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西祥

作品数:35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著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辩证法
  • 10篇证法
  • 10篇辩证
  • 9篇主义
  • 8篇哲学
  • 6篇黑格尔
  • 5篇马克思主义
  • 5篇拉克劳
  • 5篇后马克思主义
  • 4篇视域
  • 4篇历史辩证法
  • 3篇德里达
  • 3篇社会
  • 3篇社会主义
  • 3篇唯物
  • 3篇逻辑
  • 3篇马克思历史辩...
  • 3篇马克思哲学
  • 3篇解构
  • 3篇幻象

机构

  • 29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卢布尔雅那大...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33篇李西祥
  • 3篇乔荣生
  • 1篇孙迪亮
  • 1篇李景源

传媒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教学与研究
  • 3篇哲学动态
  • 3篇哲学研究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郑州轻工业学...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实事求是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全国青年哲学...

年份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研究
本书试图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一种以辩证法为核心概念,以现实活动的人类为主体和本体的新解读,把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为以人类实践活动为枢纽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理解的辩证世界观。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一种既...
李西祥
解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中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选择,最终坚定地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笔者无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做细枝末节的分析和描述,而试图从哲学的维度来思考,中国何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
李西祥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七大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
文献传递
阿多诺与后马克思主义:否定的辩证法之历史回响被引量:4
2017年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和非同一性哲学激进地批判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一性哲学,成为以反同一性为主要理论旨趣的后现代思潮的先驱,并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思想倾向具有隐秘的关联。借助齐泽克对阿多诺和拉康精神分析的内在关联的阐释,可以看出阿多诺不仅是后现代思潮的重要先驱,而且是拉康精神分析的思想先驱,从而也是深受后现代主义和精神分析影响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先驱。
李西祥
关键词:阿多诺后马克思主义
论作为哲学命题的“解放思想”被引量:3
2009年
解放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它极为本质地关联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思想来看,解放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理解解放思想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意蕴和基本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李西祥李景源
关键词:哲学命题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异化、劳动与自由被引量:1
2016年
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理论是对人的类本质及其社会历史属性的科学揭示。基于这一理论,马克思阐释了人的本质的多维内涵。在劳动这个对象性的实践活动推动下,人自身的发展必将经历前异化、异化和后异化三个阶段。前异化阶段对应的是原始社会时期。在这个阶段,人与自然之间基本上是一种天然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具有血缘和宗亲的互相依赖性。异化阶段对应的是资本私有制,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以货币为中介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使得整个社会成为资本主导下的物的王国,货币和资本反过来成为支配和奴役人的社会力量。后异化阶段是指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超越资本统治的更高社会发展形态中,人的类本质得到了最为充分的绽放。人不再受物的宰制,人与人之间的阶级矛盾及其对立也被消解,每个人的发展成为其他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发展的这三重形态跃迁与人类社会的三大形态转换,二者深层契合并且有机统一。究其实质,这是立足于劳动实践的人自身类本质力量的必然发展过程。
李西祥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理论
我们应该在何种意义上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被引量:11
2015年
我们应该在何种意义上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这是一个极为本源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看,虽然黑格尔的辩证法的表现形式采取了思维范畴的抽象形式,采取了逻辑学的形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但在这一形式的表象之下,黑格尔的辩证法归根结底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辩证法。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对社会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反思和把握,是社会历史的辩证法。
孙迪亮李西祥
关键词:黑格尔辩证法
从卑俗到崇高——论拉康之“对象a”到齐泽克之“崇高对象”的嬗变逻辑被引量:3
2014年
对象a是拉康晚年提出的哲学范畴。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中的崇高对象,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对象a关系非常密切,崇高对象就是对象a在现实世界——即拉康所谓幻象\符号界\象征界中的赋形。如果说理解对象a是破解拉康哲学理论的关键,那么破解对象a到崇高对象的逻辑,则尤为重要。对象a是一个幽灵式的虚在,但它通过崇高的位置、幻象的座架、双重的欺骗这三位一体的幻象机制,现形为崇高之物,它由一个卑俗的虚无的幽灵,现身为崇高的实在的实存之物。通过安提戈涅、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中的犹太人、国王等例证,齐泽克有力地论证了崇高对象的生成过程。理解对象a的嬗变逻辑,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拉康的精神分析哲学奠定了基础。
李西祥
关键词:幻象
黑格尔对决海德格尔
2017年
黑格尔、海德格尔和拉康哲学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联。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的批判,一方面是黑格尔思想内核中存在着一个他所未曾思考过的张力和对抗,另一方面是黑格尔的否定性概念缺乏现象学的维度。但是海德格尔的批判错过了要点。海德格尔未能思考黑格尔的自我相关的否定性,即主体的先验的痛苦。这也正是拉康批判海德格尔的原因。通过对海德格尔语言观的批判,拉康提出语言是"折磨之家",而主体就是无意识的、实在界的主体。对拉康而言,不仅我思不能被还原为纯粹思想的自我透明性,而是悖论性地我思是无意识的主体、是快感的实在界闯入其中的在存在秩序中的裂隙/切口。
斯拉沃热.齐泽克李西祥
关键词:黑格尔我思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视域里的“现实的个人”被引量:5
2008年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逻辑起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了多重理论规定,奠定了马克思历史观的起点。由此,马克思历史观超越了历史上其他的历史观,创立了以现实的人与人类为本体的历史辩证法。
李西祥
关键词:历史辩证法历史观逻辑起点
社会现实的解构:幻象、现实、实在界被引量:12
2012年
社会现实似乎是一个不证自明的范畴。拉康和齐泽克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我们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激进解构。在拉康和齐泽克的精神分析理论看来,现实乃是一个幻象建构,经由这个幻象建构,遮蔽了实在界,使我们具有了现实感。而这个实在界被幻象所遮蔽的过程,就是符号化的过程,它是经由黑格尔式的空洞姿势所达到的。正是通过一个纯粹的空洞姿势,一个纯粹形式转化,实在界被符号化,成为我们的社会现实。
李西祥
关键词:解构社会现实幻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