病毒原代心肌细胞
糖尿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Ⅰ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非HDL-C(NHDL-C)/载脂蛋白A-Ⅰ (apoA-Ⅰ)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因劳力性胸痛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型糖尿病患者373例,依据Gensini评分三分位分为3组,低分组<8分(143例);中分组8~28分(109例);高分组>28分(121例),评价NHDL-C/apoA-Ⅰ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HDL-C、脂蛋白(a)、apoB、NHDL-C、NHDL-C/apoA-Ⅰ比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均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NHDL-C/apo-A-Ⅰ比值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46,P<0.01;r=0.12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NHDL-C/apoA-Ⅰ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偏相关回归系数=3.361,P<0.05).结论 NHDL-C/apoA-Ⅰ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
洪李锋罗松辉郭远林蒋立新李建军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疾病胸痛
甲状腺素致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致心肌细胞肥大的相关机制。方法:取分离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用L-甲状腺素(T3)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然后再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进行干预;采用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及3H-亮氨酸掺入、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结果:甲状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能被LY294002或雷帕霉素抑制,LY294002能抑制甲状腺素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mTOR,雷帕霉素能特异性阻断mTOR的活化。结论:甲状腺素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心肌细胞肥大。
黄超洪李锋肖学军胡良焱范莹邹军
关键词:甲状腺素心肌细胞肥大信号转导分子
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叠加”技术治疗右冠状动脉瘤1例
2019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0岁,因“发作性胸痛10余年,再发加重9h”入院。患者10年前曾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严格实施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无心绞痛发作。9h前,患者再次频繁缺血性胸痛发作,口服硝酸甘油片等抗心绞痛药物无效而入院。
胡良焱洪李锋伍琼祝聪聪罗松辉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药物涂层支架冠状动脉瘤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产生肥大的心肌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EPO对肥大心肌细胞进行干预,以细胞表面积和心钠素(ANF)mRNA表达作为细胞肥大的观察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信号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及p-Smad2蛋白表达。结果:20U/ml的EPO能有效逆转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低于此浓度未见明显效果;EPO能减弱促心肌细胞肥大信号分子TGF-β1、Smad2及p-Smad2蛋白表达。结论:EPO具有抗心肌细胞肥大作用,且这一作用与TGF-β1-Smad2信号途径有关。
文渊马业新洪李锋徐雪晶张新金冯达应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心肌细胞肥大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
覆膜支架开窗后置入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一例
2011年
患者男性,72岁。凶“突发背部撕裂样疼痛3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220/120mmHg(1mmHg=0.133kPa),未曾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入院体检:双上肢血压均为160/90mmHg,
洪李锋罗松辉项金洲胡家顺胡良焱黄超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置入治疗覆膜支架开窗入院体检上肢血压
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异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及影响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17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而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按照运动试验终止1min和2min后的心率恢复值,将...
洪李锋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心率恢复
文献传递
罗汉果皂苷对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和凋亡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 :从氧化应激和凋亡途径研究罗汉果皂苷对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以为罗汉果皂苷治疗阿霉素心肌损伤提供基础实验理论。方法 :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8 mg/kg构建阿霉素心肌损伤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罗汉果皂苷低、中和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2只,罗汉果皂苷治疗4周后,收集血清和心脏,检测心肌病理学、心功能、血清SOD和MDA,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心肌组织中Bax、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特点。结果 :HE染色可见正常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则有明显的心肌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罗汉果皂苷低、中和高剂量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ST、LDH、CK-MB和MDA明显升高(P<0.05),罗汉果皂苷3个剂量组均可以明显降低上述几个指标(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SOD明显降低(P<0.05),罗汉果皂苷3个剂量组相较于模型组则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ax蛋白和mRNA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和mRNA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罗汉果皂苷3个剂量组均可以降低Bax(P<0.05),同时升高Bcl-2表达(P<0.05)。结论 :罗汉果皂苷可增强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抗氧化能力,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进而改善心功能。
黄文蔚洪李锋洪李锋龚平郭璠
关键词:阿霉素凋亡抗氧化能力
提前使用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直接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提前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01-2010-12期间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共185例,根据使用替罗非班的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使用组(G1组,来院临床诊断后即刻给药)及延迟使用组(G2组,PCI术中或术后即刻给药)2组,分析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2组患者基线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使用替罗非班时间较G2组平均提前(2.7±0.52)h。G1组与G2组患者相比,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明显下降[分别为(1 750±1 231)U/L与(3 256±2 430)U/L,(162±124)U/L与(360±189)U/L,P<0.05];术中慢血流/无再流明显减少(19.1%与31.9%,P<0.05);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明显减少[(23.8±4.2)帧与(34.7±7.3)帧,P<0.05];2周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54.2±6.8)%与(45.3±7.1)%,P<0.05];术后TIMI 3级比例明显增加(93.6%与80.2%,P<0.05);术后ST段回落幅度明显增加[(78.2±20.4)%与(56.3±19.1)%]。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出血事件及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前使用替罗非班,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再形成,可以改善PCI术中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挽救更多成活心肌,保护后期心脏功能,且未增加住院期间出血的概率。2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未能改善,可能与观察时间短有关。
项金洲罗松辉胡良焱胡家顺洪李锋黄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