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乌鲁木齐地区维、哈、蒙族健康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
- 阿丽娅冷兴文陈瑞英李红蒋银花
- 探讨了不同种族之间VDR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民族骨质疏松基因的差异。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区维吾尔、哈萨克、蒙古三个民族健康妇女做VDR基因检测,获得并确定各民族VDR基因类型、频率分布构成比。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区维吾尔族,哈萨克...
- 关键词:
-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骨质疏松多态性分布
- 我国维吾尔族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研究我国维吾尔族妇女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和骨密度、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30例维吾尔族妇女进行VDR基因分型。并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BMD)仪的检测。结果 VDR基因检出bb、Bb、BB,基因型分别为60%、33.3%、6.7%。bb、Bb、BB基因型的BMD分别降低为61%(11/18)、50%(5/10)、50%(1/2)。结论 就调查例数而言:中国维吾尔族妇女VD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bb基因型最多,其次为Bb型,BB型仅占6.7%。BMD检测显示BMD降低以bb型较显著、Bb型次之。
- 阿丽娅冷兴文陈瑞英李红陶国枢张红红刘建伟高宇红
-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骨密度基因多态性维吾尔族妇女
- 我国蒙古族与汉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为研究我国汉族与蒙古族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79例健康汉族人及105例蒙古族健康人进行VDR基因检测。结果 中国蒙古族105例,bb型54例(51.42%),Bb型45例(42.85%),BB型6例(5.71%);汉族179例,bb型162例(90.50%),Bb型17例(9.50%),未见BB型。结论 中国蒙古族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中国汉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
- 陈瑞英冷兴文阿丽娅李红蒋银花陶国枢张红红刘建伟高宇红
- 关键词:蒙古族汉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基因分布
- 我国维吾尔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我国乌鲁木齐维吾尔族妇女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分布,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基因型频率分布。为从VDR基因水平研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55例维吾尔族、179例汉族健康妇女进行VDR基因检测。结果 维吾尔族55例中bb型40例(72.72%),Bb型12例(21.81%),BB型3例(5.45%),汉族179例,bb型162例(90.50%),Bb型17例(9.50%),未见BB型。结论 中国维吾尔族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中国汉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 阿丽娅陈瑞英冷兴文李红陶国枢张红红刘建伟高宇红
- 关键词:维吾尔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基因分布
- 我国哈萨克族与汉族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为研究我国哈萨克族与汉族维生素 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布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对哈萨克族 (年龄 5 0± 2岁 )的健康妇女 93例 ,和汉族 (年龄 5 9± 3岁 )健康妇女 179例进行 VDR基因检测 .结果 在中国哈萨克族 93例中 ,bb型 44例 (4 7% ) ,Bb型 45例 (4 8% ) ,BB型 4例 (4 % ) ;在汉族179例中 ,bb型 16 2例 (90 % ) ,Bb型 17例 (10 % ) ,未见 BB型 .结论 中国哈萨克族 VDR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汉族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5 ) .
- 陈瑞英冷兴文阿丽亚李红蒋银花陶国枢张红红刘建伟高宇红
- 关键词:受体维生素D基因多态性哈萨克族
- 老年冠心病133例血浆P物质探讨
- 1999年
- 陈瑞英邸亚新冯秀清王永胜李红李淑英余一
- 关键词:冠心病P物质放射免疫测定老年人
- 乌鲁木齐地区妇女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密度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冷兴文陈瑞英阿丽娅李红蒋银花陶国枢张红红刘建伟高宇红
- 关键词:骨密度维生素D受体绝经骨质疏松
-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过氧化脂质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观察
- 1996年
- 邸亚新陈瑞英李红许信成
- 关键词:高血压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