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波 作品数:28 被引量:155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浙江省舟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舟山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ESFT的CT及MR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8例,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4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2例。结果 12例ESFT发生于腹腔3例,后腹膜、盆腔及大腿各2例,侧脑室、脊柱旁和肾脏各1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7例;形态不规则5例,其中呈塑形生长1例,边缘见分叶2例。肿瘤最大径3.6~22cm(平均9.8cm)。CT平扫主要表现为孤立性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匀,内见片状低密度影4例,病灶内见出血1例,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6例,呈地图样改变及延迟强化,呈"快进慢出"改变。MR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影,T2WI等、低或稍高混杂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明显持续强化。T2WI可见阴-阳征2例。动脉期肿瘤内部及边缘可见粗大、扭曲血管影5例,CTA、MRA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结论 ESFT的CT和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但最后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徐雷 陈廷港 林旭波 陈博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儿童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对儿童脑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脑血管畸形患儿38例,分别行常规MRI和SWI检查,其中动静脉畸形11例、脑静脉畸形8例、海绵状血管瘤14例(其中多发5例、单发9例)和毛细血管扩张症5例,7例同时行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比较常规MRI序列与SWI序列对脑血管畸形病灶检测的差异。结果:38例脑血管畸形病灶在SWI均清晰显示。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常规MRI检出率分别为100.0%、78.6%、37.5%和20.0%,而SWI检出率均为100.0%。SWI在显示微出血、引流静脉及髓静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MRI。结论:SWI在儿童脑血管畸形疾病中较常规MRI更多、更清晰地显示病灶情况,避免部分病灶的漏诊,在儿童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林旭波 吴爱琴 郑文龙 杨忠福 段伟民 杨于兵 陈通敬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畸形 儿童 新医改背景下血液净化中心工作方式探讨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医改背景下血液净化中心工作方式的创新。方法: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9年4月起应用基于新医改背景而不断创新的工作方式,按照血液净化中心规章设定进行日常工作运行,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2018年4月~2019年3月为实施前,2019年4月~2020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实施后(P<0.05)。实施前患者护理知识掌握率,显著低于实施后(P<0.05)。结论:新医改政策减轻血液透析患者家庭负担,使得城乡居民都"敢看病、看得起病",新医改背景下血液净化中心不断创新的工作方式,可以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使得患者有效掌握护理知识,利于患者维持较好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虞飞儿 姜玲燕 林旭波关键词:新医改 血液净化中心 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脱)管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脱)管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0月260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置管类型、非计划性拔(脱)管发生的时间及发生时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发生原因等信息。结果鼻饲管、气管切开套管、深静脉置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的非计划性拔脱率分别是15.4%、7.7%、6.7%、4.2%和3.9%,其所占构成比分别为65.8%、9.8%、4.9%、2.4%和17.1%;术后躁动患者占发生总数的61.0%;发生在前、后夜班的比例分别是22.0%和46.3%。本组资料未发生负压引流管、血肿腔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气管插管和脑室引流管的非计划性拔(脱)管。结论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易发生鼻饲管、气管切开套管、深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脱,应加强易拔(脱)管道、重点患者、管道拔(脱)高发时段的管理,加强患者及陪护人员自护能力教育等,以减少非计划性拔(脱)管的发生率。 林旭波 秦静 徐丽关键词:颅脑外伤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站立位DR与MSCT重建图对腰椎滑脱评价的比较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与站立位数字化摄片(DR)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矢状位重建图(MPR)对腰椎滑脱和椎管矢状径评价的可行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拍摄有站立位DR片,同时进行了MSCT扫描的56例腰椎滑脱患者,由1位副主任医师在DR侧位片和MSCT正中矢状位MPR上测量腰椎滑移度和椎管矢状径,并间隔2周重复测量1次,所得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6例患者均为前滑脱,其中L3节段9例,L4节段25例,L5节段22例。DR诊断腰椎真性滑脱21例,假性滑脱35例,平均椎间滑移度(34.5±5.4)%,椎管矢状径(30.7±8.2)mm。MPR诊断腰椎真性滑脱32例,假性滑脱23例,平均椎间滑移度(31.7±4.4)%,椎管矢状径(25.3±4.3)mm,与DR片测量比较,滑移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22,P=0.28),而矢状径存在统计学差异(t=4.21,P=0.00),但相关性均好(r分别=0.86和0.83)。