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在东

作品数:25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患儿
  • 6篇儿童
  • 5篇脓毒
  • 5篇肺炎
  • 3篇休克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脓毒性
  • 3篇重症
  • 3篇重症肺炎
  • 3篇细胞
  • 2篇动力学监测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血流动力学监...
  • 2篇血清
  • 2篇炎性
  • 2篇预后
  • 2篇通气
  • 2篇脓毒症
  • 2篇气管

机构

  • 23篇佛山市妇幼保...
  • 3篇深圳市蛇口人...
  • 3篇贵港市人民医...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东莞市妇幼保...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肇庆市第一人...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作者

  • 25篇杨在东
  • 6篇张小芹
  • 4篇贺艳军
  • 4篇肖成伟
  • 4篇陈汉斌
  • 3篇彭荷玲
  • 3篇江毅
  • 2篇蒋丰智
  • 2篇唐亮
  • 2篇张蔓莉
  • 2篇肖力
  • 1篇刘涌
  • 1篇麦丽珊
  • 1篇刘宏涌
  • 1篇彭景添
  • 1篇陈陆静
  • 1篇李卫
  • 1篇覃铁和
  • 1篇傅瑶
  • 1篇王首红

传媒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临床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内科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妊娠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7家三级医院住院的孕妇共324398例,其中临床诊断为妊娠合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肺炎组)的孕妇33例(0.010%,33/324398),选取同期临床诊断的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孕妇214例(0.066%,214/324398)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母儿结局等,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重症肺炎组与对照组孕妇的诊断孕周[分别为(28±8)、(23±8)周]、诊断时的体质指数[分别为(21.7±2.1)、(25.5±3.4)kg/m2]、低收入者的比例[分别为54.5%(18/33)、31.8%(68/214)],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教育程度、发病季节,妊娠合并糖尿病者、妊娠合并高血压者、哮喘者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孕妇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重症肺炎组孕妇发热、气促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3)、90.9%(30/3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2%(161/214)、16.8%(36/21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症肺炎组与对照组孕妇的中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2.3×109/L、10.2×109/L]、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4±18)、(107±14)g/L]、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6±4)、(37±3)g/L],肾功能[中位尿素氮分别为3.7mmol/L、2.4mmol/L,肌酐水平分别为(72±25)、(45±11)μ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孕妇的凝血功能、心功能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重症肺炎组孕妇中,12例(36.4%,12/33)行有创机械通气,9例(27.3%,9/33)行无创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时间为(7±4)d;8例(24.2%,8/33)出现感染性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对照组孕妇无上述表现者(P<0.05)�
贺艳军麦彩园陈陆静张晓曼周建勇蔡绵陈永星祁青莲杨在东
关键词:肺炎
胸腺增生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1例
2008年
杨在东
关键词:胸腺儿童
CD4^+CD_(25)^+、CD8^+CD_(28)^-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比较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和CD8+CD28-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早期防治和减少其发生的新途径。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1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中CD4+CD25+和CD8+CD28-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23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缓解期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和CD8+CD28-调节T细胞(3.92%±1.75%;10.95%±3.46%)均明显减低(Pa<0.01);缓解期患儿CD4+CD25+与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5.39%±2.01%;14.37%±3.92%)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94%±2.27%;16.07%±4.28%)(Pa<0.05)。CD4+CD25+和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哮喘患儿病程呈正相关(r=0.462,0.459Pa<0.001)。结论CD4+CD25+及CD8+CD28-调节性T细胞形成的免疫网络调控异常可能是导致小儿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CD4+CD25+和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反映呼吸道炎性反应活动情况,与病程相关。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可望成为治疗小儿哮喘的一个新途径。
江毅张蔓莉杨在东唐亮罗树宁熊甲赛陆美琼
关键词:CD4^+调节性T细胞哮喘
成功抢救严重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暴发性紫癜1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儿,男,9个月,既往体健。因发热2 d,皮肤瘀点瘀斑半天于2015年8月12日入院。2 d前出现发热,最高39.5℃,无咳嗽、鼻塞、抽搐、腹泻,外院给予“喜炎平、地塞米松”等治疗后仍反复高热。半天前出现双下肢瘀点瘀斑、四肢冰凉、烦躁不安、气促,急诊入院。
贺艳军潘少伦杨在东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暴发性紫癜皮肤水疱脏器功能障碍皮肤紫癜
RAG1基因新发突变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探讨人重组激活基因1(RAG1)变异引起的联合免疫缺陷病(CID)患儿的临床、免疫特征及基因表型。方法对2020年3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CI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儿因巨细胞病毒及耶氏肺孢子菌感染导致重症肺炎。血常规提示淋巴细胞减少,为(0.95~2.81)×10^(9)/L,CD3^(+)细胞、B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基因检测结果显示RAG1存在一处纯合子突变c.3074dupT(重复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p.L1025Ffs*40(移码突变40位后蛋白翻译提前终止)。这个新型变异未被报道过。结论 CID患儿易被条件致病源引发严重感染;RAG1基因变异可致CID;新发现RAG1基因纯合子突变。
