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美萍

作品数:58 被引量:334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47篇甲状腺
  • 17篇乳头
  • 17篇乳头状
  • 17篇腺癌
  • 16篇乳头状癌
  • 16篇甲状腺癌
  • 16篇甲状腺乳头状...
  • 14篇细胞
  • 10篇手术
  • 9篇肿瘤
  • 8篇甲状腺肿
  • 7篇外科
  • 7篇淋巴
  • 7篇分化
  • 6篇腺肿瘤
  • 6篇激素
  • 6篇甲状腺肿瘤
  • 5篇蛋白
  • 5篇受体
  • 5篇外科手术

机构

  • 50篇江苏省人民医...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 1篇丹阳市人民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西门子医疗系...

作者

  • 57篇沈美萍
  • 15篇武正炎
  • 8篇斯岩
  • 7篇刘翠萍
  • 6篇侯大卫
  • 4篇武晓泓
  • 3篇杨民
  • 3篇刘柳
  • 3篇刘超
  • 3篇陆辉
  • 3篇侯馨德
  • 3篇段宇
  • 3篇屠燕
  • 3篇方海生
  • 3篇李霄
  • 3篇马晔
  • 3篇候馨德
  • 2篇许晓泉
  • 2篇吴飞云
  • 2篇徐银峰

