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福州市2010—2017年风疹流行特征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近年风疹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10—2017年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州市2010—2017年累计报告风疹580例,年均发病率0.99/10万,其中2011年发病率最高(2.81/10万),各县(区)发病率0~14.95/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年均发病率1.10/10万、女性为0.87/10万,性别比1.3∶1,男性发病率较高;4~8月份高发;2~6岁病例占比呈下降趋势,≥15岁病例占比呈上升趋势;发病以学生为主(36.0%)。结论有效控制福州市风疹疫情,需继续做好2剂次风疹类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对非目标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 林风华陈杨伟陈杨
-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 福州市吸毒者HIV感染及性行为调查被引量:4
- 2007年
- 黄红润蒋宁军林风华陈成晟
- 关键词:HIV感染吸毒者强制戒毒人员血清学检测吸毒人员
- 福州市2000~2004年淋病、梅毒、HIV/AIDS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对福州市2000-2004年淋病、梅毒、HIV/AIDS发病趋势进行分析,为制定控制性病、艾滋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2000-2004年淋病、梅毒、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病发病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并有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发病率超过淋病;艾滋病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福州市区和长乐、福清以及加,39岁年龄组、工人、无业、农民和个体淋病、梅毒和HIV/AIDS发病率较高。结论加强婚前及产前淋病、梅毒和艾滋病的筛查,彻底清除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加强群众性道德和健康性行为的教育,对遏制该市淋病、梅毒和艾滋病流行十分重要。
- 王镜泉陈杨伟陈杨林风华黄春文
- 关键词:淋病梅毒HIV/AIDS发病趋势
- 指数曲线模型在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福州市细菌性疾病的发病规律和趋势。方法用2004-2010年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建立指数曲线方程,并进行外推5年预测。结果用方差分析对拟合曲线后的剩余误差进行检验,并计算相关指数R2,结果显示F=55.42(P<0.01),R2=0.9 820,接近1,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应用指数曲线方程预测我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病趋势较准确可靠,预测未来5年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 官陈平冉凤秋林风华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发病率
- 福州市2009年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各种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为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所收集的AEFI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AEFI 43例,其中一般反应22例(51.16%),异常反应11例(25.58%),偶合症2例(4.65%),不明原因8例(18.60%)。报告发生不良反应的疫苗有6种,报告的总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56/10万,以卡介苗的发生率最高。在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结论要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必须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配备和规范预防接种操作。
- 陈杨伟林风华郑霄雁
- 关键词:预防接种
- 2017—2019年福州地区市政供水水质状况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掌握福州地区市政供水水质状况,为加强市政供水安全管理和改善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福州地区所有的市政水厂作为监测点进行监测,水样采集、保存和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结果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结果三年采集、检测市政供水样品968份,合格率为95.1%,其中出厂水合格率为97.5%,末梢水合格率为94.8%;2019年市政末梢水合格率高于2017年(χ^(2)=4.911,P=0.027)和2018年(χ^(2)=4.100,P=0.0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检测指标中的微生物指标超标率高于感官性状(χ^(2)=9.123,P<0.01)、一般化学指标(χ^(2)=20.075,P<0.01)和毒理指标(χ^(2)=70.096,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福州地区市政供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饮用水监测工作对水质改善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郊县市政供水水质状况还有提升空间,同时仍需要关注微生物指标引起的水质问题。
- 张秋林馨林风华林振武
- 关键词:市政供水饮水卫生水质分析
- 福州市2010年5类艾滋病高危人群综合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高危人群中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为决策部门评估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及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对暗娼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吸毒人群及长途卡车司机(下称长卡司机)进行血清学和行为学监测。结果共监测暗娼479人,HIV阳性率0,梅毒阳性率0.21%,丙型肝炎阳性率0.63%;调查男男性行为人群238人,检测147人,HIV阳性率6.8%,梅毒阳性率29.25%,丙型肝炎阳性率2.04%;吸毒者400人,HIV阳性率0.5%,梅毒阳性率8.5%,丙型肝炎阳性率45.50%;性病就诊者707人,HIV阳性率0.42%,梅毒阳性率20.93%,丙型肝炎阳性率0.85%;长卡司机400人,HIV阳性率0,梅毒阳性率4.50%,丙型肝炎阳性率0.50%。吸毒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低,而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暗娼与客人、吸毒者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频率均较低,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0.7%和56.57%。性病就诊者接受的干预项目较少,主要是安全套宣传和发放。暗娼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最近一年内进行艾滋病检测比例高于吸毒者和性病就诊者。结论在福州市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性病就诊者、吸毒者和长卡司机等高危人群存在HIV传播的多种危险性因素,应针对各人群特点,加强对高危人群检测和宣传干预。
- 张宏陈传刚林风华许绍溢姚栩林华刘梅艳
- 关键词:艾滋病高危人群
- 淋洗液自动发生-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21种有机酸被引量:47
- 2007年
- 建立了一种利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样品中奎尼酸、乙酸、丙酮酸、草酰乙酸、甘露酸、乳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草酸、富马酸、抗坏血酸、α-酮戊二酸、肉桂酸、水杨酸、柠檬酸、异柠檬酸、阿魏酸、顺乌头酸、反乌头酸、β-香豆酸等21种有机酸的方法。样品经提取、脱色、过滤后用IonPac AS11分离柱分离,以EG40自动淋洗液发生器生成的5~34mmol/L KOH为淋洗液洗脱,抑制电导检测器检测。21种有机酸的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均低于0.188mg/L,加标回收率为91.5%~101.8%。该法用于多种食物样品中有机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林华影林风华盛丽娜李一丹张琼
-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有机酸食品
- 福州市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今后调整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抗体。结果城市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明显高于农村人群,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无显著性,但GMT以6~8岁组最低。结论加强偏远山区计免人员的业务培训,保证计免队伍的稳定性,加强冷链管理,以保证疫苗质量,从而提高健康儿童的免疫保护水平;同时建议在做好7岁年龄组儿童麻疹加强免疫的同时应开展4岁年龄组儿童的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 陈杨伟林风华王镜泉
- 关键词:麻疹抗体
- 1995~2002年福州市急性迟缓性麻痹残留麻痹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了解福州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残留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原因及疾病谱。 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福州市 1995~ 2 0 0 2年AFP主动监测报表及有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95~ 2 0 0 2年共有残留麻痹病例 40例 ,多发生在 <3岁低年龄儿童组 ,其中福清、平潭残留病例最多 ,共 2 4例。麻痹以单下肢为主 ,其次为双下肢和四肢 ,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以格林巴利最多。 结论 应采取有效的防治AFP病例致残措施 ,减少残留麻痹病例。
- 林风华邓惠敏陈杨伟
- 关键词:AFP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