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春英

作品数:16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怀集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外科
  • 4篇护理
  • 3篇术后
  • 3篇气管
  • 3篇气管切开
  • 3篇气管切开术
  • 3篇抢救
  • 3篇切开
  • 3篇切开术
  • 2篇生理盐
  • 2篇生理盐水
  • 2篇皮穿刺
  • 2篇普通外科
  • 2篇完全性肠梗阻
  • 2篇胃肠
  • 2篇临床护理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膜下
  • 2篇脑损伤

机构

  • 15篇怀集县人民医...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林春英
  • 2篇蔡萍
  • 1篇曹国彬
  • 1篇李彩莲
  • 1篇周卫忠
  • 1篇梁海荣
  • 1篇黎冰
  • 1篇严小玲

传媒

  • 3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肇庆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与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9月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为中度组(52例)和重度组(54例),根据治疗后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7例)和预后不良组(19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等,通过Spearman相关模型分析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患者预后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S100β水平高于中度组,入院时GCS评分低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占比、血清S100β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β=-0.418,OR=0.658,95%CI:0.501~0.865)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重度创伤(β=1.798,OR=6.038,95%CI:1.119~32.577)、血清S100β(β=0.379,OR=3.384,95%CI:1.608~7.105)则是其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清S100β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GOS评分均呈负相关(r=-0.518、-0.509,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100β蛋白联合GCS评分预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AUC为0.968,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0.875、0.899)。结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S100β蛋白水平能进一步提升GCS评分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李宝嘉林春英王兆涛周秀传赖为峰阮响
关键词:颅脑损伤预后病情
不同引流速度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应激及血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脑脊液引流速度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应激及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30例。I组术中采用5mL/h的脑脊液引流速度,Ⅱ组术中采用10mL/h的脑脊液引流速度,Ⅲ组术中采用15mL/h的脑脊液引流速度。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d血清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热休克蛋白(HSPs)等指标。结果:治疗后1、3d10mL/h组血清ET-1、sICAM-1、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同期5mL/h组和15m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d10mL/h组血清MMP-2、MMP-3、MMP-9水平明显低于同期5mL/h组和15m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d10mL/h组血清HSP-60、HSP-70、HSP-90水平明显低于同期5mL/h组和15m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采用10mL/h的脑脊液引流速度,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应激反应及血管功能,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
李宝嘉曹国彬林春英莫泉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功能血管功能
一次性加药针头外套代替玻璃接管的应用方法
2006年
很多基层医院为患者吸氧时,都会用到玻璃接管,在工作中,我们发现玻璃接管质脆,很易破碎,不易节约资源,而且清洗困难,甚至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自从有了一次性加药针头后,其针头的外套就可以弥补玻璃接管的不足,现介绍如下:
林春英
关键词:玻璃接管针头加药抢救工作
开塞露加生理盐水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开塞露加生理盐水灌肠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56例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开塞露加生理盐水、肥皂水加生理盐水灌肠,并对特征性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的变化情况;和经治疗后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在改善腹痛、腹胀、排气排便、恶心呕吐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恶心呕吐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在排气时间方面、排便时间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开塞露加生理盐水代替传统的肥皂水加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效果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林春英李彩莲李宝嘉周卫忠黎坚弟
关键词: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
气管切开术后微量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微量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间接滴注湿化气道。观察两种气道湿化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湿化良好48例(94.12%),对照组患者湿化良好37例(72.55%),观察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湿化过度现象。观察组患者在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以及肺部感染等各临床资料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能够有效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且能有效防止气道黏膜出血、结痂的形成,并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形成,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宝嘉林春英莫泉施钢基梁才干温宝琼黎冰
关键词:气管切开微量泵持续滴注气道湿化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病人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病人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抢救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危重病人(包括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昏迷等病人)气管切开的患者共80例,其中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PDT)38例,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42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DT组的手术时间(15 min)较OT组短(27 min)、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10%)亦低于OT组(21%)。结论:PDT是一种安全、简易、效价比优于OT的微创气管切开技术。
李宝嘉林春英莫泉施钢基梁才干赖为峰
关键词:神经外科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抢救
20%人血白蛋白胸腔内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20%人血白蛋白胸腔内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顽固性气胸患者36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20%人血白蛋白胸腔内注射的方法治疗和高渗糖治疗。结果实验组中20%人血白蛋白治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3.3%并且仅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的疼痛,低热患者为2例,无重度胸痛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传统的高渗糖组。结论 20%人血白蛋白可以应用于顽固性气胸的治疗,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林坚青孔令校林春英黎增然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顽固性气胸安全性
健康宣教单在普通外科的应用体会
2014年
目的:观察分析健康宣教单在普通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推进医院的服务质量。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56例为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健康宣教单,4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传统的健康宣传教育。观察所有患者的疾病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56例患者中痊愈45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2%;对照组44例患者中痊愈25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9%,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宣教单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把健康宣教单引入普通外科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林春英黎坚弟黎少红蔡萍
关键词:普通外科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
2021年
目的分析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128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模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各64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不良情绪均得到改善,且优质护理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优质护理组纽卡斯尔临床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中应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其胃肠道功能恢复,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其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广泛应用在临床护理中。
林春英石秋连黎少红梁海荣严小玲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胃肠道功能常规护理不良情绪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对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体会被引量:4
2015年
对72例采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抢救的危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以术前环境、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手术医师开展手术及术后对患者加强气管管理等为护理工作重点。72例患者气管导管置入顺利,手术时间为3~12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无与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术后切口渗血5例,切口无感染,气道无狭窄,发生皮下气肿3例,无气胸、切口溢痰等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对危重病人抢救采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护理人员术前做好环境、用物、患者的准备工作,术中与操作医生密切配合,加强病情观察,术后做好气道管理,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可有效降低抢救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林春英李宝嘉石秋连黎记弟王芷妹
关键词:危重病人抢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