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净

作品数:56 被引量:268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篇幽门螺
  • 8篇幽门螺杆菌
  • 8篇螺杆菌
  • 7篇胰腺
  • 7篇十二指肠
  • 6篇蛋白
  • 6篇胰腺炎
  • 6篇腺炎
  • 5篇十二指肠疾病
  • 5篇胃十二指肠
  • 5篇胃十二指肠疾...
  • 5篇消化性溃疡
  • 5篇溃疡
  • 5篇急性胰腺炎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综合征
  • 4篇细胞
  • 4篇罗格列酮
  • 4篇内镜

机构

  • 31篇海南医学院附...
  • 25篇海南医学院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国家人口计生...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海南省第二人...

作者

  • 56篇汤净
  • 18篇陈军
  • 14篇曾仕平
  • 8篇徐琪
  • 7篇蔡笃雄
  • 6篇周元平
  • 5篇谭琰
  • 4篇王志英
  • 4篇林尤冠
  • 3篇陈卫昌
  • 3篇张杰伟
  • 3篇王丹妹
  • 2篇杨远征
  • 2篇庄桂凤
  • 2篇莫青
  • 2篇覃西
  • 2篇吴雄芳
  • 2篇谭安萍
  • 1篇高凌峰
  • 1篇谢晓枫

传媒

  • 9篇海南医学院学...
  • 6篇临床消化病杂...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临床荟萃
  • 2篇新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HBV标记物检测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意义被引量:5
1996年
目的初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致消化性溃疡(PU)发生的可能机制,以期说明血清 HBV 标记物(HBV-M)检测在 PU 中的意义。方法内镜或手术确诊 PU 患者301例(观察组),随机抽样非 PU 患者164例(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BV-M。结果 PU 组(观察组)检出 HBsAg 阳性率17.3%,对照组检出 HBsAg 阳性率7.3%,两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与全国城市人群标化 HBsAg阳性率7.89%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HBV 感染与 PU 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参与 PU 发病的一个因素。
汤净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乙型肝炎病毒病因学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消化性溃疡(附34例分析)
1996年
汤净杨小敏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
内科学教学中PBL模式的实践被引量:3
2003年
PBL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教学方式.我校1996年开始逐步在专科班内科学教学中小范围推行PBL模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PBL模式教学进行初步分析.
汤净陈志斌
关键词:教学内科学
酷似胃癌的嗜酸细胞性胃炎并幽门梗阻一例被引量:3
2017年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该文报道1例EG患者因反复上腹痛1月余,行上腹部增强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均可见胰头部肿块,MRCP提示此肿块为良性肿瘤的可能性大,两次胃镜检查,均怀疑胃恶性肿瘤,但活组织病理检查未发现肿瘤证据。由于患者梗阻症状加重,恶病质,考虑胃癌可能性大,行腹腔镜探查术,最终依靠腹腔镜探查全胃切除后病理证实为肌层型EG。确诊后予相应治疗,患者好转出院。该例提示以幽门梗阻为表现的EG极其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及内镜改变有时类似胃癌,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或漏诊。内镜下多点多次活检,必要时超声内镜指导下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取大块胃体组织活检,可以提高EG的检出率。
徐琪汤净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胃癌梗阻型
浅析MDT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问题探索被引量:2
2023年
消化系统疾病复杂、多变,往往会涉及多个脏器,部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非常棘手,常常需要通过多个学科会诊进行一次甚至多次的共同讨论,才能最终制订出诊疗方案。鉴于此,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开拓教学思维,摸索出适合消化科住培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以期提高住培教学的质量。围绕基于MDT理念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简要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此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徐琪汤净谭琰
关键词:MDTPBL教学消化科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FD患者112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B组给予常规治疗(PPI或H2受体拮抗剂,胃肠动力药),C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治疗;各组总疗程均为8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FD症状评分(FDSR)、胃容纳试验。评定各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8周末A组、C组SAS、SDS评分均逐渐下降,临床症状评分逐渐下降;A组、C组治疗8周末胃容纳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C组治疗2、4、8周末FDSR减分率、SAS和SDS评分减分率和胃容纳改变,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FD明显优于单一内科常规药物,且起效快,安全性好。
汤净陈军谭琰谭安萍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疗效
体表神经调控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体表穴位无针经皮电刺激(TEA)此种体表神经调控方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胃容受、胃电图(EEG)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体表神经调控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6例满足纳入标准的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A组和假-TEA组,各5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最大饱腹感)。TEA组刺激足三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Sham-TEA)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15cm及远离PC6 15~20cm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容受性、EEG、临床症状变化及SF-36评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胃容受性为(725±46)mL,FD患者胃容受性为(539±3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FD患者治疗前平均症状积分(24.5±2.9)分,T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Sham-T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TEA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Sham-T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EA组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68.2%±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2.4%),与治疗前基线和Sham-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T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1.53)db与治疗前基线和Sham-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任何状态下Sham-TEA组的主功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EA可以改善FD患者的胃容受,降低内脏高敏感;明显改善FD患者的生活质量。T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降低主频不稳定系数,调整胃肌电活动异常,从而促进胃动力。
陈军汤净谭安萍谭琰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神经调控生活质量
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7
2010年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2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拉米夫定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疗程均为12个月。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肝纤维化标志物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复常率、血清HBVDNA下降水平及转阴率均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拉米夫定组有1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率5%,阿德福韦酯组无病毒变异发生。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治疗至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且随着疗程的延长进一步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与拉米夫定相似,但病毒耐药突变率较拉米夫定低。
廖绍筑陈少兴汤净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硬化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
自适应性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汤净谭安萍徐琪陈军
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SAP组及罗格列酮处理组(干预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AMY)、肿瘤坏死因子(TNF)-α、动脉血氧分压[p(O2)]、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肺湿/干比值的变化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NF)-κB、TNF-αmRNA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结果SAP组AMY、TNF-α、MPO及肺组织NF-κB、TNF-αmRNA及ICAM-1 mRNA表达较SO组显著增加(P<0.05),干预组6 h、12 h肺组织湿/干比值较SAP组降低(P<0.05),而动脉p(O2)较SAP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各时点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均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NF-κB的活性,减少肺组织TNF-α、ICAM-1的产生从而保护SAP合并肺损伤。
蔡笃雄曾仕平汤净林尤冠
关键词:罗格列酮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