传媒

  • 20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江苏医药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内分泌外...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内分泌外科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1
  • 4篇2000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杉醇对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人甲状腺未分化癌DRO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紫杉醇对DRO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经紫杉醇6.25μg/L作用24、487、2 h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RT-PCR方法观察经紫杉醇6.25μg/L作用48 h后细胞内VEGF、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紫杉醇能够抑制DRO细胞生长,72 h的IC50为10μg/L;可将细胞阻滞于G2/M期并诱导其凋亡,6.25μg/L紫杉醇作用48 h后凋亡达高峰,凋亡率为32.76%±1.54%;细胞内VEGF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而促凋亡基因bax呈高表达。结论紫杉醇明显抑制DRO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且能下调VEGF的表达,bax基因在紫杉醇诱导的DRO细胞凋亡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吴骥朱红沈美萍
关键词:紫杉醇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凋亡
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技术联合超声在年轻女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技术联合超声在年轻女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21例年龄≤45岁乳腺肿瘤的三算子及血氧特征,结合病理诊断,与超声对照,得出各自诊断的准确性和联合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21例患者中发现恶性82例,良性139例,三算子及血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90.24%、准确性为89.14%.超声诊断的敏感性85.37%、准确性84.62%,联合两者诊断结果,准确性提高至93.90%. 结论乳腺三算子及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年轻乳腺癌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与超声结合应用于年轻乳腺癌的筛查,可提高诊断率.
施建华甄林林韩学东沈美萍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敏感性
甲状腺癌细胞对bTSH反应性的实验研究
该实验旨在进行甲状腺癌细胞培养条件和方法的探索,建立甲状腺癌的细胞培养方法.材料和方法:手术获取甲状腺癌组织,术中经快速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癌,有完整的包膜.去除包膜及周围组织,剪碎,胶原酶和胰酶双酶消化,95取?O<,2>...
沈美萍
关键词:甲状腺癌细胞培养甲状腺球蛋白
文献传递
甲状腺癌并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附129例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TC)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单纯TC(TC组)及129例TC合并L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TC合并LT组),后者包括40例(31.0%)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81例(62.8%)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8例(6.2%)同时合并HT与CLT。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分别行单侧腺叶切除、次全切除、全切除以及不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术。129例TC合并LT患者中,仅1例(0.8%)为甲状腺髓样癌(MTC),其余(99.2%)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TC组比较,TC合并LT组女性、微小癌、单叶受累、颈淋巴结阴性比率均明显增加,而病灶最大径明显减小(均P<0.05);在TC合并LT组中,并CLT患者与合并HT患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与LT并存的TC以PTC多见,且多为女性,LT可能对TC原发灶生长及腺内、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TC合并CLT与合并HT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
冯影斯岩沈美萍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曲格列酮抑制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生长
2007年
目的研究曲格列酮对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FTC-133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FTC-133与不同浓度的曲格列酮共培养,4-甲基偶氮四唑蓝(MTT)法观察其对FTC-13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DNA定量法分析曲格列酮对FTC-133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半定量RT-PCR法测定曲格列酮对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p27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曲格列酮可以抑制FTC-133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曲格列酮作用后,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FTC-133的G0/G1细胞的比例增加(P<0.05);p27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曲格列酮可以抑制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化,从而抑制其增殖,曲格列酮可能成为治疗甲状腺滤泡状癌的一种选择。
侯大卫沈美萍刘翠萍
关键词:曲格列酮P27
B超、双能CT、细针穿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中的优化选择
2024年
目的探寻高分辨率超声检查(B超)、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LNM)诊断时的最佳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7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DECT检查,其中167例患者加做侧区淋巴结FNAB和细针穿刺抽吸物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FNA-TG)以评估LNM情况,手术后的常规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不同情况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LNM评估方法的最优选择。结果DECT对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和侧区PTC淋巴结转移(LLNM)预测的灵敏度较B超有显著提高(55.4%vs.44.8%,P<0.001)(90.9%vs.71.6%,P<0.001),B超在LLNM预测的特异性较DECT有优势(72.7%vs.42.7%,P<0.001);B超、DECT联合诊断对CLNM和LLNM的阳性预测准确率较高(91.6%,94.8%),当联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其阳性预测值明显下降(74.3%,63.1%)。此时,增加可疑淋巴结FNAB及FNA-TG检测后其准确率增加至87.9%。结论B超、DECT联合评估是必要的;联合诊断均有转移时,不需要进行额外检查,联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需要进一步进行淋巴结的FNAB和FNA-TG检测以避免不必要的侧区清扫。
李琳张丽君斯岩沈美萍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 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2年-2007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的8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联合B超、^99m-MIBI核素扫描定位诊断率达到96.5%。双侧探查甲状旁腺瘤切除12例,单侧探查甲状旁腺瘤切除43例,颈部小切口甲状旁腺瘤切除19例。腺瘤78例,其中77例为单发腺瘤,甲状旁腺增生4例,甲状旁腺癌1例,1例探查无明显病变。术后无严重并发症,2例持续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其余患者血钙降低或恢复正常,2例复发。手术治疗成功率95.2%。结论 B超、^99mTe—MIBI扫描是有效的术前定位检查手段;单侧甲状旁腺探查手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颈部小切口甲状旁腺瘤切除对于定位诊断明确的患者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武正炎沈美萍陆辉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颈部小切口
miR-590-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究miR-590-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标本及其细胞系中miR-590-3p的表达。利用CCK-8、EdU、划痕、Transwell实验以及细胞流式技术检测miR-590-3p对细胞相关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途径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系中miR-590-3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干扰miR-590-3p明显提升TPC-1细胞的增殖活性(P <0.01),过表达miR-590-3p则降低K-1细胞的增殖活性(P <0.01)。干扰miR-590-3p可增加TPC-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抑制细胞凋亡(P <0.01),过表达miR-590-3p则降低K-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P <0.01)。同时可以抑制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miR-590-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童厚超斯岩张浩蔡晶昇沈美萍
关键词:EMT甲状腺乳头状癌
胰岛素瘤术中血糖监测的评价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评价胰岛素瘤术中血糖监测的意义。方法 本院自 196 2年至 2 0 0 0年 4月手术治疗胰岛素瘤 5 0例 ,45例行术中血糖监测 ,以肿瘤切除后血糖升高 2 86mmol/L作为肿瘤完全切除的指标。结果 本组肿瘤切除后 30min内血糖升高 2 86mmol/L者 33例 ,占 73 3% (33/ 45 ) ;6 0min内血糖升高者 38例 ,占 84 4% (38/ 45 )。肿瘤完全切除的 43例中 41例用该方法能提供帮助。假阳性2例 ,无假阴性结果。结论 术中血糖监测对判断肿瘤是否完全切除有实用意义。
武正炎沈美萍刘训良杜竞辉
关键词:胰岛素瘤血糖手术中监测
曲古抑菌素A对甲状腺未分化癌DRO细胞株生长及其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对甲状腺未分化癌DRO细胞株的体外作用,探讨TSA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TSA对DRO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经TSA1.0μmol/L作用24、48、72h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RT-PCR方法观察经TSA1.0μmol/L作用48h后细胞内hTERT和p2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0.1~1.5μmol/LTSA作用下,DRO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倒置相差显微镜检测DRO细胞经TSA处理后形态发生明显变化;1.0μmol/LTSA作用于DRO细胞,48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周期阻滞;hTERT经TSA诱导后表达明显下调,呈量效关系。结论:一定浓度的TSA可以抑制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DRO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TERT表达有关。
闻晓烽沈美萍刘翠萍矛晓东
关键词:曲古抑菌素A甲状腺未分化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