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蔚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治疗
  • 1篇动力疗法
  • 1篇影像
  • 1篇止血
  • 1篇止血效果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窦
  • 1篇上颌窦底
  • 1篇上颌窦外提升
  • 1篇上颌窦外提升...
  • 1篇提升术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头颈部肿瘤
  • 1篇凝血
  • 1篇肿瘤
  • 1篇黏膜
  • 1篇黏膜下
  • 1篇疗法

机构

  • 4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石首市人民医...
  • 1篇松滋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李蔚
  • 2篇章宏毅
  • 2篇田薇
  • 2篇蒋文
  • 1篇刘美凤
  • 1篇姜传前
  • 1篇马理
  • 1篇张卓
  • 1篇毛杰
  • 1篇王全法
  • 1篇邓亚丁
  • 1篇李瑰琦
  • 1篇周鑫才
  • 1篇张清林
  • 1篇杨承
  • 1篇曾松
  • 1篇张琼

传媒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光动力疗法与地塞米松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的短中期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病人60例,以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以光动力疗法治疗病损部位;对照组予以地塞米松溶液(5 mg/100 mL)每日2次含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的病损愈合情况、病人自觉症状以及治疗后1年、2年的复发率。结果两组病损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试验组与对照组自觉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5.4)%比(39.3±14.1)%,P<0.001],治疗后4周两组自觉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停治疗后1年、2年累积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均能显著促进病损愈合,光动力疗法在短时间内缓解病人疼痛症状方面效果不够显著,但最终效果堪比一线药物地塞米松,且复发率低,可推广使用,尤其可作为激素治疗无反应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的替代疗法。
李蔚王文静章宏毅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地塞米松
口服抗凝剂患者拔牙创缝合止血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缝合拔牙创对口服抗凝剂患者拔牙后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正在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且需要拔牙的患者43例,术前调整抗凝剂的抗凝强度即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值在2.0~3.0,随机分成两组,23例拔牙后水平褥式缝合两侧牙龈止血(缝合组),20例拔牙后不缝合(未缝合组)。31例未服用抗凝剂患者作为对照组,拔牙后不缝合创口。拔牙后均咬纱球压迫止血30 min。结果缝合组术后出血1例,出血发生率为4.35%(1/23);未缝合组术后出血6例,出血发生率为30.00%(6/20);对照组术后出血2例,出血发生率为6.45%(2/31)。3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18,P=0.016);对照组与缝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739);未缝合组与缝合组(χ2=5.165,P=0.023)、对照组(χ2=5.097,P=0.0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调整INR值在2.0~3.0,在不停止抗凝治疗情况下,采取缝合拔牙创口措施,可有效避免拔牙后出血。
李瑰琦蒋文姜传前田薇李蔚
关键词:拔牙术抗凝血治疗
上颌窦底黏膜下放置传统成骨诱导剂及人工骨粉提升上颌窦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探讨一种快速、高效的上颌窦底垂直高度增加骨的方法。方法:将需行上颌窦外提升的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实验组采用传统的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磷酸钠、维生素C)+人工骨粉填充上颌窦底;对照组采用人工骨粉填充上颌窦底,分别在术后即刻、术后1周、1月、2月、3月、6月拍曲面断层X线片,了解骨生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X线片测量后作两组患者上颌窦增高值的比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影像学检查发现实验组成骨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实验组在3月时基本上即为成熟骨影像资料,对照组在3月时成熟骨基本形成,中间部分有少量低密度影,约占总面积15%,定位影像测量数据显示,实验组术中上颌窦底骨量平均增高11.0333 mm,对照组为10.0444 mm,统计学比较显示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传统成骨诱导剂+人工骨粉提升上颌窦底的方法,在快速成骨及成骨的有效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人工骨粉上颌窦底填充法。
章宏毅周鑫才邓亚丁刘美凤毛杰张清林马理田薇张琼李蔚曾松杨承王全法张卓
关键词:上颌窦外提升术
头颈部肌内黏液瘤被引量:2
2013年
头颈部肌内黏液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不易复发,偶可伴发骨纤维性结构不良,因而有必要与其他软组织黏液瘤区分开。本文就其病因、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作一综述。
李蔚蒋文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影像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