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伟锋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杂交
  • 9篇水稻
  • 7篇杂交稻
  • 6篇选育
  • 6篇高产
  • 5篇制种
  • 5篇制种技术
  • 5篇高产制种
  • 5篇高产制种技术
  • 4篇稻瘟
  • 4篇稻瘟病
  • 4篇杂交水稻
  • 4篇瘟病
  • 4篇抗稻瘟病
  • 3篇抗病
  • 3篇不育
  • 2篇稻种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基因

机构

  • 18篇福建省农业科...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金华市农业科...

作者

  • 18篇沈伟锋
  • 17篇方珊茹
  • 14篇刘玉芹
  • 5篇赵明富
  • 4篇熊雪娇
  • 3篇赵志民
  • 2篇蔡巨广
  • 1篇郑珊珊
  • 1篇吴春珠
  • 1篇庄丽萍
  • 1篇翟妙仙
  • 1篇许亦峰
  • 1篇董瑞霞
  • 1篇郑苹立
  • 1篇刘春宏

传媒

  • 11篇福建稻麦科技
  • 3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台湾农业探索
  • 1篇杂交水稻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对水稻孕穗期叶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研究低温冷害对改良后水稻的生理特性及结实率的影响,以冷敏型水稻天丰B(即CG1)、耐冷型水稻宜香1B(即CG2)和改良后天丰B(即CG3)为试验材料,于孕穗期17℃低温处理5 d,分析孕穗期低温处理对水稻功能叶片抗氧化酶系统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敏型CG1的结实率低,只有20%左右,其体内MDA和活性氧(ROS)含量增加,抗氧化酶系统中POD、SOD和CAT等酶活性明显较低,而CG3的结实率与耐冷型CG2的相当,达到60%以上,而且它们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中POD、SOD和CAT等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说明CG3具有一定的耐冷性,且抗氧化酶系统在抵御低温中具有重要作用。
潘德灼沈伟锋方珊茹刘玉芹
关键词:水稻孕穗期抗氧化酶系统
杂交稻新品种旗1优386在松溪县烟后高产制种技术
2024年
旗1优38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海南海亚南繁种业有限公司以三系不育系旗1A作为母本、福恢386作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7年旗1优386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了旗1优386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在松溪县烟后的高产制种技术。
郑珊珊刘玉芹沈伟锋赵志民方珊茹
关键词:杂交稻高产制种技术
福建漳浦野生稻窄叶性状的转录组分析
2024年
窄叶性状作为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水稻的生物学产量。福建漳浦野生稻具有明显的窄叶特性,但其窄叶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尚未明晰。研究以福建漳浦野生稻与宽叶型水稻R527连续回交得到的稳定遗传的窄叶型株系S为材料,以亲本R为对照,进行转录组分析和表型性状测定。结果发现,S株系的剑叶宽度明显变窄,千粒重显著下降,剑叶长度和稻谷粒大小未发生明显变化。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65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81个基因上调表达,269个基因下调表达,对其中9个差异基因进行RT-qPCR的分析,结果表明9个差异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DNA损伤修复等方面的代谢通路。WD40蛋白基因均在窄叶株系中上调表达,而大部分糖基转移酶却下调表达,由此推测WD40蛋白和糖基转移酶可能协同影响植物激素、DNA损伤修复等代谢途径调控漳浦野生稻窄叶的形成。
潘德灼方珊茹沈伟锋刘玉芹
关键词:转录组糖基转移酶
旗1优366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2018年
旗1优36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福建吉奥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籼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植株挺拔清秀,后期转色好,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重等特性,于2016年同时通过福建省和海南省品种审定。总结了旗1优366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的丰产栽培技术。
方珊茹沈伟锋熊雪娇刘玉芹
关键词:杂交稻栽培技术
高产抗病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福兴优386的选育被引量:1
2023年
福兴优386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不育系福兴1A与恢复系福恢386育成的高产抗病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适中、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2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卞晓波虞涛周建霞方珊茹沈伟锋陈晓阳
关键词:杂交晚籼高产抗病选育
抗病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旗5A的选育与应用
2022年
旗5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抗病中间材料RB716与保持系旗2B杂交,从F_(4)代中选择抗病优质的矮秆单株与旗2A测交,后代经过多次回交育成的野败籼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花粉不育度达99.99%,米质达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等,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于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该不育系配制的组合旗5优661和旗5优862表现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抗倒性好,米质优,产量优势明显,于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沈伟锋潘德灼刘玉芹方珊茹
关键词:不育系抗稻瘟病选育繁殖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Ⅱ-32B的外观品质被引量:7
2013年
本研究以优质稻品种佳辐占为供体亲本与轮回亲本Ⅱ-32B进行连续回交,采用选择回交导入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农艺性状选择,将粒长主效基因GS3及其他外观品质性状基因导入Ⅱ-32B中,获得4个外观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的Ⅱ-32B改良株系。Ⅱ-32B改良株系的谷粒明显变得细长,粒长由原来的8.04mm增加到8.99mm,粒宽由3.02mm降至2.85mm,长宽比由原来的2.67提高到3.16。此外,垩白率和垩白度极显著降低,分别由原来的55.6%和14.3%降低至23.9%和4.6%。除千粒重极显著增加外,抽穗期、株高、有效穗、穗长、结实率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通过遗传背景分析,4个改良株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为90.7%-96.3%,其中GL2株系分别在第5和第6染色体存在一个位点未回复外,其他位点均回复,回复率达到96.3%。结果表明,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田间表型选择相结合可较快速地改良杂交稻亲本的外观品质。
方珊茹吴春珠刘玉芹郑苹立熊雪娇沈伟锋庄丽萍赵明富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两系杂交稻福两优366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4
2016年
福两优36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福建吉奥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不育系SE21S与恢复系R366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于2012年和2015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和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根据福两优366的父母双亲的特征特性,结合在松溪多年制种经验,对福两优366高产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周秀生刘玉芹沈伟锋蔡巨广赵志民方珊茹
关键词:杂交稻制种技术
旗5优661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2
2021年
旗5优66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旗5A与恢复系福恢661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该组合表现为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熟期转色好,结实率高,产量较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好等特点,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200048号)。介绍了2018-2019年旗5优661在福建省晚稻区试的示范表现,并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期调控、隔离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旗5优661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制种技术,以促进该品种在福建省的推广应用。
何旎清方珊茹沈伟锋刘玉芹赵明富
关键词:高产抗稻瘟病制种技术
旗1优366烟后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2
2016年
旗1优366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旗1A和恢复系R366配制选育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旗1优366双亲的特性及其在松溪县制种高产技术。
刘玉芹沈伟锋周秀生方珊茹赵志民郑吉焕
关键词:烟后稻制种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