结论:MSCT的MPR图可以测量椎间滑移度和椎管矢状径,且准确性更高,重复性更好,但数值较站立位DR片分别约小3%和5 mm。 何家维 陈久尊 张桂艳 严志汉 林旭波关键词:腰椎 诊断显像 脊柱颈胸段前路手术重要血管结构的螺旋CT三维重组和测量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组对脊柱颈胸段前路手术区域重要血管解剖结构的显示和测量。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CT血管造影病例行后重组处理,在后重组图像上设定有关重要血管解剖结构测量点,相关测量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重要血管解剖结构测量数值男、女性不同,存在统计学差异。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弓夹角、右颈总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夹角则男、女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组图像能够提供颈胸段脊柱前路手术重要血管解剖结构的三维影像学资料,术前进行重要血管结构的测量,能给临床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直观、立体的图像,对颈胸段前路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林旭波 吴爱琴 郑文龙关键词:颈胸段 手术入路 两种水合氯醛灌肠法在婴儿MRI检查前镇静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比较改良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与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在婴儿MRI检查前的镇静效果。方法:将需做MRI检查的427名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停顿式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镇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镇静,观察2组患儿灌肠后的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停顿式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的镇静效果优于传统的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值得在婴儿MRI检查前推广应用。 滕毓静 林旭波 林丽娜关键词:水合氯醛 灌肠 婴儿 核磁共振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1例骨梗死患者的X线、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21例患者共35个骨骼受累,包括18个股骨,10个胫骨,2个肱骨,1个肩胛骨,4个髂骨。在骨梗死早期X线和CT表现阴性或骨质疏松,MRI检查敏感,表现长T1长T2异常信号;在中晚期,X线和CT表现为不规则点片状钙化,MRI表现多具有特征性,呈"靶环"或"地图"样征象,T1和T2加权上呈高低混杂信号。结论:MRI对于骨梗死各期表现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X线和CT对中晚期骨梗死钙化检出有利,三者结合有助于明确诊断。 林旭波 何家维 白光辉 严志汉 赵晓君关键词:骨梗死 X线平片 CT MRI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上气道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上气道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OSAHS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行上气道平静呼吸、深吸气末、深呼气末、闭口堵鼻深吸气四个呼吸时相扫描。实验组管电流使用低剂量50 m A,对照组常规剂量360 m A。记录2种剂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积(DLP)和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值。在舌体相同位置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CT值测量,并记录每组剂量下CT值和标准差(SD)。双盲法主观评价各组图像质量并给予优、良、差分级,相关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23,P=0.479),DLP、E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252,P=0.000),CTDIvol、DLP、E值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87.5%。信噪比的比较,实验组SNR值为6.31±1.75,对照组SNR值为10.17±3.13,t=3.19,P=0.006,实验组SNR明显降低。实验组SD值为25.74±2.61,对照组SD值为1.70±0.17,2组噪声比较,实验组噪声明显增大(t=29.022,P<0.001)。主观评判对照组图像质量以优为主,实验组图像质量以良为主,仅3例为差级图像,故基本不影响测量和诊断。结论 OSAHS上气道50 m A低剂量CT扫描能够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上气道的测量与诊断,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章智敬 郑文龙 吴爱琴 林旭波 赵晓君 许崇永关键词:上气道 X线断层摄影术 磁共振3D-pcASL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 ASL)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拟诊缺血性脑卒中且发病时间在7 d内患者行常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3Dpc ASL成像扫描。观察急性脑梗死病灶在3D-pc ASL与常规DWI影像中的表现,同时测量病灶及对侧镜像区域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F)值。结果:39例脑缺血患者经随诊证实脑梗死34例,TIA 5例。34例脑梗死患者中,21例病灶累及灰质区域,3D-pc ASL表现为低灌注,平均CBF值(16.7±12.2)m L·min-1·100 g-1,较对侧镜像区域脑组织的CBF值[(44.8±13.9)m L·min-1·100 g-1]低(P<0.01);另外13例病灶仅累及白质区域,病灶与白质对比不明显,故未测量CBF值。5例TIA患者中,3例ASL表现为低灌注,平均CBF值(37.6±4.4)m L·min-1·100 g-1,对侧CBF(58.8±10.6)m L·min-1·100 g-1。34例脑梗死患者DWI均表现高信号,3D-pc ASL检出21例(病变均累及灰质),其中17例患者ASL图像显示的病灶范围大于DWI。5例TIA患者DWI图像未见异常信号改变。结论:3D-pc ASL可以对累及灰质区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提供定位、定性、定量诊断,并能部分检出DWI表现阴性的TIA患者,但对白质区域缺血性病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毛传万 付玉川 毛翌婷 黄建河 林旭波 史建静 周云新 吴爱琴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