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臻懿

作品数:44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9篇司法
  • 18篇司法鉴定
  • 11篇笔迹
  • 7篇刑事
  • 6篇左手伪装笔迹
  • 6篇笔迹鉴定
  • 5篇诉讼
  • 5篇伪装
  • 4篇左手
  • 4篇鉴定人
  • 3篇刑事诉讼
  • 3篇侦查
  • 3篇司法鉴定人
  • 3篇文书鉴定
  • 2篇刑事诉讼制度
  • 2篇刑事侦查
  • 2篇质证
  • 2篇少年
  • 2篇视域
  • 2篇司法鉴定管理

机构

  • 42篇华东政法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上海市司法鉴...
  • 1篇上海市公安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安徽省计划生...

作者

  • 44篇沈臻懿
  • 4篇杜志淳
  • 4篇汪婷
  • 2篇卢启萌
  • 2篇梁适
  • 1篇闵银龙
  • 1篇鲍现宝
  • 1篇张纯兵
  • 1篇陈春荣
  • 1篇邵晨曦
  • 1篇包建明
  • 1篇林思飞
  • 1篇卢铁荣
  • 1篇沈洁

传媒

  • 7篇犯罪研究
  • 7篇中国司法鉴定
  • 4篇检察风云
  • 2篇青少年犯罪问...
  • 2篇黑龙江省政法...
  • 2篇江苏警官学院...
  • 2篇福建警察学院...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吉林公安高等...
  • 1篇江西公安专科...
  • 1篇武汉公安干部...
  • 1篇广东公安科技
  • 1篇山西省政法管...
  • 1篇湖南公安高等...
  • 1篇湖北警官学院...
  • 1篇辽宁警专学报
  • 1篇江西警察学院...
  • 1篇医学与法学
  • 1篇边缘法学论坛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5篇2011
  • 5篇201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事案件中文件可见指印的分析与检验被引量:1
2016年
传统视角下,指印鉴定多关注于现场潜在指印的研究,对于文件可见指印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目前,民事案件中文件可见指印的出现频率日趋上升,其在形成方式、鉴定过程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分析民事案件中文件可见指印的特点,归纳总结检验文件可见指印的方法,将有利于此类鉴定工作的开展。
梁适沈臻懿
关键词:民事案件
中文语境下“Forensic Science”界定与诠释
2011年
作为美国司法制度的一项有机组成部分,"Forensic Science"已与其诉讼法律文化紧密融为一体。美国诉讼活动中,双方当事人对于某项专门性问题进行举证时,往往需要运用被称为"Forensic Science"的科学实证活动予以证明。在将"Forensic Science"一词引入国内的同时,必须在中文语境基础上对其进行准确界定与诠释。通过中美诉讼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并对我国现有相关专业术语进行辨析后可以发现,"司法鉴定"一词与"Forensic Science"不仅在内涵、外延上较为吻合,亦符合我国诉讼制度与司法实践的现实要求。同时,采用"司法鉴定"一词,还可以充分反映出"Forensic Science"的本质属性,避免因中文界定的偏差而造成不必要的争议与误解。
沈臻懿丁浙锋
关键词:法律文化司法鉴定
近代中国笔迹鉴定的发展与剖析被引量:1
2011年
近代中国笔迹鉴定的发展实践,始于20世纪初叶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方近代文明以及科学技术的引入,推动了中国近代刑事诉讼领域中笔迹鉴定等科学实证活动的兴起。实际检案中能够借助仪器设备对书写笔迹进行鉴别与判断,提升了鉴定工作的科学技术含量。强调运用笔迹特性对书写人进行同一认定,并形成若干笔迹鉴定理论及鉴定技术方法。然而近代中国笔迹鉴定的发展实践中带有强烈的唯心主义色彩,极大地削弱了近代笔迹鉴定发展实践的积极意义,破坏了笔迹鉴定活动的科学价值。由于缺乏必要的法治理念与制度保障,中国近代刑事领域中刑讯逼供的泛滥,重视口供、轻视物证的传统,使得笔迹鉴定等科学实证活动从本质上仍无法得到良性发展。
沈臻懿
关键词:笔迹鉴定
物证鉴定视野下的物质转移理论诠释与定位被引量:3
2010年
物质转移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叶,随着物证鉴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完善,物质转移理论的内涵也不断深化。现代意义上的物质转移理论主要研究客观存在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相互之间发生的物质交换及转移。作为物证鉴定基础理论之一,物质转移揭示出的客观规律对物证技术,尤其是物证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理论作为诉讼案件中获取鉴定材料的科学基础,其价值不仅在于为确定鉴定方法提供了有力依据,更为物证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沈臻懿
关键词:物证鉴定
左手伪装书写的笔迹特征鉴别与评判
大脑生理结构的特点以及汉字书写规则的限制,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国人习惯运用右手书写汉字.大部分个体极少或从未使用左手进行汉字书写,导致其对左手执笔方式较难适应,书写动作协调性较差,书写的左手汉字笔迹与本人右手正常笔迹相比,存...
沈臻懿
关键词:司法鉴定左手伪装笔迹
文献传递
左手伪装笔迹与老年人书写笔迹的辨析及鉴别被引量:2
2012年
左手伪装笔迹与老年人笔迹具有部分相似特征,二者在笔迹形成机理、文字布局、笔迹运笔、书面语言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鉴别时应立足案件信息,综合分析评断,遵循规范程序,奉行技术标准,收集比对样本,分析笔迹特征,正确识别差异。
沈臻懿
关键词:笔迹鉴定
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能力优化的路径选择被引量:4
2014年
近年来,随着法治意识的逐渐深入,社会公众对于鉴定意见的认知亦趋于理性,申请鉴定人出庭的频次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由于鉴定意见具有较高的证据价值,往往能左右司法裁判,因此,其在出庭过程中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诉讼各方的质疑与挑战,对鉴定人的出庭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为更好地维护原本客观的鉴定意见能够最终被法官所采信,应尽快开展鉴定人出庭能力专项培训,以模拟法庭、"以老带新"的形式培养鉴定人的法庭技巧。
邵晨曦沈臻懿
关键词:鉴定人出庭质证
《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23条的诠释与解读——以鉴定意见审查判断为视角被引量:9
2011年
2010年7月1日《关于办理(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已正式实施,该规定第23条明确规定了鉴定意见审查判断时应当着重考察的若干事项。鉴定意见作为现代诉讼活动中的"证据之王",在案件事实认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刑案件中扮演着"一纸定生")的角色。通过对《(刑案件证据规定》第23条的诠释与解读,进一(明确刑事案件,尤其是(刑案件中的鉴定意见证据能力及证明力,有助于切实保障案件裁判的司法公正、维护案件当事各方的合法权益。
沈臻懿
关键词:死刑案件审查判断
刑事案件笔迹鉴定样本收集规范探析被引量:4
2011年
刑事案件侦破、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笔迹鉴定对专门性问题作出鉴别与判断。刑事案件侦破、审判过程进行笔迹鉴定时,必须重视规范收集符合鉴定要求的样本材料。司法实践中,由于委托机关中的具体办案人员往往不具备文检专业知识,收集程序、方法不甚规范,无法有效保证样本材料的质量,从而导致样本材料不符合鉴定要求,最终影响到鉴定意见的准确性、可靠性。规范笔迹样本的收集工作,能够使之符合鉴定实践的要求,有利于保证鉴定意见的合法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沈臻懿沈洁
关键词:刑事案件笔迹样本
检察与大数据的邂逅
2017年
“大数据战略”被称为“未来的新石油”,表示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
沈臻懿
关键词:海权历史机遇诉讼资源价值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