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祥

作品数:39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2篇姑息
  • 16篇癌症
  • 13篇晚期
  • 9篇姑息性
  • 8篇晚期癌
  • 8篇晚期癌症
  • 8篇姑息关怀
  • 7篇症状
  • 7篇姑息医学
  • 6篇生命
  • 6篇关怀
  • 5篇疼痛
  • 5篇癌症晚期
  • 5篇病人
  • 4篇症状治疗
  • 4篇癌痛
  • 3篇心理
  • 3篇镇痛
  • 3篇肿瘤
  • 3篇综合征

机构

  • 31篇四川大学华西...
  • 8篇四川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牛津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李金祥
  • 18篇蒋建军
  • 15篇陈慧平
  • 6篇张川
  • 5篇郑志洁
  • 4篇王晶
  • 4篇黄俊波
  • 4篇韩俗
  • 4篇龚琴琴
  • 3篇罗月
  • 3篇刘小立
  • 3篇彭伟
  • 2篇徐家林
  • 2篇吴进
  • 2篇刘艳
  • 2篇邓春美
  • 2篇邱芳
  • 2篇贾艳皊
  • 1篇周葵
  • 1篇郑利超

传媒

  • 11篇中国医刊
  • 10篇实用疼痛学杂...
  • 9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华疼痛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6
  • 11篇2005
  • 1篇200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诊断干燥综合征腮腺病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外分泌腺如腮腺、泪腺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常受累且程度较重。由于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确,诊断标准尚有争议。本文将对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在干燥综合征声像特征及应用加以综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随访提供参考。
苟加梅蒋建军陈琴李金祥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腮腺超声造影
晚癌患者口服吗啡
李金祥
中国肿瘤科/老年科大夫对姑息医学的态度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肿瘤科大夫、老年科大夫对姑息医学的态度,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姑息关怀模式掌握基本的信息资料,为在我国更好的开展姑息医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提问,与被调查者讨论,并针对性地引申提问,然后将整个会谈的内容录音,再书面整理。[结果]大约80%的医生对姑息医学缺乏认识,没有认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导致:医疗资源浪费严重;不能识别、评估濒死;对很多终末期症状处理不恰当;癌性疼痛使用麻醉性镇痛剂的方法仍存在误区;病人精神心理和宗教问题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患者的自主权未能得到尊重和确认;尚未对幸存者开展居丧服务,与病人和家属的交流尚待改善等。[结论]在我国开展和实施姑息医学这一医学分支学科,将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人和家属的生存质量,为国家、家庭节约医疗经费开支,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邱芳李金祥陈慧平
关键词:姑息医学
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被引量:19
2020年
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癌痛和爆发痛,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快速调整。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突出了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特色和皮下途径给药的独特优势,PCA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先设置给药参数,由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镇痛技术,PCA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并有效镇痛,及时治疗爆发痛。皮下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良好,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和首过效应;可选择的皮下穿刺部位多,不受血管条件的限制;皮下留置针可较长时间留置,微量药物不易蓄积。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由口服转换为皮下途径给药的等效剂量为2∶1,按照此计算等效剂量的2/3量开始实施PCSA,然后再进行个体化滴定。在选择微创给药方法治疗癌痛时,可优先选PCSA。
刘小立宛春甫马柯金毅薛朝霞程志祥邹慧超李金祥刘慧姚鹏孙涛路桂军司马蕾谢广伦段宝霖王立奎史学莲
关键词:癌痛
癌症晚期/生命有限患者的姑息性镇静治疗(五)被引量:2
2014年
一旦作出镇静治疗的决定,还要进一步考虑诊断逼近死亡,尝试应用预后指数作为指导.患者逼近死亡时必须同时对家属提供支持,“给死亡以机会”是理性的.后事的关怀包括出具死亡证明书等,以及对家属的难题提供专业化的帮助.照护者也需要支持,对各种照护者都必须提供相同心理的对待;要与他们进行优良的交流,指导他们,为他们提供反映事件发生的机会.患者死亡之后帮助他们回顾反省完整的经过,分析和找出能够提高的地方,从而提升整体的关怀质量.
李金祥陈慧平谭芳周静波龚琴琴彭伟
生命末期癌症患者难治性痛苦的姑息性镇静
2015年
目的研究癌症末期患者难治性痛苦的姑息性镇静(Ps),为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调查癌症末期患者3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Ps治疗分成两个组,行Ps者采用五级阶梯镇静方法;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与生存期、药物种类和剂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Ps常见指证是难治性疼痛(96.3%)、谵妄(82.7%)等,常用的咪达唑仑每日平均剂量为20mg。PS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d,较未接受组(8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末期患者应用Ps治疗难治性痛苦是安全和有效的,且Ps不会缩短生存期。
李金祥陈慧平吴艳王晶王仙凤叶继彬彭伟
关键词:咪达唑仑癌症末期姑息疗法临终关怀医疗
姑息关怀服务指南之症状治疗(二)
2008年
2.2.3.3口服吗啡的具体方案 方案1:普通(速释)吗啡片剂或溶液 4h1次“按时”规则给予,间隔时间不短于1h; 1~2d以后.如果患者仍有疼痛向上调整剂量: 按调整后的剂量继续4h1次“按时”规则给予,突破性疼痛时“按需”给予相同剂量;
陈慧平李金祥蒋建军Robert G. Twycross
关键词:姑息关怀
姑息治疗乳癌晚期伴广泛转移一例报道
2003年
李金祥郑志洁唐婧徐家林刘艳
关键词:姑息治疗并发症
微泵联合用药治疗癌痛及其他痛苦症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本课题研究注射器驱动泵(微泵,syringe driver/micro-pump)联合用药连续皮下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fusion,CSCI),以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控制其他难治性痛苦症状,为建立我国姑息医学模式及治疗指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40例疼痛评分≥7分、预期生存期≥30d、伴有其他难治性痛苦症状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采用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分别先后给予口服盐酸吗啡缓释片和使用微泵联合用药,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比较微泵皮下给予吗啡与口服吗啡的疼痛减轻分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泵联合用药控制疼痛及其他痛苦症状的缓解率优于口服联合用药。[结论]微泵联合用药的镇痛治疗效果优于口服吗啡缓释片,不良反应较少,能较好的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和其他痛苦症状。
张川陈慧平李金祥邱芳董华琼张宗艳
关键词:晚期癌症镇痛微泵
36例姑息性镇静治疗用于晚期癌症合并难治性生存痛苦患者的护理体会
本文通过36例晚期癌症合并难治性生存痛苦的患者应用姑息性镇静治疗的护理,总结了姑息性镇静护理临床经验,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刘晓英黄俊波李金祥贾艳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