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平 作品数:53 被引量:179 H指数:9 供职机构: 江苏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电子病历应用在病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2009年 病历质量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体现,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的应用对病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实践结果显示,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质控点的设置,明显减少并有效阻止了不合格病历,提高了质量控制的能力。因此,电子病历的应用可提高病历质量,体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刘云 汤建平 冯源 陈玉华 顾民关键词:电子病历 病历质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基因IFIT1的功能初探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基因IFIT1的功能。方法首先将IFIT1从穿梭表达克隆转入真核表达克隆,然后转导进入Jurkat细胞系,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再用CD3和CD28刺激单克隆,检测膜分子的表达、细胞凋亡、增生、细胞因子分泌等免疫生物学指标;最后应用RNAi技术,下调IFIT1的表达,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比较分析IFIT1的功能。结果IFIT1的过表达在T细胞中能诱导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的分泌增加,下调IFIT1的转录水平后能部分下调IL-4和IL-10表达,而与细胞膜分子的表达、细胞的增生、凋亡无关。结论SLE相关新基因IFIT1在细胞因子的产生中起了重要作用,可能与Th1/Th2的失衡有关。 陈兴国 池淑红 顾越英 叶霜 陈晓翔 汤建平 张巍 占一凡 鲍春德 王元 陈顺乐 沈南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IFIT1 基因表达 发病机制 细胞因子 “错误出生”之诉与“错误生命”之诉辨析——以中国的诉讼案件为视角 被引量:6 2008年 "错误出生"之诉与"错误生命"之诉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上新出现的案件类型,因理论研究的缺失,使法院在具体处理时出现了一些偏差。文章通过三个有代表性的案例的分析比较,理清了概念以及两种诉讼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力图给我国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汤建平 李丹 王启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 (RA)滑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分布情况 ,探讨其与RA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 2 4例RA及 4例正常滑膜组织中bFGF、TGF β1的表达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 1/ 2 4例RA滑膜组织衬里层的巨噬细胞样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的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质可见bFGF的表达分布 ,并且巨噬细胞样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的炎症细胞的阳性程度强于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质。 2 2 / 2 4例RA滑膜组织衬里层与衬里下层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样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见TGF β1的阳性表达分布。两者比较 ,阳性细胞的染色程度、染色细胞数与分布范围大致相等。 4例正常滑膜组织中bFGF、TGF β1的表达分布均为阴性。结论 RA滑膜组织中bFGF、TGF β1的表达分布均较正常增多且表达程度大致相等 ,两者协同作用 ,参与了RA病理过程的滑膜衬里层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增殖与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及对骨与软骨的破坏。 汤建平 刘晓华 郑肇巽 沈友轩 张缪佳 柯瑶 顾镭 王艳艳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组织 发病机制 自体微粒皮同种异体皮混合移植在大面积烧伤治疗的应用 1997年 汤建平 周芳 包平涵 于敬东关键词:烧伤 皮肤移植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IL-1、sIL-2R、IL-6水平变化的意义与常用活动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99年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为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原型,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为探讨AS发病机制与细胞因子之间关系,本文检测了2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血清中IL—1、sIL—2R、IL—6水平,并分析了与常用活动指标ESR、CRP、IgG、rG水平之间关系。报告如下。 汤建平 刘晓华 顾镭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白细胞介素 ESR CRP 治疗氢氟酸烧伤38例 被引量:1 2005年 李云青 汤建平关键词:氢氟酸烧伤 TBSA 烧伤面积 小儿颈部疤痕挛缩40例分析 1996年 周芳 于敬东 马来祥 汤建平 姚刚关键词:疤痕挛缩 儿童 干扰素诱导表达的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体E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干扰素诱导表达的淋巴细胞抗原 6复合体E(LY6E)基因与干扰素诱导蛋白 1(IFIT1)基因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与SLE疾病特异性和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14 4例SLE患者、2 7例非SLE患者与 5 9名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 ,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 ,运用SYBRgreendye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在ABIPRISM 790 0H基因测序仪上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LY6E和IFIT1mRNA定量表达水平 (以 -ΔΔCT值表示 )的差异 ,并与病情活动度进行分组比较 ,分析其意义。结果 ( 1)SLE患者总体的LY6EmRNA -ΔΔCT值 ( 5 5± 2 0 )显著高于非SLE患者 ( 3 4± 1 7,P =0 0 0 0 )和正常人 ( 4 5± 1 6 ,P =0 0 0 1)。 ( 2 )SLE活动组的LY6E和IFIT1的mRNA -ΔΔCT值 ( 6 2± 1 8,6 5±2 6 )均显著高于SLE非活动组 ( 4 4± 1 8,4 1± 2 6 ) (均P =0 0 0 0 )。 ( 3)SLE患者组的LY6E和IFIT1mRNA -ΔΔCT值与SLEDAI积分、符合SLE分类标准的条数之间有相关性 (P <0 0 0 1)。结论 作为干扰素诱导表达的基因 ,LY6EmRNA定量水平的升高对SLE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LY6EmRNA和IFIT1mRNA的实时表达水平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判断均有较大价值 。 汤建平 顾越英 沈南 叶霜 钱捷 华晶 陈兴国 陈顺乐 鲍春德 王元 张巍关键词:干扰素 淋巴细胞 活动性 胸壁深度烧伤的治疗体会 2010年 目的探讨胸壁严重烧伤的合理治疗。方法胸壁严重烧伤16例,烧伤后积极抗休克、抗感染及呼吸支持治疗,根据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大小、损伤程度等行早期清创并选择皮瓣的类型。结果 16例中,术后肌瓣、肌皮瓣全部成活,肌瓣上游离植皮3例亦全部成活。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治疗胸壁严重的烧伤需要有系统、全局的观念,尽早恢复血循环的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辅助呼吸,积极抗感染,争取早期覆盖创面。 汤建平 侯祚琼 周守贵 胡寅 章宏伟关键词:胸壁 深度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