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武
- 作品数:20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分子间及其与辅因子NS4A分子间相互作用和体外活性的研究
- 作者将进一步研究NS3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体外动力学特征,并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与NS3相互作用的寡肽分子.然后用NS3酶活性的体外分析方法来评价的寡肽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可同时以该研究建立的检测NS3-NS3、NS3...
- 欧武
- 关键词: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体外分析
- 登革2型病毒04株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对我国登革 2型病毒 0 4株 (D2 0 4)基因组进行全序测定及分析 ,为了解其基因组结构与生物功能的关系及研究开发登革病毒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登革 2型国际标准株NGC的序列 ,设计 13对重叠引物 ,通过RT PCR扩增出D2 0 4株不同的cDNA片段 ,分别克隆到pGEM T载体 ,转化受体菌DH5α ,挑取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 D2 0 4株的基因组全长 10 72 3个碱基 ,从 97到 10 2 6 9位为一个长的开放读码框 ,编码 3391个氨基酸。将它与其它登革 2型病毒株NGC、JAM、PR15 9(S1)、16 6 81及它的候选疫苗株PDK 5 3进行比较 ,其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5 .0 %、97.6 %、89.8%、93.8%和 93.7% ,氨基酸序列的类似性分别为 97.8%、98.6 %、96 .7%、97.6 %和 97.5 %。结论 我国D2 0 4株的基因组全序列基本类似于已发表的其它登革 2型病毒株。在比较的 5株登革 2型病毒株中 ,D2 0 4株更类似于JAM株 ,其次是NGC株 ,与S1株的类似性略低。比较的结果表明 ,D2 0 4株与JAM株紧密相关 ,它们可能属于同一拓扑型。D2 0 4株全序的测定 ,对分析我国毒株来源及研制适于我国人群的登革疫苗具有一定意义。
- 杨敬杨佩英秦鄂德胡志君于曼欧武
-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基因组CDNA
-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基因组全长cDNA体外RNA转录物感染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我国登革 2型病毒 4 3株 (D2 4 3)基因组全长cDNA体外RNA转录物的感染性 ,为进一步阐明登革 2型病毒的致病机制及探索其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用SP6RNA聚合酶系统制备D2 4 3基因组全长cDNA的体外RNA转录物 ,纯化后经电穿孔法转染C6/ 36细胞 ,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以判断其感染性。从病变的细胞和培养上清中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扩增及克隆测序的方法证实细胞病变确为RNA转录物感染所致 ;同时收集可产生细胞病变的培养上清 ,再感染C6/ 36细胞以进一步证实该体外RNA转录物感染的稳定性。结果 :以我国D2 4 3病毒株基因组全长cDNA为模板制备的体外RNA转录物可使C6/ 36细胞产生病变 ,从病变细胞和培养上清中可扩增获得病毒特异的基因片段。在培养细胞中进行连续传代仍可产生细胞病变作用。结论 :构建的我国D2 4 3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体外RNA转录物对传代蚊细胞具有感染性 ,表明可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本研究可为阐明登革 2型病毒的致病机制及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奠定基础。
- 欧武秦鄂德于曼杨翠红杨佩英
-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全长CDNA体外转录感染性
- 我国登革2型病毒prM-E基因与SFV病毒载体重组RNA的构建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构建我国登革 2型病毒 4 3株prM E基因的甲病毒 (Semlikiforestvirus ,SFV)重组RNA ,为登革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将含有多种稀有限制酶位点的接头插入pSFV载体的多克隆位点 ,再把prM E基因克隆至该载体中。将获得的重组质粒DNA经体外转录后 ,通过电穿孔法将其转录的RNA产物导入宿主细胞 ,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rM E基因的表达。结果 :已获得含多种酶位点的pSFV病毒载体 ,并且所构建的含prM E基因的重组pSFV病毒RNA ,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产物可与登革 2型病毒特异抗体起反应。结论 :构建的含prM E基因的重组pSFV病毒RNA可表达我国登革 2型病毒株的特异蛋白。
- 陈水平秦鄂德于曼赵卫欧武杨佩英
-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重组病毒
-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PrM-E基因的DNA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我国登革 2型病毒 43株PrM E基因的DNA免疫原性及非甲基化细菌性CpG对DNA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rM E基因片段 ,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K CMV中。在证明其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的基础上 ,进一步用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采集的鼠血清中的病毒特异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用含PrM E基因的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登革 2型病毒特异的抗体 ,且产生的抗体在小鼠体内可持续 3周以上。用含CpG的pUC19质粒和重组质粒的共免疫与单独免疫重组质粒所诱导的抗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别。结论 我国登革 2型病毒PrM E基因重组质粒DNA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在本实验条件下 ,含非甲基化细菌性CpG的pUC19质粒DNA ,对PrM E基因的DNA免疫效果没有促进作用。
- 仝莉莉秦鄂德杨佩英于曼李同据欧武
- 关键词:登革病毒DNA免疫
- 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分子间及与其辅助因子NS4A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 1998年
-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非结构蛋白NS3丝氨酸蛋白酶位于NS3N端,对病毒前体蛋白的加工和病毒成熟具有重要作用。目的: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检测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系统,证实NS3分子间及与其辅助因子NS4A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建立酵母三杂交系统,用以检测针对NS3的寡肽小分子对NS3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竞争抑制作用奠定基础;并用计算机系统分析NS3及NS4A参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可能区段,为抗HCV的寡肽小分子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病毒RNA,经RT-PCR扩增NS4A基因片段。目的基因片段双酶切后定向克隆构建双杂交质粒pGPT9-NS3、pGAD424-NS3和pGBT9-NS4A,然后转化酵母双杂交系统,分别以X-gal和ONPG为底物对蛋白相互作用作定性和定量检测。蛋白疏水性和二级结构分析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NS3/NS3及NS3/NS4A均出现蓝色反应,表明NS3/NS3分子间及NS3/NS4A分子间的确存在相互作用,定量分析表明前者相互作用强于后者(P<0.05)。计算机分析结果显示,NS3参与分子间相?
