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琳

作品数:1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隐喻
  • 3篇英译
  • 3篇哲学
  • 3篇庄子
  • 3篇翻译
  • 2篇心智哲学
  • 2篇英译研究
  • 2篇文本
  • 2篇文学
  • 2篇话语
  • 2篇副文本
  • 2篇《庄子》
  • 1篇动物隐喻
  • 1篇对等
  • 1篇对等理论
  • 1篇多模态
  • 1篇选择性
  • 1篇医学类
  • 1篇意向性
  • 1篇译本

机构

  • 13篇沈阳化工大学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作者

  • 13篇林琳
  • 4篇周桂君
  • 2篇佟玉平
  • 1篇林琳
  • 1篇周春阳

传媒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现代英语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经济技术协作...
  • 1篇中国翻译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 1篇科教导刊(电...
  • 1篇语言教育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郭象注〈庄子〉新译》的副文本解读
2023年
《庄子》是我国道家传统文化及哲学的最重要典籍之一,《庄子》英译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郭象注〈庄子〉新译》是最新的《庄子》译本,具有独特的哲学表意与翻译特点。译本副文本形式丰富,种类众多,具有多种功能,对译本构成与阅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拟通过副文本理论对译本中存在的副文本进行分类,归纳主要功能并进行例证分析,探讨副文本对译本的功能与作用。
蒋一杰林琳
关键词:副文本
《庄子》精神生态隐喻的英译叙事重构
2025年
隐喻言说是《庄子》话语特色之一,其中不乏体现主体与其生存环境同构互动的精神生态隐喻。本文对此种隐喻进行界定并提出识别程序,选取《庄子》精神生态隐喻英译实例,探究何种叙事重构方法能将《庄子》原文有关精神生态的隐喻叙事内容更好地被译入语读者群接受并认可,进而将原文的精神生态内涵在异域文化中得以传递。《庄子》精神生态隐喻主要有喻体源于自然意象和非自然意象等两类。前者的英译可遵照选择性采用的诗化叙事重构方法,后者的英译宜采取人物事件再定位的语境重构策略。聚焦《庄子》中精神生态隐喻的译介叙事重构研究,可对以生态思想外译为导向的《庄子》英译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周桂君林琳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病是吃出来的》英译研究
2023年
此次研究文本选自向夏萌女士的《病是吃出来的》一书中的第一章,探讨医学类文本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所选文本是医学类文本,用词严谨,专业术语居多,所以做了充分的译前准备,包括词汇、医学类文本的翻译技巧及所涉及的翻译工具。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旨在准确地向读者传达健康的营养学知识。
徐媛媛林琳
关键词:营养学功能对等理论
《庄子》多模态译本中视觉资源的意义建构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关注语言符号系统在异域文化中的翻译转换,已无法完成对译本的全面解读,译者在先秦诸子典籍的译介过程中逐渐增加了漫画、绘本、视频等多种意义表现形式。文章试图分析漫画版《庄子》多模态英译本的视觉资源是如何建构意义并诠释庄学思想的。研究发现:译者通过调整聚焦系统下的多维视角和氛围系统下的颜色使用来构建文本人际意义;通过调整关涉页面结构的布局和作为图文边界形成手段的框架来构建语篇意义;通过调整译本所绘参与者、参与者行为动作和故事发生时间地点等构建概念意义。以上视觉资源的选用使得《庄子》漫画版英译本能够快速吸引异质文化语境下读者的注意力,减少读者认知负担,为英语世界了解中国古代典籍智慧打开快捷窗口。
林琳林琳
关键词:视觉语法
海外华工小说彰显的文化自信研究
2019年
本论文以发轫于19世纪中叶的海外华工题材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以哈布瓦赫和阿斯曼等提出的文化记忆理论为基础,对作品进行定性分析,重点考察“文化自信之本”、“文化自信之根”等普世性论题如何在华工小说体现。
林琳张照中
能源化工行业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探讨
2023年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全面进入到一个新时代———数字经济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各类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正在悄然渗透着各行各业。人力资本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生产要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体现出新的价值特点。本文以我国能源化工行业为例,结合当前数字化转型新背景,发掘目前能源化工行业企业在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林琳董建华
关键词:数字化人力资源价值
环境话语的生态性分析
基于框架隐喻研究的环境话语生态分析,体现了语言对环境的建构作用。通过对话语表层框架的剖释发现,它们分别激活了受主体性哲学影响的"人类主宰论"、环境保护主义倡导的"环境保护论"和危机话语策略导致的"环境威胁论"等意识形态领...
林琳佟玉平
文献传递
基于话语分析的联合国生态观念管窥——以《世界经济社会概览》中涉及气候变化的表述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文章以语料库助力下的隐喻研究为视角,对联合国《世界经济社会概览》(2009—2018)中的'气候变化'表述进行生态话语分析。通过Wmatrix对语料进行在线语义赋码,再结合'MIPVU隐喻识别程序',最终归纳出《世界经济社会概览》中有关'气候变化'话语的隐喻模式和隐喻载体词,在对气候语篇的隐喻话语策略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联合国在描述、评价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实践里暗含了负面的生态观,究其原因,是'人类中心说'等意识形态的驱使。需要肯定的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隐喻表达方面,《世界经济社会概览》也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积极生态观的体现。对联合国不同生态观的揭示,可使人们意识到消极生态观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发掘体现积极生态观的有益话语来建构正确的生态认知。
林琳林琳
关键词:生态观概念隐喻理论语料库
中西方文学中“生态意识”的探究
2017年
生态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由文学和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生态文学古已有之。现在社会,由于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及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文学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文学即人学,文学的研究和创造都不能不关心人的生存环境。因此,二者的结合就产生了生态文学。其实回顾中外文学发展史,诸多大家的作品中都有着浓烈的“生态意识”。
周春阳林琳
关键词:生态文学生态意识中西方文学
心智哲学视域下译者意向性的表征研究——以理雅各和汪榕培《庄子》英译为例被引量:7
2021年
文章以心智哲学意向性理论为指导,结合理雅各和汪榕培《庄子》英译实例,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意向性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表征问题。研究发现:译者在对原文心智识解和译文言语表征的各步骤皆以自身意向性为前提。通过自主建构“译者意向性系统运行模型”,文章重点探讨了译者意向性的语言表征方式,涉及译文叙事维的原文背景显化和意向状态改写及副文本维的译序和注释等。这对拓展心智哲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或有启示意义。
林琳林琳
关键词:心智哲学副文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