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玉
- 作品数:36 被引量:231H指数:8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经理权力能够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被引量:3
- 2013年
- 基于中国制度背景与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笔者从经理年龄、经理任期和经理持股比例三个方面,以2006年~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经理权力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合一的概率越高;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董事会中不领薪酬董事的比例越小;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董事会会议召开次数越少。这说明经理权力是影响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它对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 李红玉陆智强姚海鑫
- 关键词:董事会独立性内部治理机制
- 管理级次、经理选拔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
- 企业代理成本一直以来就是一项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区别于私有企业的一些显著特征,来探究国有企业的额外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某些隐性代理成本.这种国有企业特有的隐性代理成本主要是由目...
- 李红玉
-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
- 管理级次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被引量:4
- 2009年
- 与私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由于所有者缺失、政府干预等因素导致代理成本过高的问题更加突出。在政府对国有企业实行薪酬管制的情况下,经理的才能和努力难以从货币薪酬中得到补偿,在职消费、过度投资成为国有企业经理的替代性选择,国有企业内部的代理问题比私有企业更加严重。这种国有企业特有的隐性代理成本主要是由目前国有企业管理级次过长所引起的,应从减少国有企业管理级次、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以及加大对国资委的激励等多方面出发,使得国有企业内部产权明晰、管理层次扁平化,从而降低国资委同国企经理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最终实现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
- 张肃珣李红玉
-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
- 基于风险角度下优化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被引量:1
- 2017年
- 基于2010—2015年我国150家农村商业银行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风险的影响,以定位农村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提出规避农商行风险建议。结果显示:一级核心资本中,盈余公积和一般风险准备比例提高能有效化解风险;资本结构内部的股权结构对风险影响并不显著,显示了我国农商行股权结构的严重缺陷,且员工股提高将带来高风险;内部的债务结构存款占比越高,风险越高。
- 祁慧君李红玉
- 关键词:资本结构实证检验
- 董事会结构与经理薪酬关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经理人的薪酬激励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研究热点。对经理人进行薪酬激励可以降低股东与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如何更好地激励经理,进而降低代理成本,影响着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文章从董事会结构出发,以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经理薪酬的决定因素以及制约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结论及建议。
- 姚丽琼李红玉
- 关键词:经理薪酬代理成本董事会结构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ECT图像重建算法研究
- 在80年代被提出来的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Technology,ECT),是用来探究被测管道或者区域中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物体的分布情况。ECT技术凭借其简单...
- 李红玉
- 关键词:ECT图像重建卷积神经网络
- 文献传递
- 经理超额薪酬:权力腐败抑或人力资本溢价被引量:8
- 2012年
- 文章以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公司经理是否会利用自身权力获取超额薪酬,以及公司是否会向具有管理才能的经理支付人力资本溢价。研究发现:(1)在经理权力较大的企业中,经理所获得的超额薪酬较高。(2)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经理的管理才能越高,企业向其支付的超额薪酬越多。据此,文章认为经理超额薪酬的产生并不仅仅源于经理权力腐败,而是由多种因素所共同形成的。
- 陆智强李红玉
- 关键词:权力腐败
- 新准则实施前后每股盈余信息含量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本文以2007年1月1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为基本事件,采用事件研究法,以拥有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观察第34号每股收益准则实施前后未预期盈余符号与累积超额回报符号之间相关性,从而验证每股收益会计准则的信息含量。结果发现,未预期盈余符号与累计超额回报之间显著负相关,未预期盈余为正的好消息未能引起正向的市场反应。
- 王菁华李红玉梁旭雯刘露露
- 关键词:稀释每股收益信息含量事件研究法
- 谈判优势、控制权收益与大股东初始持股比例——来自中国865家村镇银行的经验证据被引量:8
- 2017年
- 本文针对"主发起行制度"下,村镇银行大股东初始持股比例的现实差异和既有研究不足,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和博弈分析思路,引入拓展的纳什谈判模型,从谈判优势和控制权收益相结合的视角,构建解释大股东初始持股比例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进而运用中国865家村镇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理论模型推论与假说发现:村镇银行创立阶段,大股东具有利用谈判优势,提高初始持股比例的倾向;控制权收益增加,对其具有抑制作用,且大股东谈判优势越强,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但并不会改变大股东追求较高初始持股比例的基本趋势。然而,从村镇银行发展角度出发,大股东应降低初始持股比例,尤其是在控制权收益较高、谈判优势较低情况下,更应如此,至少不应超出其所拥有的谈判优势。本文不仅直接支持了调低村镇银行大股东初始持股比例的政策,提出了完善我国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的对策建议,而且创新了公司股权结构形成机制研究视角,完善和深化了既有研究。
- 熊德平陆智强李红玉
- 关键词:控制权收益村镇银行大股东
- 所有权性质、政治关联与股权转让溢价
- 2010年
- 本文以2004—2006年间发生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事件为样本,研究所有权性质、政治关联对股权转让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的协议转让溢价显著高于民营企业股权的转让溢价。这说明,由于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对国有股权监管力度较大,以及国有股权受关注较多,使得国有股权在协议转让过程中会出现较明显的溢价。研究还发现,无论国有股权还是民营企业股权,协议转让溢价与公司的政治关联均负相关,这表明政治关联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公司国有股权的运作,还可能影响民营股权的价值。
- 陆智强李红玉
- 关键词:所有权性质政治关联协议转让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