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安
-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修武传统戏曲源流述考
- 2013年
- 豫西北修武县传统戏曲搬演历史久远,据此域出土的戏曲文物而论,金代则已出现杂剧大曲和杂剧院本演出形式,明清时期戏曲演出多留痕迹,此域怀梆艺术于清末民初达到鼎盛,成为乡民文化认同的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此域戏曲的繁荣和多样化。新世纪前后,受戏曲生态变迁、经济观念影响及大众文化冲击,修武戏曲步履维艰,戏曲种类及戏曲班社大为减少,演员群体和受众群体趋于老龄化,有断层之危。
- 李海安
- 关键词:地方戏曲戏曲文献田野调查
- 怀梆音乐形态述略被引量:1
- 2009年
- 怀梆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梆子腔系,除拥有梆子剧种音乐程式化的共性外,作为地方剧种,它有区别于其他剧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和地方品性。其唱腔的方言声调化、丰富的戏曲音乐、真声为主辅以假声拖腔的演唱特色等共同构建了怀梆艺术的本体音乐形态。
- 李海安
- 关键词:戏曲本体音乐形态
- 豫西北“两家闲”戏源流考辨被引量:2
- 2012年
- "两家闲"流传于豫西北地区,囿于源流受"二夹弦"之讹传而导致诸多戏曲典籍未加记载,甚至覃怀各县戏曲志亦无只言片语。从音乐形态及传播路径考察表明,曾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地区民众文化表征的"两家闲"应属落腔体系,但其行腔却与武安落子、内黄落子、山西上党落子有着较大不同,可谓之怀庆落子。
- 李海安
- 关键词:戏曲源流考辨
- 赵玉清怀梆唱腔特色形成初探被引量:2
- 2010年
- 怀梆艺术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梆子腔体系,因流传于古怀庆府地区而得名。怀梆艺人特别重视唱腔的创设和自我唱腔特色的形成。文章对怀梆传承人赵玉清的唱腔创承缘由及唱腔特色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 李海安
- 关键词:怀梆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 河南民营戏班搬演语境论析被引量:1
- 2010年
- 一、引言
戏班是戏曲演员的一种组织形式,对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在高度商业化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戏曲班社组织最早出现约于宋朝,"宋人称宫廷小儿舞队为‘小儿班’,所以也有可能把杂剧艺人称为‘杂剧班’。"①民间演剧班社则被称为"路岐班",由民间艺人组成,以赶庙会、跑江湖演出为其主要活动形式。②其演出形式谓之"打野呵",
- 李海安
- 关键词:戏班语境论戏曲演员民间艺人演出形式
- 豫西北修武关帝庙戏楼及民间演剧述论被引量:2
- 2017年
-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座落在太行山南麓。东毗获嘉县,南邻武陟县,西至博爱县,北接山西陵川县,东北与辉县为邻,西北同山西晋城接壤。此域西周武王时由宁易名为修武。秦始以修武置县,属河内郡。三国属魏晋。北魏时分修武县为南、北,北齐复合为一。隋隶属河内郡,唐、五代及宋因之,仍隶属河内郡。元属怀庆路,明、清均属怀庆府。1辖县城集、待王镇集、承恩镇集、五里源集、宣阳驿集、新安镇等六集镇,二百余乡村。
- 李海安
- 浅谈歌曲演唱的声情并茂被引量:2
- 2006年
- “声情并茂”是歌曲演唱所要达到的完美境界,文章从七个方面就如何使歌曲演唱更好地体现出“声情并茂”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 夏敏李海安
- 关键词:声情并茂声乐歌唱
- 豫西北清代民间演剧史料考略——以戏曲碑刻为主的考察被引量:4
- 2014年
- 豫西北古为覃怀之地,此地历史悠久。现广大乡村存现着大量碑刻,其中以清代为多,民间演剧活动亦多见诸于其中,内容涉及戏楼或舞楼创建或重修、祭祀演剧语境及神庙民俗文化生态等多方面,颇具地方特色,是了解和研究此域清代民间演剧活动及演剧民俗的珍贵文献资料。
- 李海安
- 关键词:清代民间演剧
- 怀梆艺术研究综述被引量:3
- 2009年
- 怀梆艺术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梆子腔体系。文章就前人对怀梆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试图从中找出拓展怀梆研究的新视野、新方向,为抢救濒危剧种尽一份力量。
- 李海安
- 关键词:戏曲
- 戏曲碑刻中的豫西北明代民间演剧史料述考
- 2016年
- 豫西北,明一代以怀庆府谓之,此域民间演剧活动历史悠久,然官方文献及地方史志鲜有记载。田野考察所见金石碑刻,内容涉及舞楼、戏楼的创建、创修或重修及明代演剧生态、民间信仰等内容,可补此域明代演剧史料阙如之憾,亦是考察和研究此域明代民间民俗文化珍贵的史料。
- 李海安
- 关键词:明代民间演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