- 欧武朱千政朱千政邓小艺于曼杨翠红于曼
- 关键词:NS3丝氨酸蛋白酶NS4A相互作用
- 我国3株登革2型病毒E基因序列测定及毒力基因位点分析被引量:17
- 2001年
- 目的 测定我国 3株临床症状、乳鼠神经毒力不同的登革 2型病毒流行株E基因序列并找到可能与毒力相关的基因位点。方法 运用RT -PCR法测定我国 3株登革病毒的E基因序列。结果 DEN2 - 0 4、43、44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在 95 %以上 ,DEN2 - 0 4与DEN2 - 43、44共有 4个氨基酸差异引起极性或电荷的变化。结论 E6 4、E2 0
- 赵卫胡志君杨敬杨佩英秦鄂德于曼段鸿元欧武
- 关键词:登革病毒毒力基因
- 用3'非编码区通用引物通过RT-PCR检测登革1~4型病毒RNA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根据登革病毒 (DEN) 3 端非编码区的一段高度保守序列 ,设计登革 1~ 4型通用引物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登革病毒 1~ 4型RNA。方法 用C6/ 3 6细胞培养登革病毒。用热酚法提取病毒RNA ,进行RT PCR扩增 ,并对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DEN 2 NGC株可扩增出至少 10TCID5 0 的病毒 ,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一致。DEN 1~ 4型标准株和DEN -2 -0 4与DEN 2 4 3株均能够扩增出唯一的一条特异条带。结论 应用通用引物RT PCR法可从病毒浓度少至 10TCID5 0 的感染细胞培养液中检出DEN 2 NGC株病毒 ,并且该对通用引物对于其他 3型登革病毒亦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其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亦较强。
- 段鸿元杨佩英秦鄂德于曼欧武
-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RT-PCR
- 登革2型病毒04株5′和3′末端的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测定登革 2型病毒 0 4株 (D2 0 4)基因组 5′和 3′末端序列。方法 从D2 0 4感染的C6 / 36细胞中提取总RNA ,以该RNA为模板 ,利用RACE法 ,分别扩增D2 0 4株的 5′和 3′末端cDNA片段。将其分别与 pGEM T载体连接得到含有 5′端 5 35bp和 3′端 5 0 3bpcDNA的重组质粒 ,并测定上述cDNA插入片段的序列。将D2 0 4的 5′和 3′端非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登革 2型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D2 0 4株与JAM、NGC、S1、16 6 81和PDK 5 3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8 96 % ,98 96 % ,93 75 % ,98 95 % ,97 92 %和 97 72 % ,97 80 % ,90 6 5 % ,94 2 6 % ,94 2 2 %。结论 D2 0 4株除与S1株的同源性略低外 ,其余株的同源性均在 94%以上。
- 杨敬杨佩英秦鄂德胡志君于曼欧武仝莉莉赵卫
-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基因
-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构建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构建我国登革 2型病毒 43株基因组全长cDNA ,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外RNA转录产物的感染性 ,阐明致病机理及探索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登革 2型病毒参考株NGC株的核苷酸序列 ,利用DNASTAR软件设计覆盖登革 2型病毒 43株基因组的 6对重叠引物。从感染登革 2型病毒 43株的乳鼠脑中提取病毒基因组RNA ,采用RT PCR分别扩增 6条基因片段 ,并将其分别与pGEM T载体进行连接。重组质粒用PCR进行快速鉴定 ,并在 377A型自动测序仪进行序列分析。然后利用单一酶切位点 ,分别自阳性重组子上切下各基因片段 ,在体外分别进行 5′半分子和 3′半分子的连接 ,最后将 5′和 3′半分子连接成基因组全长的cDNA。扩增各接头两侧长约 45 7~ 6 91bp的基因片段 ,连接至T载体后测序 ,从而对全长cDNA进行鉴定。结果 共扩增出 6条约 1 5~ 2 5kb的基因片段 ,并在体外进行连接 ,获得了全长cDNA。结论 通过测序证实成功地构建了我国登革 2型病毒 43株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本研究结果将为阐明我国登革病毒株的毒力及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 欧武秦鄂德杨翠红杨佩英于曼
- 关键词:登革病毒感染基因组全长CDNA登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