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雄
- 作品数:21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Masimo Radical与血气分析仪在择期脊柱外科手术中血红蛋白测量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Masimo Radical-7的准确性,实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外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分别采取Masimo Radical-7及血气分析仪两种方法测量血红蛋白,将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0对配对数据中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Masimo Radical-7及血气分析仪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1),Bland-Altman研究显示tHb与SPHb有很好的一致性,一致性界限范围是-1.0~1.9g/dl。结论 Masimo Radical-7对患者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是准确可靠的,二者的相关性是一致的,通过Masimo Radical-7实时监测,为临床输血输液提供客观依据,避免盲目输血输液带来不良后果,优化临床管理,为临床医生及麻醉医生带来方便可靠信息,提高患者预后。
- 曾志文张岳农杨春燕张彩玲林伟雄
-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脑血管瘤手术中脑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脑血管瘤手术对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影响,评估其脑保护作用。方法从医院2014年1~6月的患者中选取48例需行脑血管瘤手术治疗患者入选本研究,ASA分级为Ⅰ~Ⅲ级,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诱导时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泵注时间10min,然后以0.5μg·kg-1·h^(-1)的速度泵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更为平稳,P<0.05。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T5,T6,T7和T8分别为(1.52±0.35),(1.69±0.33),(1.72±0.42)和(2.08±0.57)μg·L^(-1),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NSE水平T5,T6,T7和T8分别为(10.9±1.2),(13.5±1.5),(16.8±2.8)和(19.7±4.3)ng·L^(-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脑血管瘤手术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更低,具有重要的脑保护价值。
- 林伟雄曾志文张岳农
- 关键词:脑血管瘤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保护
- 七氟醚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技术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管理及术后的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单侧开胸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椎旁阻滞组(Ⅰ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在术前超声引导下给予生理盐水或0.5%罗哌卡因15ml。记录2组患者切皮前、插管后手术前、切皮后5分钟、手术结束前及术后2小时的MAP、HR。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6、12、24和48小时静息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泵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刺相关的并发症。Ⅰ组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各时点的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Ⅰ组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镇痛相关的并发症较低(P〈0.05),镇痛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镇痛安全有效,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使用和相关的并发症。
- 林伟雄林奕彬曾志文张岳农
- 关键词:超声引导椎旁阻滞胸科手术
- 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小儿疝气切除术患儿10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氯胺酮全麻,观察组行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切皮时HR、SBP、DBP明显高于麻醉后,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氯胺酮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疝气切除术应用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安全有效,明显减少患儿术后精神症状发生率,缩短患儿术后清醒时间,是一种较为经济、高效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林伟雄曾志文张岳农
- 关键词:氯胺酮骶管阻滞麻醉
- 一种麻醉科支气管镜操作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科支气管镜操作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一体式的侧梁,且两个所述侧梁之间设置有多个置物隔板,处于所述侧梁顶端内侧的置物隔板的顶部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和键盘,所述置物隔板的两侧表面对...
- 曾志文林伟雄张伟强陈枝
- 文献传递
- 急诊手术中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
- 2013年
- 通过对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病例,探讨外科急诊手术中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经验。2例患者病情均处于高危状态,由于对患者病情的认识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麻醉处理,患者病情出现完全不同的转归。对于急诊手术中的危重患者,建立早期预警识别机制,才能做到早期识别,及时处理,提高麻醉质量。
- 林跃华林伟雄
- 关键词:急诊危重麻醉处理
- 复方利多卡因乳胶在双腔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胶对双腔气管插管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需行双腔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全麻诱导前双腔气管导管套囊至头端涂抹无菌生理盐水;观察组,30例,全麻诱导前双腔气管导管套囊至头端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胶。记录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入后3 min(T2)、拔管前1 min(T3)、拔管后3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呛咳、咽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1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2、T3、T4时间点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呛咳、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胶能有效减少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能减少术后呛咳和咽痛发生率。
- 林伟雄曾志文林跃华张岳农
- 关键词:双腔气管导管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胸科手术
- 布托菲诺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布托菲诺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术前进行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B组患者进行布托菲诺复合氟比洛芬酯治疗,C组患者予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分析3组患者术后躁动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C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菲诺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以有效降低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温伟彬黄典林伟雄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胸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
-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肌酶谱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ASAⅡ~Ⅲ级拟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择期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5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缓慢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其后以0.5μg·kg-1维持至手术结束。B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分别抽取两组麻醉诱导前(T0)、CPB开始(T1)、主动脉开放时(T2)、停CPB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2 h(T5)、术后24 h(T6)、术后48 h(T7)患者中心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各时点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 Tn I),并监测其HR、MAP值。结果:A组患者的MAP在T1时间点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其升高的幅度比B组小(P<0.05),且与T2~T7时点A组患者的MA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HR在T2~T7时间点较术前升高(P<0.05),其升高幅度较B组小(P<0.05)。两组患者血清c Tn I值在T4~T7时间点较CBP前明显升高(P<0.05),但A组升高明显低于B组(P<0.05),血清CK-MB值在T3~T7时间点较CBP前明显升高(P<0.05),但A组升高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CBP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可降低患者的HR、CK-MB和c Tn I,升高MAP,具有提高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及增强心肌的保护作用。
- 张伟强林伟雄邓靖单张岳农曾志文
- 关键词: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肌酸激酶同工酶
- 不同时机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优势,比较术前与术后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区别。方法:行择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性别不限,年龄21~84岁,体重35~91 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为全麻插管组(C组)、术前TAPB组(B组)和术后TAPB组(A组),C组患者仅行插管全麻,B组患者插管全麻后手术开始前为患者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A组患者插管全麻手术结束后行TAPB;记录3组患者在入室(T0)、切皮时(T1)、建立气腹即刻(T2)、开小切口时(T3)、术毕即刻(T4)、苏醒即刻(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观察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及肌肉松弛剂的用量、复苏室舒芬太尼的追加总量和躁动情况,比较术后6 h、24 h、48 h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泵按压次数,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B组患者在T1、T2、T3和T4时的血压及在T1、T3时的心率均低于C组和A组(P<0.05);B组患者吸入七氟烷的最低浓度比A组低(P<0.05);B组患者瑞芬太尼的用量、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比C组及A组少(P<0.05);B组和A组患者复苏室舒芬太尼的追加量比C组患者少(P<0.05);B组和A组患者拔管后的躁动发生率也比C组患者低(P<0.05);B组和A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C组患者低(P<0.05),B组和A组患者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C组患者低(P<0.05),A组术后6 h恶心的发生率也比C组患者低(P<0.05),B组和A组患者术后6 h、24 h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比C组患者少(P<0.05),A组患者术后48 h时的静脉镇痛泵按压次数比C组患者少(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可以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前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减少术中血压波动和部分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
- 邓靖单张岳农张伟强温伟彬林伟雄廖亿粦张淼源
-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