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朝霞

作品数:30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凝血
  • 7篇肿瘤
  • 6篇血栓
  • 6篇血栓形成
  • 5篇血小板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医师
  • 4篇医师规范化培...
  • 4篇住院医师
  • 4篇住院医师规范...
  • 4篇细胞
  • 4篇恶性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凝血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肿瘤转移
  • 3篇综合征
  • 3篇纤维蛋白

机构

  • 20篇山西省人民医...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西省医学会

作者

  • 30篇段朝霞
  • 14篇杨林花
  • 3篇刘晓萍
  • 3篇房丽华
  • 2篇李经纬
  • 2篇李桂风
  • 2篇刘秀娥
  • 2篇周芸
  • 2篇李兆婷
  • 2篇侯丽虹
  • 2篇王彩平
  • 2篇李艳
  • 2篇冯云
  • 2篇刘锋
  • 2篇张婷
  • 1篇王银娥
  • 1篇韩轩茂
  • 1篇丁秋兰
  • 1篇常进
  • 1篇梁红萍

传媒

  • 4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医院与医学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全国自身免疫...
  • 1篇第十届全国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以非直属教学医院为例被引量:16
2020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家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培养合格的住院医师为目标。山西省人民医院作为非直属教学医院,成为国家首批培训基地后,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以“一个目标,两大措施,三条路径”的模式开始了对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的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即以岗位胜任力为培养目标,以“双师制(临床带教老师与责任导师)”和模拟医学教育为切入点,针对非直属教学医院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经验缺乏的问题,利用多种形式着力进行师资培训;同时利用临床技能中心,依托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对住院医师分门别类地进行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以临床病例为中心,整合课程体系,对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培训等。通过以上途径,逐步从“重知识、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多维度的岗位胜任力的教学模式,激发了住院医师的内在动力,实现了“教学相长”,初步建立了“岗位胜任力”的住培教学体系与框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李艳李兆婷张刚利段朝霞周芸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建设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白血病细胞表达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冯玫张乃红任如枫李玉翠常进高鸿鹏李卫民刘洁房丽华王银娥段朝霞刘晓萍许民梁红萍张建伟
技术说明:采用EPOR和TfR联合检测的方法指导rhEPO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同时,对疗效的判断也有很好的价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法测定白血病细胞CD71在rhEPO干预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情...
关键词: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白血病
山西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及就业意向调查
2023年
目的:了解山西省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及就业意向。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使用问卷星设计问卷,并于2021年5月期间通过山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定向推送给山西省在培全科住院医师(简称学员)。问卷内容包括学员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独立接诊能力、所在基地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满意度、对全科前景的认识及就业意向。汇总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多选题采用多重响应定义变量集的方法分析频率。结果:共发放问卷452份,收回有效问卷434份,有效回收率为96.02%。434名学员的年龄为(27.4±4.6)岁,其中2018级155人(35.71%)、2019级131人(30.18%)、2020级148人(34.10%)。286人(65.9%)能独立完成腹穿、腰穿、胸穿、骨穿等具体操作,且随着培训时间延长,能完成相关操作的人员占比增加[2020级、2019级、2018级分别为73人(49.3%)、92人(70.2%)、121人(78.1%),χ^(2)=29.39,P<0.001];372人(85.7%)能独立接诊常见病患者并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2020级、2019级、2018级能完成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5,P=0.188)。425人(97.9%)表示基地按照培训大纲安排轮转;390人(89.9%)表示出科考核包括理论和技能考核,且比例恰当;关于所在基地收治病例病种数是否满足培训细则要求,70人(16.1%)认为完全满足,144人(33.2%)认为大部分满足,197人(45.4%)认为基本满足,22人(5.1%)认为大部分不满足,1人(0.2%)认为完全不满足;368人(84.8%)表示带教老师经常对其病历书写进行指导。学员对全科带教老师和基地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者分别有174人(40.1%)和172人(39.6%);对住宿(或补助)比较满意者最多,为207人(47.7%),非常不满意者有38人(8.3%);对基本待遇比较满意者最多,为203人(46.8%),非常不满意者有35人(8.1%)。关于对全科专业的喜欢程度
李靖段朝霞安亚男侯莎莎刘浩
