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华
- 作品数:18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青海生态环境损失分析与补偿措施初探被引量:5
- 2003年
- 杜青华
-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补偿法制建设经济损失环境污染
- 青海省扶贫开发思路、目标及对策被引量:6
- 2010年
-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劳动生产力以及文化科技素质较低,青海一直是全国扶贫范围广、程度深、类型典型、扶持难度较大的一个贫困区域。本文通过对"十二五"时期青海扶贫开发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设计了"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原则、目标以及区域重点任务,提出了青海"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对策建议。
- 孙发平杜青华陈志苡
- 西部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2025年
- 西部地区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短板不足和迫切需求。202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考察时,多次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重要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中,如何更准确认识和把握西部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禀赋优势,处理好传统优势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破解创新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不足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西部地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中,西部地区和区域经济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围绕"西部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讨论。
- 陈之殷陈恒贾若祥黄庆华许峰杜青华
- 关键词:区域经济研究西部大开发传统优势产业资源禀赋生产力
- 青海省“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问题分析——基于城乡居民消费热点转化视角的思考
- 2012年
-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宏观经济体制转轨逐步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的大背景下,青海城乡居民消费模式的转变升级过程与全国其他省(区)保持了基本一致的发展态势,先后经历了供给式消费、温饱型消费、小康型和富裕型消费的阶段。"十二五"时期,在城乡居民城镇化、人口老龄化、教育程度高级化、家庭结构小型化等趋势下,科技、文化、医疗、旅游、物流、休闲等行业将逐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消费品流通体系、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结构、完善城镇化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新兴消费方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促进青海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发展保障。
- 杜青华詹洛
- 关键词:城乡居民
- “四个转变”是新形势下青海改革发展的最新创新性成果被引量:2
- 2017年
- "四个转变"新思路,作为新形势下青海改革发展的最新创新性成果,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体现了辩证统一的哲学思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努力实现"四个转变"的实践中,应把握好几个重大关系,才能实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推动青海改革开放的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 孙发平杜青华王亚波
- 基于对口帮扶政策的青南地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积极探索和研究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建立东部发达地区和青海产业转移的新平台,有助于整合区域优势和优化空间布局,推动青海区域协调发展和青南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本文基于对口帮扶政策以及飞地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青南地区特殊区情,提出了发展飞地经济的区域模式和路径模式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 苏海红杜青华
- 关键词:对口帮扶飞地经济
- 旅游业与青海第三产业发展
- 2001年
- 翟松天杜青华
- 关键词:第三产业旅游业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服务质量
- 简论自然生态系统效应的特性
- 2005年
-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母体效应、基础效应、自生自溢效应、共享效应、可复活效应和灾害效应等六个不同的层面,对自然生态系统效应的特性作了一些理论的探讨和分析。
- 翟松天杜青华
- 关键词: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 青海东部干旱山区扶贫对策研究——基于乐都县李家乡自我发展能力视角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论文以乐都县李家乡为研究对象,在典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就"十二五"时期青海东部干旱山区亟待解决的贫困群体分层问题、自我发展能力培育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扶贫开发方式选择问题和劳动力培训转移长效机制完善问题等五个方面的新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杜青华窦国林
- 关键词:扶贫开发自我发展能力
- “十三五”期基于精准脱贫视角的青南藏区产业脱贫路径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青南藏区是全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藏区纯牧业区,也是青海"十三五"期能否顺利实现提前整体脱贫的难点地区,具有经济发展水平、三次产业发展水平、农牧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以及生态保护与建设责任重大的"五落后一重大"特点。"十三五"期,坚持市场导向与政策扶持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生态畜牧业发展为核心,结合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业、高原生态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畜产品加工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是加快青南藏区产业脱贫的现实选择。通过创新产业脱贫模式,对产业脱贫政策自身机制和产业脱贫具体实施层面进行调整创新,将产业脱贫重点由以往的"重生活"向"重生产、重发展、重生态"的转变,形成政府扶持引导、企业主导、贫困人口积极参与的产业脱贫新格局,才能取得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实效。
- 苏海红杜青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