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病
  • 2篇肾功能
  • 2篇肾功能衰竭
  • 2篇小儿
  • 2篇急性肾功能
  • 2篇急性肾功能衰...
  • 2篇功能衰竭
  • 2篇儿童
  • 2篇败血症
  • 2篇并发
  • 1篇低渗
  • 1篇低渗溶液
  • 1篇血症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肾病
  • 1篇原发性肾病综...
  • 1篇肾病并发
  • 1篇肾病综合征
  • 1篇投药
  • 1篇综合征

机构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李菁
  • 3篇潘晓娴
  • 3篇曾爱红
  • 3篇马广伟
  • 2篇魏仁桂
  • 2篇陈述枚
  • 1篇莫恩明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新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儿IgA肾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小儿IgA肾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 6例小儿IgA肾病并发ARF的临床与病理资料。 结果 本组IgA肾病患儿并发ARF的发生率占我科同期IgA肾病患儿的 2 3 1% ;ARF好发于学龄期 ,临床表现多为肉眼血尿及大量蛋白尿 ,血肌酐平均为 2 89μmol/L ,病程平均 16天 ,均无需透析治疗即可痊愈 ,病理分级以Ⅱ级为主 ,远期追踪无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结论 小儿IgA肾病并发ARF发生率不低 ,治疗适当 ,肾功能可以逆转。
李菁魏仁桂陈述枚
关键词:IGA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儿童病理特征
儿童53例败血症病原学分析及细菌耐药监测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近年儿童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 5 3例儿童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检出率最高 ,占 47 2 % ,其中金葡球菌占 13 2 % ,表皮葡萄球菌占 2 2 6 % ,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分别占检出菌的 9 4%、7 5 %、7 5 %。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 96 0 % ,其中金葡球菌高达 10 0 0 % ,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 80 0 % ,绝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对环丙沙星及万古霉素敏感 ,已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重视儿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其耐药性监测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细菌耐药现象发生的重要环节。
曾爱红潘晓娴李菁马广伟
关键词:败血症病原菌耐药儿童
小儿绿脓杆菌败血症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绿脓杆菌败血症病死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3年间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14岁以下绿脓杆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和腹泻为最常见的初始症状。病死率与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是否化疗和使用激素、白细胞数无关(P>0.05),而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无严重并发症、有无低钠血症、高血糖症、血小板减少及有无敏感抗生素联合用药有关(P<0.05)。结论绿脓杆菌败血症是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的常见危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极高,早期经验性联合应用抗绿脓杆菌抗生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曾爱红莫恩明李菁马广伟潘晓娴
关键词:绿脓杆菌败血症
低渗口服补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64例被引量:1
2001年
0 引言感染性腹泻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居儿童主要死因第4位,口服补液疗法作为20世纪70年代最重要的医学进展,应用至今明显降低了腹泻病的死亡率,但迄今为止,理想的口服补液溶液(oral
曾爱红潘晓娴李菁马广伟
关键词:肠炎轮状病毒感染低渗溶液投药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危险因素初探
1998年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92例INS患儿中并发ARF的14例和未并发ARF的56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INS患儿ARF发生率为3.6%;并发ARF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低血容量或存在低血容量诱因。结论:在INS活动期应及时纠正高血压及低血容量.去除低血容量诱因。
李菁魏仁桂陈述枚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