关键词:全科医师满意度就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被引量:5
2001年
段朝霞杨林花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肝素病因病理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AL患者52例,其中27例在化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BPC)<30×109/L时开始用rhIL-11治疗.ELISA法检测化疗前及BPC<30×109/L后7、14 d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网织血小板百分率(RP%)及其绝对值(RPC).25例未用rhIL-11治疗者为非用药组,从化疗后BPC<30×109/L开始观察14 d.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rhIL-11用药组第7、14天血小板计数较非用药组明显增高;用药患者组23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平均为4~10 U;对照组27例,平均为10~15 U.②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Tpo水平较对照降低,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P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③非用药组第7天患者血浆Tpo水平,RP%及RPC均较对照及化疗前明显降低,第14天Tpo水平,RP%、RPC有所升高但仍较对照低.④用药组第7天血浆Tpo水平,RP%及RPC均较非用药组高;Tpo水平,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PC较对照低,第14天均高于对照.结论rhIL-11治疗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IL-11可能有利于骨髓基质的恢复,具有促进Tpo合成或释放作用,使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能力增强从而血小板生成增多.
段朝霞侯丽虹杨林花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1白血病血小板减少
组织因子阳性微粒在恶性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且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其中,血栓形成是其死亡的第二位因素。微粒是各种细胞受刺激或凋亡时脱落的细胞碎片,表面能表达组织因子的微粒被称为组织因子阳性微粒。组织因子阳性微粒不仅参与血栓形成,同时还参与肿瘤的浸润及转移。因此,文章对组织因子阳性微粒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作用进行综述。
张婷段朝霞
关键词:肿瘤血栓形成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与血栓形成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6年
血栓形成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仅次于癌症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癌症患者凝血系统的改变,将会对肿瘤的形成、转移等产生影响。本文通过介绍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方法,总结恶性肿瘤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探讨临床实践过程中恶性肿瘤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方法和预防措施,为避免或减少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
曹玲玲段朝霞张婷袁瑞兰王刚阳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栓形成风险评估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合并肺癌一例被引量:4
2007年
患者男,70岁,因齿龈出血1个月,于2005年8月20日入院。有长期吸烟史(嗜烟30年,每天20余支,已戒烟10年)。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偶见出血点,边界不清,散在于四肢及躯体。压之不退色,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5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未触及,脾左肋下可触及边缘。超声检查:脾大,左肋下探及4cm。血常规:WBC15.5×10^9/L,可见幼稚巨核细胞3个;Hb 67g/L,Plt32×10^9/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系列异常增生,全片可见聚核细胞150个,血小板少见。原幼巨核细胞0.40。PAS染色(+),POX染色(-)。
段朝霞杨林花
关键词:白血病巨核细胞急性肺肿瘤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及抑肽酶的保护机制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其膜糖蛋白的影响,比较抑肽酶组和非抑肽酶组术后24小时出血量,进一步探讨抑肽酶对血小板的保护机制.结论:体外循环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脱落以及血小板活化所...
段朝霞
关键词:体外循环血小板抑肽酶
文献传递
恶性实体肿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54例恶性实体肿瘤并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未发生DIC的实体肿瘤患者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恶性实体肿瘤并发DIC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并发DIC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晚期(OR=0.252,P=0.019)、合并低蛋白血症(OR=0.119,P=0.005)、合并感染(OR=0.122,P=0.003)为恶性实体肿瘤并发DIC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发DIC患者的病死率为85.2%(46/54),高于对照组的7.4%(4/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9,P〈0.001)。结论尽早发现恶性实体瘤、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尽快有效控制感染有助于预防DIC的发生,并可减少因DIC导致的死亡。
曹玲玲张婷胡蕊段朝霞罗天娥
关键词: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