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2篇心房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后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植入
  • 2篇植入后
  • 2篇死后
  • 2篇起搏
  • 2篇起搏器
  • 2篇缺血
  • 2篇间期
  • 2篇交感
  • 2篇交感神经
  • 2篇梗死
  • 2篇房颤
  • 1篇电生理
  • 1篇顶点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8篇李晶洁
  • 2篇冯薇
  • 1篇黄永麟
  • 1篇李晶洁
  • 1篇曲秀芬
  • 1篇喜杨
  • 1篇赵钢
  • 1篇刘晓辉
  • 1篇于彦伟

传媒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的重构现象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交感神经重构机制及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抗酪氨酸羟化酶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心肌梗死后 3d、 7d、 30d及普奈洛尔干预后的左心室梗死周围、室间隔和右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的密度和范围。结果 心肌梗死后 3d ,交感神经支配密度在梗死周围和室间隔中降低 ,在右心室中增加 (P <0 0 5 ) ;心肌梗死后 7d ,梗死周围、室间隔和右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密度和范围均增加 ;心肌梗死后30d时上述变化更加明显 (P <0 0 1)。普奈洛尔促使心肌梗死后各部位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的范围趋于正常化 ,并降低室间隔和右心室中的交感神经支配密度 (P <0 0 1)。结论 左心室心肌梗死后的梗死周围、室间隔和右心室中出现交感神经重构现象 ,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心肌梗死后的交感神经重构。
喜杨曲秀芬于彦伟李晶洁赵钢黄永麟
关键词:心肌梗死交感神经免疫组化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房功能及其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
目的:以往研究显示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是预激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机制之一,但是对心房功能的评价未见深入报道.本研究旨在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房功能及其与房颤发作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
魏芳李晶洁
一种起搏器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预测系统及介质
一种起搏器植入后心房高频事件的预测系统及介质,它涉及医学领域,本发明的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患者起搏器植入后6个月内快心房率负荷数据;心房高频事件的预测模块,用于预测患者的心房高频事件发生;所述的快心房率负荷≥12....
冯薇李晶洁王菲菲蔡佳宁
急性心肌梗塞的长程晚电位研究
目的:研究数字化Holter记录仪监测的长程晚电位的可靠性及长程晚电位在评价心肌梗塞急性期冠脉再通中的作用以及心肌短暂缺血、自主神经对晚电位的影响.方法: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38例,溶栓开始前应用Ho...
李晶洁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肌缺血自主神经
文献传递
一种起搏器植入后房颤发生检测的方法
一种起搏器植入后房颤发生检测的方法,它涉及医学领域,本发明要解决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无法有效对起搏器植入6个月内的心房颤动发生进行检测,预测房颤发生的问题。所述的方法:调整起搏器的房室间期,获取不同房室间期...
冯薇李晶洁王菲菲蔡佳宁
冠心病患者QRS波时限延长的临床意义
2012年
QRS波时限是一个简便而实用的临床指标。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传导减慢继而使QRS波时限延长,因此,冠心病患者QRS波时限可能有重要临床意义。作者就近年来冠心病患者QRS波时限的临床意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刘晓辉李晶洁
关键词:QRS波时限延长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后神经重构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探讨心肌梗死(MI)后心脏局部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异常分布现象;②评价交感神经重构对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及缬沙坦对其干预作用;③探讨交感神经重构对局部心室运动功能的影响;④探讨MI后是否存在肾上腺素能受体及血管紧张素受体异常分...
李晶洁
关键词:心肌梗死交感神经电生理
文献传递
心室复极化指标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被引量:6
2018年
心源性猝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而大部分心源性猝死都是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在临床上寻找一种简单的、有效的方法去预测恶性心律失常是必要的。在过去20年间研究人员陆续发现了一些心室复极化指标,并实际应用于临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如T波顶点至终点间期、T波顶点至终点间期离散度、T波顶点至终点间期与QT比值等,这些指标都可在12导联心电图上获得。在这里,还要讨论这些复极化指标在临床相关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病、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中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夏忠楠李晶洁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