刘婉文杨在东叶文华
关键词:基因突变
高龄脓毒性休克患者PiCCO测定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高龄脓毒性休克患者首次置管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数据中具有临床预后判断意义的项目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高龄脓毒性休克患者(年龄均〉75岁),初次行PiCCO监测时测得数值,按其28d住院病死率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来源、APACHEII评分、一般血流动力学资料[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和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数据,并对其中有意义指标行诊断试验的研究和评价。结果两组在APACHEII评分、HR、EVLWI三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描绘EVLWI的ROC曲线,发现以≥10.0mlMkg为界点,预测死亡发生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值73.8%,阴性预测值45.9%。结论①高龄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脏输出能力(CI)轻重症者无差别,但由于高龄患者心脏本身功能储备有限,重症患者仅以提高心率维持不同疾病状态时所需;②高龄患者对肺水耐受较差,以EVLWI≥10.0mlMkg提示预后不良。
蒋丰智覃铁和王首红杨在东
关键词:休克高龄
肺部超声与胸部CT诊断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对比肺部超声与胸部CT诊断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收治的肺炎婴幼儿(1个月~3岁)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肺部超声检查,并在诊断重症肺炎24 h内进行胸部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同时以胸部CT为金标准,评估肺部超声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患儿中超声呈低、等或混合回声,其内可见支气管征或含液支气管征,部分见腺泡实变影、斑片影、结节影、间质浸润病变、肺纹理增粗、胸腔积液,观察B线见其呈位于胸膜、向屏幕底部延续的条状强回声,出现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A线消失、胸膜线模糊或消失分别36例(36.00%)、93例(93.00%)、44例(44.00%);胸部CT确诊为重症肺炎87例,排除重症肺炎13例,肺部超声诊断婴幼儿重症肺炎时,检出腺泡实变影、腺泡斑片影、结节影、间质浸润病变、肺纹理增粗、胸腔积液与胸部CT的符合率分别为80.00%、60.53%、87.50%、83.33%、76.19%、66.67%;以胸部CT为金标准,肺部超声诊断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0.80%、69.23%、88.00%、95.18%、52.94%、0.531。结论肺部超声诊断婴幼儿重症肺炎有较高应用价值,与胸部CT相比,其诊断符合率、一致性均较高,应用肺部超声有助于提高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诊疗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陈源浩杨在东张小芹陈汉斌
关键词:超声婴幼儿重症肺炎胸部CT
紫外辐射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紫外线(UV)照射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寻找合适的UV照射方法和照射量。方法以HL-60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并设置对照组和UV照射组(简称UV组),对照组为不接受UV照射的HL-60细胞,UV组细胞用波长为254 nm的UV照射,照射量分别为2 m Joules(m J)、6 m J、10 m J和15 m J;将UV组和HL-60对照组细胞置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死亡率。结果未接受照射的对照组HL-60细胞增殖未受影响,未出现明显凋亡;用2~10 m J UV照射1次,可对HL-60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细胞部分凋亡;经15m JUV照射1次或2~10 m J照射2次(每次间隔5 d),多数HL-60细胞出现裂解或细胞完全死亡,不能再恢复增殖;10 m J组细胞UV照射1次后第1天开始出现死亡,细胞死亡率在照射后第3天达最高值,随着培养的继续,细胞死亡率逐渐降低,照射后第3天细胞死亡率与其他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照射对HL-60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与高剂量UV照射治疗相比,较低UV照射剂量的重复照射也能杀伤HL-60细胞,诱导HL-60细胞的死亡。
彭荷玲杨在东刘宏涌李卫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株细胞死亡
布拉酵母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布拉酵母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变化情况、胃肠功能障碍及腹泻发生率以及患儿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血浆D-乳酸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22.2%;观察组患儿腹泻发生率为15.6%,对照组为33.3%,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拉酵母对重症肺炎患儿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胃肠功能障碍及腹泻发生率。
贺艳军祁青莲肖力杨在东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
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婴幼儿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及降钙素原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婴幼儿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休克和病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万U·kg-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中静脉滴注,q8h。2组均5 d为1个疗程。2组患儿分别于入住ICU时及治疗5 d后采集静脉血4 mL,测定TNF-α、IL-1及PCT,观察治疗前后TNF-α、IL-1及PCT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IL-1、TNF-α和PCT水平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5 d后IL-1、TNF-α和PCT分别为(86.48±17.29)pg·L-1、(105.86±20.79)pg·L-1和(5.33±0.85)ng·mL-1,对照组治疗5 d后IL-1、TNF-α和PCT分别为(112.34±18.54)pg·L-1、(189.04±28.36)pg·L-1和(8.54±1.43)ng·mL-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婴幼儿IL-1、TNF-α及PCT有明显降低作用,从而能改善患儿的预后。
肖成伟杨在东张小芹陈源浩
关键词:乌司他丁婴幼儿脓毒性休克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